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市值蒸發265億,“宅家吃火鍋”不香了?,歡迎閲讀。
當火鍋店将低價戰一路卷至 "9.9 元時代 ",主要售賣火鍋、燒烤食材,滿足 " 宅家吃飯 " 需求的鍋圈也在近期受到廣泛關注。
近日,鍋圈迎來大筆解禁的同時,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收到公司控股股東楊明超、孟先進、李欣華、鍋圈實業(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鍋小圈企業管理中心、上海鍋小圈農業科技服務中心出具的承諾函。控股股東自願承諾,自 2024 年 11 月 2 日起的 6 個月内(即 2024 年 11 月 2 日至 2025 年 5 月 1 日,包括首尾兩日),不以任何方式出售彼等直接及間接持有的公司股份,以展現管理層對公司長期價值和長期發展的信心。
盡管如此,11 月 4 日,解禁消息公布後的第一個交易日,鍋圈開盤即跌,全天跌幅超 25%,收盤價為 2 港元 / 股,總市值 54.95 億港元。
對比來看,2023 年 11 月 2 日,鍋圈在港交所主機板挂牌上市,頭頂 " 在家吃飯第一股 " 光環,市值最高時超 320 億港元。上市一年之後,鍋圈市值跟最高點時相比已蒸發 265 億。
遍布在小區周圍的鍋圈,在萬店規模之後,開始面臨新的不确定性。
在北京加盟鍋圈兩年時間裏,李明見證了門店數量從 300 餘家大幅下滑至 148 家,在李明看來,和他一樣的加盟商不得不面臨 " 宅家吃飯 " 紅利消失之後的訂單下滑。
鍋圈主要靠加盟擴張,圍繞家庭用餐場景,将門店扎根在居民社區周圍。綜合鍋圈招股書及财報披露數據,2020 年~2023 年,鍋圈門店加盟數量分别為 4296 家、6864 家、9216 家和 9910 家,并于 2023 年 11 月上市。
與之相對應,2020 年~2022 年,鍋圈收入從 29.65 億元一路攀升至 71.73 億元,但到了 2023 年,鍋圈實現營收 60.94 億元,對此,鍋圈在财報中解釋稱,主要是因為在家用餐食品及相關產品收入減少。
" 疫情期間加盟商都賺到錢了 ",不同城市的多位鍋圈加盟商對 Tech 星球説道,但現在,他們必須去控制房租、人工成本,去應對訂單減少的挑戰。有加盟商決定辭掉店員,親自運營,并卷入 24 小時線上接單模式。有的加盟商則将門店縮減,在裏面另外開設了彩票店等副業。
據李明介紹,鍋圈在今年加大了小程式、抖音等平台的線上探索。在李明看來,目前其門店訂單主要依靠線上訂單,加盟商類似鍋圈的前置倉,也就意味着,曾經為了線下門店選取的優質點位和租金,如今顯得雞肋。
此外,在短視頻平台上,銷量最好的 "99 元毛肚 " 套餐得以出圈,本質上是價格優勢,李明説,套餐包括 "11 葷 3 素 1 底料 1 主食 4 油碟 ",這對加盟商來説是一筆賠本買賣,主要是起到引流作用,選擇參與的加盟商,每一單可以獲得總部 14 元的補貼。
據他透露,鍋圈此前嘗試過在短視頻平台賣得其他套餐,效果都不太顯著,以他的門店為例,金湯酸菜魚套餐的活動就銷量一般。
為了尋找更大的市場,鍋圈不斷将消費場景擴張至一日三餐需求。鍋圈一直在豐富 SKU,目前已經達 700 餘種,加盟商在進貨時,根據周圍用户畫像、訂單表現,從後台進行自主選擇。
Tech 星球走訪的北京區網域幾家鍋圈線下店發現,在傳統的火鍋和燒烤食材之外,鍋圈還增加了飲料、雪糕甜品、啤酒,甚至是大米等產品,以及燒烤方炭塊、烤爐、烤肉夾等圍繞露營場景的燒烤器具。
不過,多位加盟商表示,目前門店訂單還是主要靠售賣火鍋食材,這也會造成門店淡旺季明顯,夏季更多依賴燒烤食材。而且,有加盟商還表示,會員儲值在淡季也并不掙錢," 現在價格優惠力度本來就大,銷量低肯定就不掙錢了 "。
這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加盟商的開店熱情。根據 2024 年半年報,鍋圈最新加盟門店為 9650 家。對比疫情期間的開店速度,鍋圈如今加盟門店增長已經大幅放緩。而且,窄門餐眼最新數據顯示,目前鍋圈在營門店數量僅有 8713 家門店,以此粗略計算,鍋圈一年時間裏已經減少千餘家門店。
與茶飲界的蜜雪冰城一樣,鍋圈本質上也是類似批發商的角色。從收入來源和銷售渠道看,鍋圈 90% 以上收入來自向加盟店銷售產品。也就是説,鍋圈的直接客户是加盟店,并非最終消費者。
也因此,在鍋圈最新數據裏,一組有趣的現象是,營收的下滑和毛利的提升。最新半年報顯示,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的 6 個月,鍋圈實現收入 26.65 億元,同比減少 3.5%,毛利 6.09 億元,同比增加 5.3%。
盡管鍋圈的顯著優勢是在較短時間内搶先獲得了大量加盟店,可以再去跟上遊供應鏈采購時談更低的價格,但加盟商的銷量卻在減少,這顯然不是一個好的信号。
随着宅家紅利的消失,鍋圈現在主要圍繞消費場景拓展和 B 端批發兩個方向尋求增長。
鍋圈近一半的門店分布在縣城、鄉鎮市場。Tech 星球了解到,鍋圈還有一種面向鄉鎮的門店模型,額外增加了 450+SKU,涵蓋兒童小吃、餃子面點、雪糕批發等品類。
據鍋圈招商經理介紹,在萬店規模中,目前該門店模型規模已經達 2000 餘家,一個鄉鎮只開一家店,有零售店和凍品批發兩種模式,後者是指給當地餐飲、商超、小吃攤等企業供貨,比如類似鴨掌、毛肚等品類,在當地尚有新鮮度。也即,将售賣場景從原有的 C 端用户,擴展至 B 端銷售渠道。
除此之外,承載着更大的希望是今年新推出的 " 鍋圈肴肴領鮮 " 項目。今年 8 月,鍋圈食品品牌總經理曾對外表示,接下來,鍋圈從 1 萬家店要開到 2 萬家店甚至 3 萬家店,主要靠預制菜支撐。
不同于鍋圈食匯 60 平~70 平的線下社區店," 鍋圈肴肴領鮮 " 主要開在農貿市場,門店縮少至 10-20 平米,店内主要售賣即買、即烹、即食的食材。比如,将一盤宮保雞丁炒菜切好配好,用户回家下鍋直接炒菜就行。
這也并非新鮮事物,包括盒馬、傳統商超等都有售賣類似的產品。只不過,一位業内人士表示,如今預制菜行業整體降温,鍋圈卻逆勢擴張預制菜項目,還要與周圍攤販比拼低價,難度系數進一步增加。
一位 " 鍋圈肴肴領鮮 " 的門店負責人向 Tech 星球表示,目前該項目處于探索階段,在他看來," 鍋圈肴肴領鮮 " 聚焦的是一餐需求,消費場景難将營業額實現大幅提升,比如,人們很難為一餐場景需求支付上百元,相比之下,鍋圈食匯背後有聚餐場景,可以出現幾百元的訂單需求。
在上述門店負責人看來,預制菜在南方城市接受程度更高,去北方城市擴張會面臨一些不确定性,由于投入不到 10 萬就可以開店,萬店規模或許好實現,但難題在于是否探索出有效的運營策略,以及中餐難以标準化,都是隐性挑戰。
在上市一年之際,不止是宅家紅利消退,還有更内卷的市場競争,從 9.9 元的鍋底、9.9 元的牛肉,到 9.9 元抵 100 元的代金券,火鍋市場集體打響價格戰。
這意味着鍋圈售賣的火鍋食材套餐,也必須具備同樣的價格優勢,才能留住在家吃飯的用户。
據鍋圈對外披露,今年 4 月至 6 月總計對近百款產品的 C 端零售價進行了調整,平均降幅達到 15% 左右。
除此之外,鍋圈的潛在競争對手也在增加,尤其是在一線城市。一位北京區網域的鍋圈加盟商表示,其店内銷量最高的是牛肉卷、羊肉卷、牛肉丸等產品,周圍的超市、菜市場裏,都會賣類似的產品。現在讓她更頭疼的是,無論線下大型商超,還是小象超市、叮咚買菜等平台,去年開始都相繼設定了專門的火鍋套餐專區,涵蓋了蘸料、葷素食材的一站式搭配。
在她看來,這都會間接影響到店内的銷量,上述加盟商表示,鍋圈的優勢還是宅家、外出郊遊等場景,随着入局者增多,產品豐富度、口感、價格,都将決定着能否在用户中突圍。
鍋圈在供應鏈還未有建立足夠牢固的護城河。目前鍋圈旗下有四個食材加工廠,分别生產牛肉、肉丸產品、火鍋底料和水產類產品。除此之外,鍋圈銷售的丸子、蝦滑、電火鍋等食材、廚具,都是從安井、三全等供應商處采購,然後分銷給加盟商,從而賺取中間的差價。
今年以來,鍋圈通過投資擴大業務版圖并更新供應鏈,與小板凳街坊火鍋、圍辣小火鍋、鄭喜旺燒烤、伍學長現烤串夾餅四家餐飲零售品牌達成戰略合作,并全資收購華鼎冷鏈,完善冷鏈體系。
在供應鏈基礎上,鍋圈這一年也一直在尋找各類細分場景,去尋找新的客源,比如,針對夜市場景,鍋圈今年 8 月宣布 10 萬輛鍋圈小吃車陸續上市,可烤可炸可煮的鍋圈小吃車,一站式售賣小龍蝦、麻辣燙、炸串等速食產品。
鍋圈不想再止步于做一個售賣火鍋、燒烤食材的線下門店,從資本市場對鍋圈的反應來看,如今尋找新故事顯得更加迫在眉睫。
(備注:文中皆是化名。)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Tech 星球 "(ID:tech618),作者:林京,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