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互怼”變“聯手”!吉利與長安官宣合作 專家:将催生行業協同效應,歡迎閲讀。
每經記者 孫桐桐 每經編輯 裴健如
5 月 9 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與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安汽車)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雙方将圍繞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動力、海外拓展、出行等產業生态展開戰略合作,共同推動中國品牌向上。
據悉,雙方的合作集中在電動化和智能化兩大方面。在新能源領網域,雙方将就電芯、充換電技術、新能源汽車產品安全、新能源產業布局進行合作;在智能化領網域,雙方将圍繞芯片、作業系統、車機互聯、高精地圖、自動駕駛等展開合作。此外,雙方還将共同開展動力平台、動力技術的合作,探讨海外發展、出行生态的合作共享,并在工業互聯網、區塊鏈、供應鏈溯源、數字化碳管理及碳交易等領網域展開合作。
圖片來源:長安汽車官微
官宣之後,兩大自主品牌車企強強聯手的消息瞬間刷屏。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認為,中國汽車從跟随到引領,正處在轉型跨越的關鍵階段。長安汽車與吉利是中國汽車企業優秀代表,此次雙方開放合作,有利于打造中國汽車大品牌形象,催生行業協同效應,并在產業高質量發展和行業高強度競争下,開啓企業高水平競合的新局面。
有意思的是,不久前,吉利和長安汽車還因 " 版權糾紛 " 被業内關注。今年 2 月 27 日,長安汽車給吉利汽車發去律師函稱,吉利旗下中高端新能源產品系列——吉利銀河發布的 " 銀河之光 " 原型車,存在大量與長安汽車概念車、量產車雷同之處,涉嫌侵犯長安汽車知識產權。長安汽車要求吉利停止相關行為,因此發送律師函,同時長安保留采取進一步法律手段的權利。
針對 " 抄襲 " 傳聞,吉利方面發布聲明回應稱,該律師函誤導公眾,對公司品牌和商譽造成了嚴重損害。吉利銀河之光為吉利原創設計,完全不存在抄襲和侵犯他人知識產權。同時,吉利銀河之光基于吉利 SEA 浩瀚架構正向設計開發,在設計上延承了吉利獨特的 " 漣漪美學 ",有着獨立且完整的設計理念體系。
圖片來源:吉利汽車集團官微
如今," 抄襲門 " 尚未有定論,雙方态度卻迎來反轉,其背後的原因耐人尋味。實際上,除了這次 " 抄襲門 " 事件,作為自主品牌的頭部企業,吉利與長安汽車算得上是 " 老對手 ",雙方為 " 自主一哥 " 的地位纏鬥多年。進入電動車時代,兩家車企電動化轉型均遭遇瓶頸,各自的新能源戰略推進的并不順利。而押注新能源汽車的比亞迪後來居上,奪走自主乘用車冠軍寶座,賺得 " 盆滿缽滿 "。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 年,比亞迪全年累計零售銷量 180.46 萬輛,同比增長 149.4%,市場份額 8.8%;長安汽車全年累計零售銷售 127.42 萬輛,同比增長 14.2%,市場份額 6.2%;吉利汽車全年累計零售銷量 123.47 萬輛,同比增長 1.8%,市場份額 6%。
2022 年,比亞迪歸母淨利潤達到 166.2 億元,這一數字比吉利汽車與長安汽車的歸母淨利潤之和還多出近 36 億元。
業内分析認為,電動化、智能化變革已是大勢所趨,但轉型需要持續的巨額研發費用投入,随着市場競争日益激烈,吉利與長安放下 " 恩怨 ",選擇聯手合作可以避免重復技術投入,有效降低研發成本,更好發揮協同效應,各取所長,補齊短板。
據悉,目前吉利在電動化方面重點打造了浩瀚架構,耗資 180 億元,可覆蓋 A 級車到 E 級車全部規格,包括轎車、SUV、MPV、皮卡、跑車等車型,軸距可實現 1800~3300mm 之間的大跨度變化。在芯片方面,吉利自主研發的國内首款 7 納米車規級 SoC 芯片 " 龍鷹一号 " 正式啓動量產、供貨。
長安汽車則于 2017 年開始打造 EPA1 平台,經過 5 年的時間,長安新能源汽車團隊構建了兼容多種動力構型、高度平台化、模塊化的全電平台 EPA1,同時推出了高端品牌阿維塔、數字純電品牌深藍以及智能品牌諸葛智能等。
4 月 18 日 2023 上海車展長安汽車展台(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孫桐桐 攝)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 2017 年,長安汽車就曾與一汽、東風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在前瞻共性技術創新、汽車全價值鏈運營、聯合出海 " 走出去 "、新商業模式等四大領網域開展全方位的合作。如今,長安汽車又選擇與吉利展開合作。在汽車產業轉型更新加速的大背景下," 聯手 " 和合并或将成為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