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2024利潤大漲,長城汽車為何如此穩健?,歡迎閲讀。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長城汽車的 2024,那肯定是賺麻了。
先來看看财報,長城汽車 2024 年營業總收入 2021.95 億元,同比增長 16.7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 126.92 億元,同比增長 80.76%。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 277.83 億元,同比增長 56.49%。
讓人驚喜是的,這份财報的還有另一個亮點,量質齊升。
新能源車型和出海取得了相當不錯的進展。2024 年,長城汽車在新能源車型和出海兩條路上都取得了不錯的進展,車新能源車型銷售 32.22 萬輛,同比增長 25.65%;海外銷售 45.41 萬輛,同比增長 44.61%。
而從單車情況來看,2024 年長城汽車單車收入 16.38 萬元,同比提升 2.30 萬元;單車淨利潤 1.03 萬元,同比提升 0.46 萬元。
一句話總結就是,雖然車賣的更貴了,但是願意付費的消費者也更多。
作為坦克 300 愛好者,秋香想説,我真的很理解長城汽車的成功。
以創始人魏建軍為領頭人的長城汽車,是真的熱愛汽車。
在行業價格戰愈演愈烈的時候,它是第一個站出來抵制的,并且砍掉了自己不賺錢的車型。因為這個行業有一條自然規律,一款好車,一定要有盈利去做支撐。
賺來的錢,長城汽車怎麼花呢?答案倒是很簡單,搞研發,搞質量。
長城汽車對于技術和質量的追求是刻在骨子裏的:8.2 萬人的集團規模,有 2.3 萬人都是研發人員。
從徐水試驗場的 " 三高 " 極端測試,到整車四驅半消音室的 " 聽覺體檢 ",再到環境風洞試驗室的 " 氣候模拟 ",長城汽車把大量真金白銀扔進了試驗室裏,甭管是豪車還是平民車,上市前都得在試驗室裏 " 嚴刑拷打 " 一番。
這也是為啥長城汽車 Hi4 電混技術讓四驅車油耗比兩驅還低;為啥在 " 第七屆中國汽車質量論壇暨 24 年中國燃油車用户滿意度 CACSI 結果發布會 " 上,長城汽車可以大出風頭,一舉赢得 3 個車型獎。
對于技術的重視也成就了長城汽車在智能化上的豹變。
長城汽車 2011 年開始布局智能化,所以理解很深。針對端到端 " 上限高、下限低 " 問題,長城汽車确立 " 端到端 + 規則兜底 " 的基本思路,推出端到端智駕大模型—— SEE,相當于 Ø 實現駕感更拟人、去高精地圖的同時,給模型系上 " 安全帶 "。
同時長城汽車還進行了超 900 萬公裏的實車測試、超 5000 萬公裏的仿真測試和多次迭代,所以長城汽車的 Coffee Pilot 智駕系統在測試直播時,就禁受住了重慶復雜路況的考驗,真正實現了從城市到鄉村、從主幹道到小胡同全覆蓋的全國都能開。
如果説長城汽車的智能化是厚積薄發,那他在越野領網域則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2002 年," 賽弗現象 " 席卷全國,開創中國越野時代。過去幾十年,長城汽車仍然在不停的研發動力技術。無論是傳統美學的 3.0T V6 動力、2.4T 柴油動力,還是既能爬陡坡又能省油耗的 Hi4-T、首創功率分流技術應用于越野的 Hi4-Z,抑或是 59.05kW · h 電池包 +200 公裏純電續航,長城汽車實現了多種動力形式全覆蓋,幫助用户在不同場景感受越野魅力。
一句話形容一下長城汽車在越野領網域的地位:中國每賣出兩輛越野車,就有一輛來自長城汽車。
怪不得都説長城汽車是卷王!因為長城汽車知道,只有技術跑在了前頭,才能為全球化開更廣闊的路。
長城汽車用技術換市場,在海外也是大殺四方:在馬來西亞、印尼投產混動車型,用 Hi4 電混技術颠覆當地燃油車市場;在泰國賣混動皮卡拿行業大獎;在南非推柴油越野炮碾壓歐洲老牌;連澳大利亞大使試駕全新高山後都成了 " 野生代言人 "。
更絕的是,長城汽車不玩 " 價格戰 " ,而是靠技術溢價在海外市場賺得盆滿缽滿!像坦克 300 在墨西哥賣得比寶馬 X3 還貴呢!
其實説到這,不難發現。長城汽車銷量利潤雙增長的好成績不是偶然,而是技術深耕的必然。
在車企競争的賽場上,只有像長城這樣 " 技術打底、品質護航、生态閉環 " 的企業,才是穿越周期的 " 長跑冠軍 "。畢竟,汽車行業的終局之戰,從來都是技術的戰争 —— 而長城,早已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