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國產電影票房“碾壓”進口片,好萊塢為何最近不香了?,歡迎閲讀。
上半年中國電影票房成績單已經出爐,國產電影的強勢和進口片的疲軟形成鮮明對比。
國家電影局數據顯示,截至 6 月 30 日,2023 年電影總票房為 262.71 億元,相較 2022 年上半年 171.81 億元的票房成績,增長 52.91%。
據初步統計,剛剛結束的端午檔(6 月 22 日至 6 月 24 日)總票房達到 9.09 億元,位居本檔期影史第二,國產影片票房占比高達 80.08%。
今年上半年,電影整體上映數量多、種類豐富,但好萊塢等進口影片水花卻不大。以往叱咤風雲的好萊塢大片,不香了?
好萊塢大片為何遇冷?
國是君在貓眼專業版 APP 上看到,今年國產影片票房已大幅領先好萊塢大片,票房總榜上國產電影包攬前五名,約占上半年總票房半壁江山。
其中,6 月 22 日上映的國產電影《消失的她》自上映以來,票房已破 27 億元,且數據仍在繼續上升,成為端午檔影史累計觀影人次最多的影片。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截至目前,今年還沒有一部好萊塢大片的票房破 10 億元。其中,票房最高的是 5 月 17 日公映的《速度和激情 10》,為 9.82 億元。但相較于往年同系列《速度與激情 7》的 24.23 億元、《速度與激情 8》的 26.70 億元,差距明顯。
其他好萊塢影片中,《阿凡達:水之道》以 7.43 億元票房暫列總榜第 11 位、《變形金剛:超能勇士崛起》以 6.30 億元暫列第 14 位、《小美人魚》以 2650.7 萬元暫列第 56 位,均遠低于上映前預期。
豆瓣影評人皓雲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國内優秀電影作品不斷湧現,無論劇情還是邏輯上都有更出色表現。相比之下,好萊塢大片往往更偏向商業化和娛樂化,更注重視覺效果和觀感,給觀眾帶來爽快的視覺享受,但深入思考時,邏輯漏洞常常會讓人引發一系列疑問。
皓雲舉例,像今年的《小美人魚》,其視覺特效只能説做到了 " 應該有的水平 "。同時,影片源于從小聽到大的故事,主題本身沒有太大新意。
《速度與激情》系列也有相似問題。2021 年上映的《速度與激情 9》中就出現了極不符合常理的劇情。汽車撞衞星且毫發無傷等種種違反常識的場面,曾被 " 噴 " 上熱搜。
"《速度與激情 10》雖説沒有上一部那麼荒誕,但劇情本身只是回歸到系列正常流水線水平而已。" 皓雲直言,影片全程靠追車、碰撞、爆炸等特效場面推進劇情,有種 " 為了炸裂而炸裂 " 的感覺,整體依舊缺乏邏輯。
反觀《消失的她》,皓雲認為,這是國產電影一次優秀的嘗試。該片懸疑劇情和内容營銷成功帶動觀眾興趣,在劇情設定較合理、邏輯相對嚴密的基礎上設定了精彩反轉。" 雖説有些許爽文感,但合理真實的劇情鋪墊無疑比好萊塢大片更抓人眼球。"
廣東現代城市產業技術研究院首席專家羅學銘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也認為,好萊塢大片票房近期遇冷主要有三大原因:
首先,許多好萊塢大片面臨同質化。這些電影在故事情節、角色設定和電影風格上相似,缺乏新穎性和獨特性,導致觀眾審美疲勞,失去興趣。從市場競争角度看,同質化也降低了大片的差異化優勢,使其更難在市場中脱穎而出。
其次,好萊塢大片題材缺少創新。經典的超級英雄、動作冒險和愛情喜劇等類型成為常規,很多都是基于同一 IP 拍攝多部影片,缺乏新鮮感和創意。觀眾對這些題材的期待逐漸降低,導致票房表現不佳。
此外,觀眾電影消費偏好發生轉變,也是導致好萊塢大片票房遇冷的原因之一。随着我國年輕一代觀眾崛起,他們更加注重個性化和多樣化的内容,追求與自己生活經驗和價值觀相契合的影片。好萊塢大片在滿足這些觀眾需求方面存在不足,導致票房遇冷。
國產影片正 " 力壓 " 好萊塢?
票房大幅領先好萊塢電影,反映出國產影片競争力正在提升。但票房數字能否説明,國產影片正 " 力壓 " 好萊塢大片?
分析人士表示,國產影片綜合水平相比好萊塢大片還有一定差距,票房數據只是衡量影片市場表現的一個指标,中國電影行業仍需關注市場快速變化和技術更新等關鍵要素,以确保行業可持續發展。
羅學銘指出,評價國產影片是否進入發展快車道,需要綜合考慮更多要素。其中,票房不能完全代表電影產業全面發展。國產影片票房領先可能受到政策支持、專業電影資本興起等因素影響,而非僅僅基于影片質量和觀眾口碑。
他進一步表示,好萊塢大片通常具有更高制作預算和全球營銷能力,國產影片在資源配置領網域面臨挑戰。
皓雲也認為,國產電影原來更多用流量明星帶動票房,現在正逐步向電影實質内容方向轉變,這是非常大的進步。但國產電影未來一定要更加多元化,題材豐富的中國電影市場才能占據全球電影市場 " 上風 "。
尤其在視覺效果層面,國產電影仍需向好萊塢 " 取經 "。《流浪地球》系列導演郭帆 2019 年曾公開表示,相較于好萊塢,國内現今拍攝水平差距大約為 30 年左右,特效差距也相差 15 年。
參與過《哪吒之魔童降世》特效制作的工作人員安妮對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表示,目前,國產電影特效行業面臨多重挑戰。
首先是預算不足。大多數電影在前期投入經費時往往沒有給視效團隊足夠資源,且時間緊迫,常常導致趕工和返工的情況發生。一旦沒有充足時間和資金,即使技術再好也無法達到理想效果。
其次是電影制作過程中不同部門間配合通常不夠流暢。特别是在特效方面,如果電影視覺特效負責人在劇本創作階段沒有與編劇和導演充分溝通,就容易出現劇本描述得很好、概念設計畫得很精美,但實際上沒有可行性的情況。
再次是缺乏相關復合型人才。目前特效行業普遍存在中層人才不足問題。行業迅速發展導致人才供需不平衡。不同公司間為争奪人才而招聘的現象導致行業發展過于急促。
羅學銘表示,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提供充分資源支持,加強各部門間溝通與合作,以及注重培養復合型人才。國產影片需要進一步提升創作質量、技術水平、影音科技能力,注重故事創新、藝術表達和文化内涵,以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同時國產影片在國際市場的競争力仍需加強,擴大國際影響力、文化出海才是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步。
編輯:諸葛瑞鑫
一審:王恩博
責編:魏 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