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2024年保險行業前瞻:壽險業負債規模擴大,險資入市有望提速,歡迎閲讀。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何秀蘭
盡管 2023 年下半年壽險產品迎來預定利率下調及銀保渠道 " 報行合一 " 政策實施,壽險保費增速放緩,但從最新數據來看,2023 年壽險行業負債端持續復蘇,保費規模、新業務價值等核心業務數據有所回升。
随着償二代二期的不斷穿透,險企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下滑明顯。多家險企永續債發行陸續獲批,成為險企補充核心資本的新模式。
近日,險企永續債發行機構再度擴容,建信人壽、光大永明人壽分别進行 20 億元、12.7 億元永續債發行。2023 年以來,共有 7 家險企獲批發行永續債,發行永續債規模超過 350 億元。
展望 2024 年,業内人士認為,償二代二期規則下,險企仍面臨一定的核心資本補充壓力,永續債發行規模有望進一步提升。另外,保險儲蓄型產品在中樞利率下行背景下仍具有一定競争力,壽險新業務價值有望保持增長,負債端的復蘇有望持續。
負債規模的擴大,客觀上要求資產端實現更高的投資收益,低利率周期環境下,加大權益類投資似乎成為險企減少利差損風險的必然選擇。
2023 年下半年以來,在監管政策的加持下,險企參與股票市場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提升,保險機構對上市公司的調研熱情不減。未來,險資投資股市有望加速,充分發揮金融 " 穩定器 " 作用。
上海師範大學商學院金融系副教授黃建中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稱,長期以來,保險機構是證券市場的重要參與者,當前 A 股估值處于歷史較低水平,險資入市安全系數較高。險企增加權益資產配置,有望提高其投資的風險回報,給股市帶來增量資金。另外,保險資金具有長期性、穩定性特點,對投資的安全性要求較高,大盤藍籌、成長性科技股等,可能是未來險資的主要配置品種。
2024 年,保險行業将呈現出怎樣的趨勢和變化,行業又該如何找準發力點,值得期待。
圖源:圖蟲創意
保險永續債開閘,資本補充新打法
償二代二期落地實施以後,險企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下滑明顯,多家險企資本補充迫在眉睫。數據顯示,2023 年三季度末,保險公司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從 2021 年四季度末的 219.7% 下滑至 126%。
資本市場波動導致險企業績下滑,靠利潤留存補充核心資本的内源性資本補充方式過程較為緩慢。2022 年 9 月,中國人民銀行和原銀保監會聯合發布《關于保險公司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有關事項的通知》,為險企永續債發行提供制度依據,拓寬險企核心資本補充渠道。
時隔一年多,險企永續債發行正式 " 破冰 "。2023 年 11 月 7 日,泰康人壽首發 50 億元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成為保險業永續債第一單。永續債以其長期性、穩定性、靈活性的特點,險企對其青睐有加。近期,幾家頭部險企扎堆發行永續債。
據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3 年以來,共有 7 家險企獲批發行永續債。其中,合計獲批發行永續債規模 677.7 億元,合計發行永續債規模 357.7 億元。
具體來看,泰康人壽、太保壽險、太平人壽均獲批發行 200 億元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發行金額分别為 50 億元、120 億元、110 億元;人保健康、農銀人壽、建信人壽、光大永明人壽分别獲批并發行永續債 25 億元、20 億元、20 億元、12.7 億元。
這些險企發行永續債募集資金用途,主要為用于補充發行人核心二級資本,提高發行人償付能力,為發行人業務的良性發展創造條件,支持業務持續穩健發展。
IPG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永續債作為一種長期的、低成本的資本補充工具,受到保險公司的青睐。未來,永續債在補充保險公司資本方面具有較大的潛力,但永續債發行規模同時也要考慮到市場風險和險企自身經營狀況,以及永續債自身特點等因素。
聯合資信《2023 年保險行業分析及 2024 年展望》稱,考慮到償二代二期監管規則下部分保險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指标面臨一定補充壓力,未來保險公司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發行規模有望得到提升。
負債規模上升,驅動權益投資提速
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數據,2023 年前 11 個月,保險業保費收入整體增長,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 4.79 萬億元,同比增長 9.61%。其中,人身險原保險保費收入 3.55 萬億元,同比上升 10.25%。
2023 年三季度末,保險資金運用餘額上升至 27.2 萬億元,同比增長 10.8%。展望 2024 年,随着銀行存款利率下調,無論是 3% 預定利率的壽險產品,還是分紅險、萬能險等結算利率相對較高的產品,未來仍具有較高的市場需求,保險資金規模有望擴容。
值得注意的是,保險行業的資金存量主要來源于人身險業務,人身險負債具有長期性、穩定性、成本剛性、到期剛性給付等特征。随着保險負債規模的擴大,相對剛性的負債成本使得資產端風險收益平衡壓力上升,客觀上會迫使保險資金通過投資權益資產獲取風險收益。
有業内人士認為,權益投資一直是險資重要投資渠道,監管對于險企權益投資比例一直都有量上的限制,險企權益投資需要做好風險管理,在監管部門規定的比例内進行。
2023 年下半年,持續引導、推動保險資金等中長期配置型資金入市的政策相繼推出,提高了險企投資股票等權益類資產的熱情,未來有望帶來增量資金流入股市。
9 月 10 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優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标準的通知》,降低了保險公司投資滬深 300 指數成分股、科創板上市普通股等權益投資工具的風險因子。該措施有利于減少險企資本占用量,為險資釋放更多入市空間,引導保險公司進行長期投資,強化資產負債匹配管理。
10 月 30 日,财政部印發《關于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 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周期考核的通知》,延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 " 淨資產收益率 " 考核周期。該政策有利于引導保險公司長期穩健經營,減少保險公司因權益類資產短期波動對業績造成負面影響的顧慮。
與政策相對應,2023 年下半年,險企對 A 股上市公司的調研熱情不減。Wind 數據顯示,下半年以來,近 150 家保險機構合計調研近 400 家 A 股上市公司,合計調研次數超過 6700 次。
具體來看,中郵人壽、國壽養老、長江養老、平安養老、太平養老、亞太财險等保險機構的調研熱情較高,調研總數均超過 200 次。其中,中郵人壽調研總數超過 560 次,是上述期内調研次數最多的保險機構。
從保險機構調研的行業來看,半導體、電氣部件與設備、工業機械、互聯網軟體與服務、通信設備、應用軟體等行業成為保險機構調研關注度較高的領網域。
柏文喜對記者評價稱,險資加大權益類投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率和回報率,從而降低利差損風險,但也要考慮到市場風險、投資風險等因素的影響。因此,保險公司在進行投資決策時需要全面考慮各種因素,制定合理的投資策略,以實現風險和收益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