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杖頭木偶戲傳人華美霞:一牽一引繪萬象,方寸之間演繹大千世界,歡迎閲讀。
三根木棒,支撐起五六斤重的杖頭木偶,演員指尖輕捻,輕盈的水袖收放自如,生動呈現出木偶所演繹角色的喜怒哀樂。7 月 22 日上午,揚州杖頭木偶國家級 " 非遺 " 代表性傳承人、一級演員華美霞親身示範,為如皋市木偶藝術團的成員們講解要領,并給他們調整表演時動作的細節。" 嫦娥 "" 白骨精 "" 阿慶嫂 "…… 從入行拜師學藝到現在,76 歲的華美霞刻畫出了眾多經典的木偶藝術形象,創新出了 20 多種水袖動作,讓這種中國傳統藝術在世界舞台上大放異彩。近日,現代快報記者深入采訪,近距離了解這些幕後演員的故事。
△華美霞給年輕演員們培訓
沉浸式感受角色情緒,讓木偶演出形神兼備
" 笑爾胸中無一物,本來朽木制為身。衣冠也學詩文輩,面貌能驚市井人。" 清代書畫家、文學家鄭板橋,在《詠傀儡》一詩中對木偶表演進行了生動刻畫。" 源于漢,興于唐 ",這門古老的藝術已經在中華大地傳承千百年,到隋代就有民間藝人用木偶來講述故事。作為中國木偶三大流派之一的揚州杖頭木偶,與泉州提線木偶、漳州布袋木偶齊名,也是國家級 " 非遺 " 項目。
1947 年出生的華美霞,從開始學藝到現在已經過去了 60 多年。" 只有小演員,沒有小角色。即便在大型劇目裏飾演小配角,你也要認真揣摩。" 想達到更高的境界,需要經常跟自己 " 較勁 "。提到自己塑造過的角色,華美霞第一時間想起的還是當年驚豔全場的嫦娥。1980 年,華美霞所在的揚州木偶劇團排演神話劇《嫦娥奔月》。一年多的籌備時間裏,她完全沉浸入這個角色,如今談起當年的心境,依舊如數家珍。
△華美霞給年輕演員們培訓
" 你要诠釋好這個角色,就要讀透角色的故事,從第一視角去感受這個角色當時所處的立場和環境。新婚之後短短數日,嫦娥就與心愛之人分别。想要體現出這種難舍難分的情感,讓觀眾能感受到,那木偶的腳步就是輕飄的,讓人感覺如同在仙境裏。" 華美霞説。
為了呈現出理想的效果,她還特地請教了省揚劇團的老師,掌握了翻袖、抖袖、後搭袖等二十多種水袖動作,還創新性地将水袖的長度增加到了二尺。通過改造結構,木偶的手部可以做出蘭花指、揉手絹等多種細節動作。最終,《嫦娥奔月》一劇大獲成功,火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華美霞演繹的這個角色也成為了很多人心中的經典。
△如皋市木偶藝術團作品《斷橋》
台下苦練基本功,讓角色在舞台上華美綻放
在傳統的杖頭木偶戲表演中,觀眾能看到的只有身着華服的木偶和精彩的劇情,而演員隐藏在幕布之下。同樣的,在大放異彩的演出背後,演員的辛勞往往也不為人知。直到現在,她還記得當年苦練基本功的場景。" 那時候還沒有手表或鬧鍾,早上起來練功的時候還能看到滿天的繁星。先是自己練習,等師父起來了教我們表演技巧。" 華美霞説。
俗話説," 人無過頭之力 "。對于杖頭木偶戲表演來説,入門最難的就是托舉。平均五斤左右的木偶,對于初學者來説舉十分鍾就可能相當吃力,而他們有時候一練就是一個小時。木偶重心穩住了,才能在演員的操縱下完成各種靈巧的動作。中國木偶流派眾多,揚州杖頭木偶的特點是用右手托舉,使用左手在木偶外部進行操縱,難度更甚。指尖輕捻,細長的木棒傳遞力量到木偶身上,在外行人看來如同變魔術般神奇。
在表演期間,還要應付各種突發狀況,這對演員的心理也是種考驗。在劇目《沙家浜》中,華美霞塑造的是 " 阿慶嫂 " 這個角色。演出過程中,木偶有點煙、倒水等諸多細節的動作。看似簡單的提起水壺、倒茶這個動作,都需要演員在後面千錘百煉地打磨和鍛煉,才能讓提起水壺時動作穩定,茶水不會漏出來。" 有一次演出時發生了意外,煙頭不小心掉到了桌子上,已經開始冒煙了,大家都很緊張。" 華美霞説,當時她随機應變,當即操縱木偶用毛巾輕輕一甩,以一個擦桌子的動作将煙頭掃到了台下。而這個小動作,也非常符合緊張環境裏 " 阿慶嫂 " 的表現,刻畫出了人物沉穩冷靜的性格特征,當場收獲了觀眾們的陣陣掌聲。
因為常年奔波在外地,華美霞幾乎沒有時間自己照顧孩子,早早地就丢給了家裏的老人。以前交通也不便利,她跟着劇團走南闖北,有時候接連一兩年都不能着家。她還帶着木偶,前往日本、澳大利亞、美國、巴基斯坦等國家和地區進行現場表演,讓中華文化在國際舞台上驚豔亮相。" 孩子剛生下來要吃奶,只能跟着我走。我在前面表演的時候,孩子就睡在後台。等到能斷奶的時候,我就送回家了。" 華美霞説。
看到母親精心地給木偶梳頭穿衣,華美霞的女兒小時候還會 " 委屈 " 地説道:" 媽媽,你都沒怎麼給我梳過辮子。" 這時候的華美霞會感覺到深深的愧疚,但還是會跟女兒解釋道:" 等你長大以後就懂了,這是媽媽最熱愛的事業。"
△藝術團成員日常練習
古稀之年熱愛不減,她将所有技藝傾囊相授
如今,華美霞已過古稀之年,但她對杖頭木偶戲的熱愛從未減退。她的足迹遍布全國,毫無保留地将自己的心得和技巧對年輕人們傾囊相授。7 月下旬,她來到如皋市木偶藝術團進行培訓。" 水袖的動作要輕飄柔美,行雲流水。要是能做到這八個字,你就成功了。" 在年輕演員們的簇擁下,她耐心地讓演員們現場一一展示,再給每一個人進行指點。
" 跟着華老師學到了太多東西。她要求我們守住‘根’,基本功要扎實,對待每一場演出都要嚴謹認真。"36 歲的包小燕是如皋市木偶藝術團的一員,19 歲那年開始學藝,對杖頭木偶戲這項藝術可以説是 " 一見鍾情 "。" 小個子 " 的她,身上也有着華美霞一樣的韌勁。2018 年,她創新性地一人操縱兩個木偶,鮮明演繹出了花木蘭從軍前後的對比,還給木偶增加了馬鞭、長槍等道具,刻畫出了花木蘭上陣殺敵時的英姿。
△包小燕演繹的角色花木蘭
随着時代的變遷,杖頭木偶戲也迎來了一次次創新。這些年來,演出時所配的音樂由國劇形式改為京歌形式,如今還能利用現代科技提前錄制,呈現出更好的現場效果。演出的内容也在與時俱進,從最早的神話劇為主,演變到後來的抗戰主題、現在的卡通兒童主題。
" 現在演員也在從幕後走到台前,擋片也拆掉了,給了我們演出更大的空間,但這也意味着,對于演員來説是更高的挑戰。你在表演時要考慮到自己的形體動作,要與木偶融合在一起,才會讓觀眾感覺不出戲。" 如皋市木偶藝術團藝術總監、負責人周沈兵告訴現代快報記者,讓他感動的是,如今華美霞等老一輩藝術家還活躍在教學舞台上,也給了他們莫大的激勵。也正因為有這些熱愛杖頭木偶戲的演員們一代代地傳承,這項傳統非遺技藝如今才能依舊熠熠發光。目前劇團常年在如皋水繪園有演出,吸引了許多愛好者前來觀看。與此同時,這項非遺技藝還走進了全市的中小學,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接觸和了解。
現代快報 + 記者 陳瑩 嚴君臣
(除注明外圖片由如皋市木偶藝術團提供 校對 張紅霞 編輯 吳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