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第一批抄底香港的餐飲店,站穩腳跟了嗎?,歡迎閲讀。
如果将深圳蛇口作為中軸線,将兩岸對折,你會發現兩地的消費折疊度越來越高。一方面是港人北上消費,每逢假日,深圳的商場便 " 長滿了 " 香港人。另一方面,瑞幸、喜茶、木屋燒烤等内地餐飲品牌大規模南下,在旺角等商圈遍地開花。
但毫無疑問的是,在香港經營依舊不是一件易事。内地餐飲品牌在香港面對的并非口味上的水土不服,而在更深層次的消費環境。
作者 | 王一旦
編輯 | 安菲爾德
題圖 | pexels
内地品牌開到香港,已經成為大灣區的新常态。
9 月 28 日,霸王茶姬香港首家門店正式開業。開業當天,線上下單需要等候超過 1000 杯茶飲。緊鄰霸王茶姬首店的,是同樣來自内地的喜茶和奈雪的茶。
(圖 / 小紅書截圖)
除了内地新茶飲御三家外,瑞幸也開始搶灘香港。12 月起,瑞幸在尖沙咀、将軍澳、沙田的三家門店将陸續開業。對于瑞幸的加入,港媒在标題中一如既往地鋭評:《瑞幸咖啡将在港三區插旗,網民冀港 Starbucks 一杯 40 絕迹》。
9 塊 9 咖啡會不會席卷香港尚未可知,但肉眼可見的是:兩岸消費風潮的确在經年累月的交流中逐漸趨同。
内地餐飲往往被視作 " 鲶魚 "。 ( 圖 /IC photo )
在上一個 10 年,消費的流動是單向度的,無論是文化產業抑或商業品牌,香港都在以其強勢的優勢地位潛移默化地輻射着整個大灣區。那時來内地消費的香港人并不多見,去香港買買買卻是内地人到當地旅遊最必不可少的環節。
今天,流動則從單向變為雙向。如果将深圳蛇口作為中軸線,将兩岸對折,你會發現兩地的消費折疊度越來越高。一方面是港人北上消費,每逢假日,深圳的商場便 " 長滿了 " 香港人。另一方面,内地的消費品牌也開始了南下入港的進程。
香港的商圈,有 " 内味兒 " 了
今日的香港商圈,頗有幾年前新消費浪潮席卷内地時,各大品牌高速擴張、跑馬圈地時的勁頭。
以旺角為例,瑞幸、喜茶、木屋燒烤等内地餐飲品牌已經遍地開花。有趣的是,内地餐飲與本土餐飲品牌之間并無太多 " 排他性 ",比如香港本土的聰嫂甜品就開在茉酸奶旁邊。
内地餐飲品牌在香港商圈中的含量正肉眼可見地提高。曾三仙米線香港總代理、合夥人 Carol 告訴新周刊,曾三仙已經在香港開設三家門店,其中太子店已經開業超過一年。Carol 説,香港人對于内地飲食的接受程度遠比想象中要高," 越來越多港人北上消費,尤其是香港的年輕人,也喜歡吃辣的、口味重的。"
曾三仙在香港最新開業的元朗店。(圖 / 受訪者供圖)
疫情後北上消費的風潮,某種程度來説,反而先一步替内地餐飲品牌完成了 " 消費者教育 "。
除香港本土消費者外,近年來不斷湧入的 " 新港人 " 也構成了内地餐飲品牌的一部分忠實客群。2022 年底,香港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指出," 過去兩年,本地勞動人口流失約 14 萬人。政府除積極培養和留住本地人才外,會更進取吸納外來人才 "。當年 12 月 28 日,香港特區政府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簡稱 " 高才通 " 計劃),這是目前獲取香港身份最簡單也最快的方式之一。
據官方數據,截至今年 6 月底,共有 89352 人申請 " 高才通 " 計劃,其中獲批 70817 人,95% 的申請人來自内地。此外,香港還有 " 優才 "" 專才 " 等人才引進計劃。Carol 觀察到,這部分 " 新港人 " 對内地飲食的依賴度仍舊很高。
對于内地品牌來説,過去對于進駐香港的顧慮不外乎兩點:客流和租金。而過去幾年,香港零售及餐飲業受影響較大,各大商圈店鋪的租金也處于多年來的低位。
房地產咨詢公司戴德梁行報告顯示,銅鑼灣 2019 年的月租金水平為 1520 港元 / 平方英尺,而 2024 年第二季度的街鋪平均月租已經降到 822 港元 / 平方英尺,下降了 46%。
香港街鋪租金已下降近五成。(圖 / 圖蟲創意)
同時,據港媒報道,尖沙咀廣東道歐米茄門店月租曾為 750 萬港元。在歐米茄退租後,該商鋪被降價 80% 租給一家銀行。港島銅鑼灣的 Burberry 門店退租後,業主同樣降價 89%,将其租給一家餐廳。
盡管香港店鋪租金在 2024 年已經開始緩慢回升,但相較于 2019 年,依舊處于窪地。這對于一直觀望的内地品牌來説,不失為一個合适的抄底時機。
Carol 表示,目前曾三仙在太子、天後、元朗開設的 3 個店鋪面積均在 1000 平方尺(合 111.11 平方米)左右,月租金落在 8 萬港元至 12 萬港元區間," 香港的租金聽起來确實很貴,但在香港的經營是相對穩定的,不太會出現開業三個月爆紅排隊,之後就斷崖式失去客流的情況 "。
第一批敗走香港的品牌,
已經出現了
盡管已經有大批内地餐飲品牌在香港開出首店,但毫無疑問的是,在香港經營依舊不是一件易事。不過,内地餐飲品牌在香港面對的并非口味上的水土不服,而在更深層次的消費環境。
租金下降,對于品牌來説是一枚被抛在空中的硬币,在落地之前,永遠無法預知朝上的是正面還是反面。
抄底,沒那麼簡單。
直觀來看,租金下降意味着經營成本的降低。但長遠看,它更多指向本土消費市場的壓力,以及香港消費者在價格上越繃越緊的神經。
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數據,2024 年第三季度,香港食肆總收益約為 267 億元,同比下跌 1.3%。
按食肆類别來看,中式餐廳的總收益及店鋪數量分别同比下跌 7.7% 及 9.8%,快餐店的總收益和店鋪數量則分别上升 8.5% 和 5.7%。
香港消費者同樣在經歷消費降級。 ( 圖 /IC photo )
也就是除了客單價偏低的快餐店之外,大部分中式餐飲店的收入都在下降,甚至迎來結業,這也和 Carol 的觀察一致。曾三仙目前的定價與香港本土快餐店價格相似,粉面類的快餐在這波北上消費浪潮中可能是受衝擊最輕的一個品類," 港人在周末北上一定不是為了去吃一碗米線,他們可能是為了一頓大餐,比如陳鵬鵬(滷鵝飯店)之類的。一碗米線,在香港本土吃也沒什麼負擔 "。
但高客單價的餐飲品類所面臨的境況就變得有些殘酷。仔細一想,要在一個消費增速緩慢的市場,付着依然不算便宜的房租和人工,這本身就有些矛盾。雖然經營的成本不低,但定價一定不能太高,否則港人大可選擇北上消費。
一位内地餐飲品牌的香港分店負責人在财新的采訪中提到,香港租金是内地的兩三倍,同時,香港員工的工資也比内地要翻三倍。
香港的招聘成本是内地餐飲品牌進入香港市場時必須考量的因素。 ( 圖 /IC photo )
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用工成本水漲船高。盡管 2023 年 9 月,香港特區政府已經推行了 " 補充勞工優化計劃 ",但對于店鋪來説,聘請外勞并沒有将用工成本降下來。
一位香港的烘焙店店主曾算了筆賬,按照烘焙後廚行業工資中位數 1.68 萬港元來計算,加上每月支出的手續費、宿舍費和一次性的中介費用,聘請一位外勞每個月至少要支出 2.1 萬港元。Carol 也告訴新周刊,聘請外勞并不會明顯降低餐廳運營的人力成本。
想要健康地經營一家門店,如何平衡成本和定價就成了一門學問——走高端,沒人來;卷低價,會虧死。而這其中的平衡,并非每一家南下香港經營的餐飲品牌都能輕易拿捏,在内地餐飲進軍香港一年後,已經出現了出局的選手。
今年 2 月,湘菜品牌 " 蘿卜向南 " 在香港旺角登打士街開業,月租約為 25 萬元,但在經營四個月後,提前退租離場;去年 9 月,廣州餐飲品牌 " 咕噜丸子屋 " 開業,今年 4 月同樣結業離場。
" 速生速死 " 的餐飲分店。(圖 / 小紅書用户 @星島粵港通)
而部分客單價不高的新茶飲品牌,也未能把握好低價與成本之間的平衡。比如内地茶飲品牌檸濛濛在香港連關 3 家,檸季手打檸檬茶的旺角門店在閉店時營業時間甚至不足半年。
檸濛濛曾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在港開設茶飲店的資金成本,稱香港店鋪租金比内地高出 5 至 20 倍,簡單裝修的費用也需要 15 萬至 20 萬元。并且,檸濛濛主營的檸檬茶品類在香港既無品類稀缺性,也沒有空間去做低價的讓利犧牲。在這種情況下,閉店調整也是壯士斷腕的無奈之舉。
内地的經營經驗,并不能原樣復刻到香港身上。" 卷低價 " 和 " 卷營銷 ",在這幾年幾乎成了一些餐飲品牌的舒适區。但這兩套打法,并非放之四海而皆準,至少在香港,并不是那麼見效。
Carol 對新周刊説,香港和内地的很多消費習慣都不同。比如香港消費者的外食率要遠遠高于内地," 内地很多年齡大一點的人會在家裏做飯,但是香港無論男女老少,都習慣外出就餐,(餐飲)是他們的剛需 "。
香港餐飲業的滲透率更高。 ( 圖 / 圖蟲創意)
内地消費者的外食頻率相對少,所以每次就餐之前都會 " 做足功課 "。舉例來説,在選擇一家陌生餐館之前,大多數内地消費者都會有一個統一的動作——打開大眾點評,看看評分,看看招牌菜,甚至看看差評都寫了些什麼。
而香港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則不同,因為外食頻率太高,因此他們更傾向于直接在線下看菜單,再決定是否走進餐廳用餐," 香港也有類似的軟體,Open Rice,但是消費者對線上平台的依賴程度不高 "。
也因此,在香港開店,相較而言會更 " 實際 ",在線上投入的營銷成本更少,而更多的精力和成本則回歸到了開店的本質之上——做好每一份出品。
"(香港餐飲)營銷手段相對簡單。比如内地經營要找 MCN 去投放探店,這部分支出是相當多的。比起營銷那幾個月的爆火,在香港做生意的話,靠產品拉來的復購率和老客户才是比較核心的資產。"
校對:遇見;運營:小野;排版:锂離子
1. 文思敏 . 在港内地茶飲店陸續結業 消費降級傳導明顯 . 财新 .
2. 王言 . 網紅餐飲品牌 " 抄底 " 香港 . 時代财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