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松弛感”的真正核心,90%的人都沒説對!,歡迎閲讀。
" 松弛感 " 變成網絡熱詞,起源于某博主的一次經歷:
她在機場,旁觀一家人出門旅遊經歷了行李全部被退回的糟心事,竟然沒有一個人緊張惶恐,生氣急眼,指責埋怨,而是雲淡風輕,重新安排好行李後繼續開心聊天。
這事要是放在别的家庭,很可能引發一場硝煙彌漫的家庭大戰,博主忍不住感嘆世界上竟有如此松弛自然的家庭關系。
一時間,大家都想要 " 松弛感 "。羨慕的同時,很多人紛紛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緊繃感:長大的過程中時刻處在 " 備戰 " 狀态,事情稍微滑出既定軌道就情緒崩壞,小時候吃飯掉根筷子都要被責罵……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那如何獲得 " 松弛感 " 呢?我們今天一起來聊一聊!
改變思維方式
我們這一代人最大的發現是人類可以通過改變态度來改變生活。改變想法,你就能改變生活。——威廉 · 詹姆斯(William James)
心理學家卡羅爾 · 德威克創造了 " 思維方式 "(Mindset) 這一術語。
德威克在她的職業生涯中一直致力于研究自我能力的信念會怎樣影響我們實現目标和克服挑戰。對德威克來説," 思維方式限定了人們頭腦中的一切想法,決定了整個解釋過程 "。我們先來看看這兩種思維。
1
匮乏型思維——害怕做得不夠多
匮乏型思維的根本信念是所有資源都是稀缺、有限的,因此害怕資源耗竭——即所有資源都将耗竭,無法補充。
具有諷刺性的是,這樣的思維會導致我們囤積更多的東西,由此造成一種惡性循環,加劇匮乏問題——資源分布不均,系統失去平衡,匮乏的感覺變得更加強烈。
匮乏型思維基于害怕的心理,以此引發害怕反應:争搶資源、躲避或逃跑(因為不敢正視内心的恐懼)、僵住不動(因匮乏感而束手無策)。當處于這種思維方式時,我們會感覺一切都是不充足的。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當我們從缺乏的角度看問題時,似乎每天都會出現相對不足的情況—— " 沒有足夠的鍛煉 "" 沒有足夠的睡眠 "" 沒有足夠的時間 "" 沒有足夠的天賦 "" 沒有足夠大的房子、足夠豪華的汽車和足夠多的薪水 "。
匮乏型思維讓我們不能接納、實踐或擁有豐盈。在此,我們将自己與其他人相比較,陷入二元模式。
比如,他們有,所以我們沒有;他們大,所以我們小。這種思維将世界資源視為一塊大蛋糕,一旦被吃掉,它就消失了,我們必須為自己争一杯羹。我們害怕自己擁有的以及他人擁有的資源終将耗竭,或是擔憂這些資源先天就不足。
2
過度型思維——擔心做太多
而在天平的另一端:過度型思維——則是擔心做太多。有太多的事情要做、要考慮,有太多知識要吸收、學習。
我們必須保護自己以免 " 貪吃怪 " 吞噬我們的時間、資源和能源,這就是恐慌、焦慮和壓力的根源。這種感覺如同眼看着圍牆倒塌,但我們卻被一股更強大的力量所支配而束手無策一樣。這種思維也源于害怕——我們需要保護自己,于是退縮。
這裏的威脅與其説是資源耗盡,不如説是我們被其他人的需求搞得精疲力竭。這是一個邊界問題,因為我們無法守住自己的界限,所以忙得不可開交。面對太多超出我們控制能力的要求,我們無能為力,這種負面的感覺洶湧襲來。
比如,我們的智能手機讓我們通信暢通,這意味着我們覺得自己有必要 24 小時在線,積極回應。根據研究,53%的人在 " 失去手機 "" 電池或話費用完 "" 沒有網絡覆蓋 " 時會感到焦慮,甚至還有一種臨床焦慮,叫作 " 無手機恐懼症 " ——失去手機通信的情況下表現出的焦慮情緒。由于過度型思維,我們感到無盡的要求和無窮的壓力。
所以,當覺得自己不夠好,感到生活太過苛刻時,我們該如何重新調整看法?在豐盈法模型上,豐盈很好地平衡了匮乏和過度。
豐盈型思維——相信豐足
豐盈型思維處于天平中間,使我們能夠擺脱來自兩端的憂慮,它源于相信富足的生活就在身邊。豐盈,是在匮乏和過度之間保持平衡的一股力量,往往被人們簡單地理解為不壞。然而,情況遠非如此,它遠比這更為復雜和令人鼓舞。
豐盈源于愛,而非害怕
豐盈型思維基于這樣一種信念:我們是可愛的,包括所有的缺點和天賦。當然,我們可以改變和成長,但起點是我們自己,這就足夠了。塔拉 · 布萊克(Tara Brach)将這一觀點稱為 " 激進的自我接納 "。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對我們中的許多人來説,要做的是花時間學習接受自己,并且,我們要更愛自己。當感到恐懼時,我會立即對自己和他人更加挑剔。當我們調整到豐盈型思維時,我們可以将恐懼轉變為愛。那時,我們是可愛的。最重要的是,我們在愛自己。當我們愛某個人時,我們會變得寬厚仁慈——我們希望他們學習、成長,并做得更好。
從豐盈型思維來看,我們的缺點不是永久不變的,而是我們學習的起點。我們偶爾犯錯,可能只是因為我們初出茅廬。我們表現得不夠優異,可能不是我們能力不夠,只是我們當天狀态不佳。我們任務幹得不夠出色,并不意味着我們就沒有希望成功,只是説明我們還需要努力——有時認識到這一點就足夠了。當事情不是盡善盡美時,相信我們可以把它做得更好。要知道人類的基本生存狀況是復雜的,所以凡事不可能十全十美。
2
承認事物的本來面目,關注當下
豐盈型思維的出發點是接受世界的本來面目,而不是認定它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承認事物的本來面目意味着我們的出發點是此時此刻,而非将事物理想化。
透過豐盈型思維,我們可以看到完美只是幻想,因此我們要将自己從完美主義的魔爪中釋放出來。當然,我們可以追求卓越,但我們是基于下述立場:全力做好對我們而言重要的事情,這就夠了。我們從所做的事情中找到心流狀态,而不是不斷地強迫自己幹得更多或更賣力。
3
世界是豐盈的——資源可再生
豐盈型思維将生活視為一個充滿豐富機會和不斷更新的過程。由于我們處于一種平衡狀态,漸漸枯竭的資源有了恢復的空間,它們就會有再生的機會。
我們從自然界的周期性模式中得出這樣的構想:在這種模式中,補充恢復如同歲月交替一樣不可避免,春天的再生是冬天蟄伏後的必然。對我們來説也是如此:我們也生活在循環中——餓了,需要吃東西;累了,需要休息。
當我們調整到這種模式并學會相信它時,我們發現,害怕匮乏和過度變成了相信愛與富足。我們所擁有的以及我們所提供的和我們所消耗的東西都是豐富的、可再生的,并且足以滿足我們的需求。當相信這一點時,我們會變得輕松,獲得了所謂的 " 松弛感 ",因為我們知道有足夠的資源來滿足我們的需要。
本文選摘自《松弛感:用豐盈法擺脱自我内耗》
推薦指數:
作者: [ 英 ] 貝基 · 霍爾
譯者:呂雪松
當下有些人工作努力、獲得很多榮譽,但還是心存恐懼,覺得自己才不配位并且不夠好。我們難以實現内心的平衡,疲于奔命又瀕臨崩潰。地球也是如此,由于人類的不滿足,資源在不斷被過度挖掘。
作者在書中提出 " 豐盈之法 ",運用七種技巧,即豐盈型思維、對豐盈的許可、豐盈的存在、豐盈的邊界、豐盈的資源、豐盈的發展、豐盈的聯結,平衡 " 匮乏 " 和 " 過度 ",從而説明為什麼我們在生活的諸多方面嚴重失衡,如何适度地實現豐盈的生活,當我們真正接納、踐行 " 豐盈 " 時,我們将會得到怎樣的改變。
策劃制作
來源丨圖書《松弛感:用豐盈法擺脱自我内耗》
審核丨張昕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策劃丨一諾
責編丨一諾
審校丨徐來、林林
相關推薦
1.常吃這 4 類食物的人,肚子最容易長肉!試試這幾個動作減掉大肚腩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内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原創圖文轉載請後台回復 " 轉載 "
點亮 " 在看 "
獲得松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