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關税烏雲壓頂,中國供應鏈能否抗住?,歡迎閲讀。
文 | 财經無忌,作者 | 蕭田
美國 " 對等關税 " 政策如同一記重拳,在全球市場掀起驚濤駭浪。
4 月 6 日起,美股期貨暴跌、多國股市熔斷、原油黃金價格劇烈震蕩,貿易保護主義引發的恐慌情緒迅速蔓延。
這場由特朗普政府主導的關税 " 賭局 ",不僅威脅蘋果等跨國企業的生存邏輯,更将引發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大幅重組及一系列附帶效應。
而一個更深遠的問題也随之而來,當寒流來襲,中國将何去何從?
4 月 8 日,權威媒體發聲,在那篇《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的文章中,就提到要将壓力變成動力,加快構建新的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機遇。
實際上,中國的經濟早已經進入一場淘汰與新生的涅槃重構,中國供應鏈也早已經在行動。
新能源車汽車、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 ...... 這幾年,經濟的增長正在開啓動能轉換。正如經濟學家熊彼特所言,摧毀舊的,創造新的。
打破與重建之下,這些產業背後既是中國供應鏈的湧動,也是中國供應鏈韌性十足的表現。
"21 世紀的競争不再是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競争,而是供應鏈和供應鏈之間的競争 "。這是英國著名供應鏈管理專家馬丁 · 克裏斯托弗在 1992 年下的判斷。
時至今日,這一論斷應該變成 " 國家之間的競争已逐步轉變為產業鏈之間、產業集群之間的競争。"
1、" 果鏈 " 轉身智能汽車
2024 年的中國汽車工業交出了一份震撼世界的成績單:全年汽車產銷量突破 3100 萬輛大關,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十年蟬聯全球首位。
這份成績單不僅是一組冰冷的數字,更是一個制造業大國向智造強國蜕變的時代印記,也是一場正在改變全球產業格局的靜默革命——
以智能駕駛、智能座艙、車聯網等為代表的前沿技術不斷突破,推動我國汽車產業從 " 電動化 " 向 " 智能化 " 全面轉型。
特斯拉的馬斯克説,智能汽車實際上是一台 " 帶輪子的計算機 "。這對本就服務于計算機產業的企業來説,是個極為适合的轉型方向。
尤其是 " 果鏈 ",在 A 股市場擁有着像立訊精密 ( 002475.SZ ) 、藍思科技 ( 300433.SZ ) 、歌爾股份 ( 002241.SZ ) 等被股民們耳熟能詳的千億市值企業。但長期以來,他們成于蘋果,又依賴于蘋果——超過 70% 的收入一度都來自于加州蘋果公園的訂單。同時,果鏈企業與蘋果也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蘋果的困境,也成為了果鏈企業的困境。
幾乎在 2015 年左右,一批又一批的手機代工企業開始走入新能源汽車領網域。它們将新能源汽車列為主業,放到新的戰略高度。
有意思的是,果鏈上的創業者中有三位知名的中國女強人——王來春、曾芳勤、周群飛,她們身後的立訊精密、領益智造和藍思科技也是完成跨界轉型的排頭兵。
立訊精密董事長王來春曾明确表達了在造車上進擊的決心:抓緊機會拼進全球領先 Tier1。
為了實現這一目标,立訊精密在汽車板塊動作頻頻——先是在湖北麻城、安徽宣城、江蘇鹽城、河北保定等地密集布局汽車產品產能,後又入股奇瑞造車,收購匯聚科技(一家專門做定制電線互聯方案的供貨商)。去年,立訊還收購了德國老牌車企汽車線束企業萊尼公司。
目前,立訊精密已經成為汽車零部件一級供應商,汽車產品包括汽車線束、連接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财報顯示,立訊精密的汽車業務板塊表現亮眼:2024 年半報顯示該業務營業收入占總營收的 4.59%,營業收入為 47.56 億元,同比增長 48.30%。
圖源:立訊精密 2024 半年報
領益智造 ( 002600.SZ ) 則在 2020 年提出要進入新能源汽車領網域,次年就邁出了第一步,将主營汽車類電子組件的浙江錦泰電子有限公司收入囊中。
當年年報顯示,領益智造新能源汽車板塊的產品包括動力電池電芯、鋁殼、蓋板、轉接片和軟連接等,主營精密結構件產品,其下遊對應锂電池和汽車行業。2021 年汽車產品實現收入 44367.03 萬元,同比增長 141.54%。
不久前,領益智造還并購了江蘇科達,後者是一家生產銷售汽車儀表板、副儀表板、門護板、立柱等產品的汽車零部件公司。這也意味着,領益智造的汽車 " 第二曲線 " 又往前跨出了一大步。
藍思科技選擇在新能源汽車智能座艙以及周邊結構件發力,產品覆蓋了車載中控屏、儀表盤組件、B 柱、C 柱、智能座艙顯示屏組件、車載裝飾件、車身結構件、後視鏡、導航儀和充電樁等多個領網域。
目前,藍思科技已與超過 30 家國内外新能源及傳統豪華汽車品牌建立合作關系,特斯拉和小米汽車背後都有其身影。
除此以外," 果鏈 " 上其他資深廠商也同樣殺入汽車產業鏈。
聞泰科技 ( 600745.SH ) 将營收重心放在了汽車電子領網域,收購全球知名半導體公司安世半導體,試圖在車用半導體領網域大施拳腳;歐菲光也涉水智能汽車領網域,結合自身在光學模組領網域的優勢,将重點放在 ADAS、車身電子上 ......
某種程度上,智能汽車為果鏈打開了更廣闊的市場,而果鏈們的集體轉身,反過來又在無形之中積極和正向的推動汽車電子產業 " 裂變 ",加速中國汽車電動化、智能化進程,助其在世界汽車工業的競争中從量變走向質變。
2、中國制造可造車也 " 造人 "
從美國波士頓動力首款人形機器人 Atlas 亮相,到宇樹科技機器人甩手絹走紅,從特斯拉 Optimus 在工廠裏笨拙地分揀電池,到優必選 Walker S1 在比亞迪、吉利汽車工廠裏忙前忙後,人形機器人產業經過數十年發展,已經來到了商業化前夜。
人形機器人被譽為 " 人工智能的終極載體 ",因擁有更廣泛的應用場景适應性,其價值不僅在于替代重復性勞動,更在于重構生產力範式。
所以,人形機器人也成為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競争的新高地,将深刻變革人類生產生活方式,重塑全球產業發展格局。
在這場全球頂尖高科技的競賽中,中國制造必然不會缺席。
特斯拉作為新能源汽車領網域的佼佼者,早在幾年前就推出了人形機器人 Optimus。馬斯克放話,未來特斯拉的重點将傾向于人形機器人,旨在早日實現大規模量產。
國内車企也不甘落後,小鵬汽車、廣汽、比亞迪、奇瑞、小米、賽力斯、上汽、長安、東風等十多家車企也漸次入局,紛紛在人形機器人領網域發力。
車企之所以如此熱衷于進入人形機器人賽道,其原因與入局飛行汽車領網域類似:一方面是看到行業的未來潛力和價值;另一方面," 技術同源、產業重合、市場交織 " 是其核心驅動力。
可以説,人形機器人與智能汽車在技術層面上具有高度同源性。從供應鏈角度來看,制造汽車和制造機器人有着大量的供應鏈重疊,也存在着這樣一條產業鏈的湧動。
以三花智控 ( 002050.SZ ) 為例,其早已追随特斯拉的腳步進入人形機器人零部件制造環節,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汽車和人形機器人的零部件產業鏈高度重合。
2023 年年報顯示,三花智控提及公司開始布局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建設機器人執行器等零部件的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不低于 38 億。
所謂執行器,主要是在獲得指定信号後協同機器人各大小關節完成其需要做的動作。機器人減速器目前是機器人產業鏈中價值最高的存在,也是人形機器人能實現人體一般絲滑動作的核心部件之一。此次切入人形機器人產業鏈讓公司市值直接成功突破 1300 億元。
與此同時,作為全球汽車零部件行業 100 強的中鼎股份 ( 000887.SZ ) ,近期也頻頻發布關于跨界機器人的信息。
公告顯示,中鼎股份與五洲新春圍繞 " 人形機器人部件總成產品領網域展開合作 ",與眾擎機器人圍繞 " 人形機器人相關產品展開合作 ",中鼎股份子公司睿思博機器人與埃夫特在 " 具身智能、機器人領網域内進行創新合作 "。
值得一提的是,人形機器人具有 " 大腦、小腦、肢體 " 三大核心關鍵技術,其中 " 肢體 " 部分是制造密集型,涉及到減速器、伺服系統、控制器三大核心零部件,還可以再往下進一步細分。
僅以具體的滾柱 / 滾珠絲杠領網域為例,國内一批異業玩家早早入局,如漢江機床、南京工藝、凱特精機。當然,還有一批新公司投入研發,介入該賽道,包括中堅科技、貝斯特、恒立液壓、鼎智科技、北特科技、雙林股份、新劍傳動等。
中國工信部将人形機器人定位為 " 颠覆性技術 ",并指出到 2027 年,其要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新引擎。
這一定調與規劃很重磅,意味着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新能源汽車之後重要的產業。對于中國制造而言,憑借着長期以來所形成的供應鏈優勢,有望将這一宏偉藍圖加速落地。
3、從 " 立起來 " 到 " 飛起來 ",實現領跑
2021 年," 低空經濟 " 首次被納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随後在 2023 年被定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并在 2024 年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再到多個地方政府相繼出台相關政策," 低空經濟 " 俨然成為了近年來最熱門的領網域之一。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 飛行汽車 " 作為低空經濟的核心載體,成為了當前炙手可熱的新賽道,吸引着眾多車企和科技企業紛紛扎堆湧入。
今年 1 月,小鵬汽車旗下的小鵬匯天,在北美 CES 上展示了其分體式飛行汽車 " 陸地航母 ",并宣布已收獲超過 3000 台超前預訂訂單;廣汽集團去年 12 月正式發布全新飛行汽車品牌 " 高網域 /GOVY",并發布該品牌首款產品 AirJet。
" 陸地航母 " 飛行體在 CES 現場靜态展示圖源:小鵬汽車官網
吉利集團也表現活躍,不僅收購了全球首家飛行汽車企業美國 Terrafugia 公司,其旗下品牌沃飛長空自研的 AE200 型傾轉旋翼構型 eVTOL 驗證機,也已經于去年 10 月順利完成了公開演示飛行。
此外,還有包括奇瑞、長安、豐田、大眾、戴姆勒、保時捷等不少車企也在持續跟進飛行汽車布局,以期在這一新興產業中占據先機。
同樣地,從 " 立起來 " 到 " 飛起來 ",背後中國制造的產業鏈和供應鏈也開始了湧動。
芯動聯科 ( 688582.SH ) 是一家專業從事陀螺儀和加速計傳感器的企業,其產品主要面向戰術級和導航級市場,廣泛的分布于機器人、汽車智能駕駛領網域。近年來,伴随着低空經濟的火熱,其将重心也放在了無人駕駛飛機上。
因為 MEMS 傳感器(陀螺儀和加速計等)主要計算加速度和角速度,因此,飛行汽車也将帶動 MEMS 傳感器需求大幅上升,而芯動聯科作為國内少數能夠量產且性能接近行業龍頭的廠商,将充分受益。
作為國内電機行業的龍頭企業,卧龍電機此前的電機產品已經進入了小鵬、比亞迪等主流車企的供應鏈。而低空飛行器的核心動力系統是電驅動也離不開電機,這意味着卧龍又有可能成為低空經濟行業頭部企業的供應商。
此外,更重要的是,無論是新能源車汽車的快速普及,還是人形機器人的量產加速,亦或是低空經濟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作為核心動力,電池性能也直接決定了人形機器人的續航、負載能力和響應速度。
全固态電池憑借其在安全性和續航能力上的顯著優勢,或将成為未來智能設備領網域的核心技術之一。
今年以來,各大锂電和新能源汽車企業紛紛傳來固态電池研發與應用的最新進展。中國固态電池產業化步伐顯著加快,預計在 2025 年實現半固态電池量產,2026 年裝車應用,進而在 2027 年全面進入全固态電池量產階段。
技術可以颠覆商業模式,但改變不了市場規則。唯有供應鏈改革才能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經濟運行機制,推動生產要素的流動和利用,提高資源配置率。顯著提升經濟運行水平和效率。
供應鏈之争始終有一條暗線——那就是中美競争。
從貿易戰到芯片戰,再到各種戰,從國家而言,中國制造始終沒有輸的根本原因正是靠的供應鏈上下遊緊密相連的 " 連接力 "。
供應鏈強,則國家經濟強。
供應鏈就像是一層一層的洋葱頭,裏三圈外三圈纏繞在一起,缺一不可。只有齊全的工業門類,才能夠有足夠高的效率。
中國是聯合國工業分類目錄裏,唯一擁有全部 41 個工業大類和 666 個小類的國家。盡管往細裏看,好多中國制造還無法實現,也很容易被斷供。
然而,如果從供應鏈的連接力來看,門類齊全恰好可以相互嵌入,形成高效供應鏈。這也是中國產業核心競争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