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山海展映最後一日,中法觀眾依依不舍,歡迎閲讀。
法國時間 12 月 23 日晚,由羊城晚報報業集團主辦的 " 山海展映季 · 巴黎 " 在巴黎拉丁區知名藝術影院 LES 3 LUXEMBOURG 舉行最後一場放映,為觀眾呈獻《海水泡的茶是什麼味道》《THE RIVER THAT HOLD MY HAND》《遊泳課》《雀尾》四部由山海計劃扶持創作的華語青年短片。映後,《雀尾》導演戴曉璐到場,與法國觀眾進行交流。觀眾的熱情超出想象,晚上九時活動結束後,觀眾與主創在寒風中熱烈交流了一個多小時,久久不願離去。
在巴黎留學的譚先生是廣東人,他的家鄉正是《雀尾》的取景地廣東英德。影片中,熟悉的家鄉景色勾起了他的思念:" 持續不斷的蟬鳴、突如其來的大雨、山裏的霧氣……這些元素都很有廣東夏天的感覺,一下子就把我帶回家了。非常感謝這次放映活動讓我有機會在遙遠的異國他鄉看見家鄉的美景。" 譚先生已經在巴黎生活四年了,他認為法國人也會對山海短片產生興趣:" 他們現在看到的都是中國城市化、高速發展的一面,卻少有機會看見中國鄉村小鎮現在的面貌。這對他們來説是非常新鮮的。"
" 這些影片裏展現了很多中國鄉村的景色,這跟我印象中的中國很不一樣。" 一位巴黎青年 Hans 對記者表達了相同的觀點。這些影片讓他感受到了中國的豐富多樣," 我在電影裏聽到不同的廣東方言,這是很有趣的體驗。我知道廣東話,但以前從沒聽過潮汕話。" 他稱贊,這些中國年輕導演的作品迥異于他以往看過的中國電影,叙事獨特,質量也非常高。
山海短片雖然都是發生在嶺南的在地故事,題材卻具有世界性。他特别提到《遊泳課》:" 這部作品讨論了遷徙和移民,這些問題也正是法國人關心的。我很喜歡影片的最後一幕,小孩想離開這個地方,他與大人坐在沙灘上,看海浪湧起又退下。這一幕給了影片一個非常漂亮的收尾,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兩個人物與這個地方的聯系。"
附近居民 Denis 連續幾天參加了山海展映,這一次看完電影,他留到了最後,與主創和其他觀眾聊得熱火朝天。這些短片讓他對中國青年導演的作品有了直觀的感受。" 今晚看的四部影片,跟我上次(12 月 21 日短片 B 組放映)看的那四部風格很不一樣。上一次的影片比較輕松,這次的影片更加深刻。我很喜歡《雀尾》,取景很美,音樂也非常動聽 "
另一位 " 老顧客 "Claude Devoir 也向記者表達了他對《雀尾》的喜愛。他與戴曉璐聊了很久,最後還拿上《雀尾》的海報找戴曉璐導演籤名。
" 你們的片子太好了。你們應該在巴黎多多宣傳,我知道得太晚了,只趕上最後一天的活動。很多朋友聽説這個展映之後都很感興趣。" 語言學校的老師馬莉文和朋友蘭花特地坐了半小時的車來到拉丁區參加本次展映,身為從東南亞移民到法國的華人,她們對《THE RIVER THAT HOLD MY HAND》中呈現的中國移民歷史感觸良多:" 很多在法國的華人的經歷跟影片裏特别像,這是我第一次看到講述這段歷史的電影。我們在法國住了五十多年,是法國人也是華人。這部影片讓我非常感動。" 這次展映也刷新了她們對華語電影的印象:" 我們以前只知道張藝謀、王家衞、侯孝賢,這次展映讓我們看到很多新導演的作品。"
" 我來之前一直非常忐忑,這是我第一次面對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而且我知道法國觀眾很專業,也很挑剔。但沒想到他們那麼熱情,影院清場之後還繼續在門口交流,告訴我他們對影片的感受。這真的有種跨越地網域和文化的阻隔,山海相逢的感覺。"《雀尾》導演戴曉璐説,她深深地感受到了巴黎觀眾對電影的熱愛和對電影創作者的友好,期待再會的一天。"《雀尾》是山海展映季在巴黎放映的最後一部影片,今晚也是我在巴黎的最後一晚。雖然不舍,但我覺得離别也是另一種成長。我想跟巴黎和這裏的觀眾説,我們會繼續前進,期待下一次相逢。"
時值中法建交 60 年之際,羊城晚報 " 向山海走去 " 青年導演創作扶持計劃于 12 月 19 日至 23 日在法國巴黎舉辦山海展映季系列活動,華語青年短片展映、中法影人論壇、驚喜放映等精彩節目陸續開放預約。願兩地情誼因電影而延伸,如根深種,如浪翻湧。
出品人:任天陽
總統籌:林海利
總監制:孫璇、胡泉、林如敏
總策劃:孫朝方
品牌運營:李豔文、朱帆、蔣铮、鄭華如、侯恕望
執行總監:呂楠芳
活動統籌:蔡淳淳
傳播統籌:李麗、詹錫偉、劉泳希
設計:數到十
文 | 記者 胡廣欣
圖 | 記者 鍾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