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不姐控的魏大勳開始瘋狂斬妹,歡迎閲讀。
最近魏大勳好忙——
忙着在各位的B站首頁循環開車門。
敢問今年是什麼配角上桌吃飯元年嗎?
繼張頌文、陳都靈、馬伯骞之後,魏大勳成了大家口中的新晉"掀桌咖"。配角意外吃遍熱度紅利,反讓主角"無飯可吃"。
在最近熱播的《你是我的人間煙火》中,男主楊洋飾演的消防員滅火被嘲"火上澆油",喝個水吧,還被調侃演技師從方頭明。
巧的是,動作還出奇一致,這上哪説理去。
來源|@方頭明
這邊魏大勳頂着一套斯文敗類專用皮膚,從人設、演技、熱度到口碑趕超男主,簡直全方位赢麻。
追根到底,魏大勳赢在反差二字。
在我們以往的印象裏,魏大勳的姐狗感很重,尤其笑起來,一副不經撩的便宜顯眼包模樣。
姐系代表大幂幂和秦岚自不必説,連甜妹李沁都能輕易把他撩臉紅。
還有誰不知道李沁和魏大勳當年上過戀綜
而在楊洋的演技端得一成不變時,對比之下,人們才驚覺魏大勳本人的反差讓人眼前一亮——
原來内娛顯眼包,竟還能輕松駕馭禁欲系霸總。
而整部劇唯一能和魏大勳的出圈熱度相媲美的,大概只有他和女主王楚然的偽骨科CP。
不僅迅速登上近期CP超話榜榜首,意猶未盡的網友甚至嗑上了二創的沈騰馬麗版作代餐。
來源|@開心麻花遼寧
先來科普一下,啥叫偽骨科?
簡言之,就是沒有血緣關系的兄妹/姐弟的禁忌之戀,在重組家庭或抱養家庭中尤為常見。
既是禁忌之戀,還能讓觀眾明知不可嗑而嗑之,首先自是離不開演員的骨科感。
跟顏值即正義的偶像劇标準不同,比起顏值的精致度,骨科感更吃重氛圍感。
楊洋長相夠标致了吧,但在劇裏就是不如魏大勳來得更有性吸引力。
當然,除了演技,本身人設也吃了虧。作為被女主抛棄的一方,楊洋理應是惹人憐愛的,可目前來看,他的怨恨和委屈,全成了沒禮貌的油王發言,即使是暗戳戳説着情話,也讓人嗑不出糖,還油了人一臉。
總之一個字,膩。
相比之下,魏大勳的人設更像高冷言情男主,生人勿近且獨寵女主。
面對外人,他的眼神沾點瘋批屬性,是有壓迫感的。
小奶狗突然變城市禁養犬,這種反差自然叫人挪不開眼。
只有面對女主時,這種陰沉才轉為明目張膽的寵溺。
接妹妹下班那段,看她上車全程微笑着視線跟随,眼神掃視中還帶着不動聲色的露骨欲望。
就像近兩年開始流行起來的工地風男孩,周正帥哥不再是唯一王道,性張力才是CP感的制勝法寶。
這種微醜男親的精髓在于,顏值當偶像也許夠嗆,但當老公卻剛剛好。
萬千少女的"啞巴新郎"蔣奇明
但注意,骨科感不止是我們常説的蘇感,準确來説,是一種禁忌感。明明表面以家人相稱,但行為舉止仍藏不住超乎親情的愛意。
好比童年經典《赤子乘龍》裏崔鵬飾演的小白龍姚烈,望向青梅竹馬水玲珑時眼神就有藏不住的欲,帶着半分侵略性和半分寵溺的深情。
即便是年下男,也照樣行得通。
比如《惡魔在身邊》裏愛上繼姐的校霸江猛(賀軍翔 飾),妥妥一年下小奶狼,看他衝着你一口一句姐姐,你敢説内心毫無波瀾?
我不信。
若長相不夠有侵略性,但和女演員個性特質互補,同樣能凸顯出性張力。
《蛋糕上的草莓》裏,泷澤秀明演了一個暗戀繼妹的内斂男學生,頂着這張俊秀憂郁的臉,被繼妹深田恭子主動反撩,也能讓人嗑出女A男O的效果。
讓人嗑得起來的骨科感,演員本身的陰沉氣質更是禁忌感的加分秘笈。
比如《花開半夏》裏的男主林申,本身長相就偏苦相,跟李沁的偽骨科兄妹CP相依為命,就很有説服力。
此前有網友提名讓劇裏的男配楊洋演男主,這讓我想起最近孟宴臣出圈後,楊洋版孟宴臣也被頂上熱搜。
但奈何楊洋陰鸷氣不足,看着這張自信放光芒的臉和清澈的眼神,縱使他眉頭鎖得再緊,你還是很難相信他是泡在苦水裏長大的。
來源|@圈内少年
除此之外,自帶骨科感的男演員,多半是妹控,言行舉止還得流露出似哥非哥的迷惑性。
真兄妹吵架,往往是你死我活的撕X現場。
而骨科感兄妹吵架,會有種推拉的暗流在湧動,你細品,還有種瓊瑤式打情罵俏的既視感。
真兄妹之間的保護,是一種家長式護崽哄娃的心疼。
而骨科感兄妹的保護,寵溺自然必不可少,但還多了份私心。
比如《哥哥太愛我了怎麼辦》裏的片寄涼太,從小替妹妹擋爛桃花,妹妹失戀哥哥永遠是第一個保護她的人。
看似是親哥行為,但他的保護欲并不純粹,還包含了掃清情敵障礙的私心。
總之更像是拿了守護型騎士男二的劇本,只不過守護的是自己的愛情。
至于偽骨科CP中的女演員,長相氣質有親和力的往往更有BG感,更容易擦出火花。
若本身BG感不足,則需要靠特質互補凸顯張力。
像王楚然這類高嶺之花并不屬于百搭CP體質,和同樣高嶺之花的楊洋同框時,養眼是養眼,但更像誤入雜志拍攝現場,各美各的。
而魏大勳長相雖不如楊洋精致,但恰恰勝在"不夠正"。
按理説,高冷霸總X清冷小白花更難碰出火花,但魏大勳氣質上沾點亦正亦邪的陰柔,恰好中和了王楚然的疏離感,倆人同框也更有暗流湧動的故事感。
光就演員的CP感來看,《龍城》裏馬伊琍和白宇的偽骨科CP初品起來也食之無味。
遠不如馬伊琍早年另一部骨科劇《風和日麗》裏,和秦俊傑的CP更帶感。
馬伊琍本身氣質也屬于清冷挂,一旦搭配更有侵略性的狡黠小狼狗,性張力這不就有了嘛。
若結合劇情來看,可能有人會疑惑——
這分分鍾滑向狗血的設定,怎麼就這麼多人上頭?
的确,在很多偽骨科故事裏,主角明明可以各自組成圓滿的歸宿,比如《藍色生死戀》,妹妹恩熙本可以和痴情男二走到一起,哥哥俊熙和白富美未婚妻葉門當户對,但狗血包偏偏灑在兄妹相戀上。
但之所以讓人一邊嫌棄,一邊嗑上頭,除了演員之間的張力,也離不開故事的張力。
很多人嗑偽骨科追求的是禁忌之戀的一種背德刺激感,這裏面的張力本身就比常規偶像劇CP要強烈得多。他們往往礙于世俗目光或家長的施壓,只能以親人而非戀人之名壓抑自己的欲望。
所以你會發現,很多偽骨科自帶愛而不得的虐點。
《赤子乘龍》裏只有小白龍一心為龍族忠心耿耿,為了救龍王不惜拔掉自己身上的鱗片,奈何水玲珑的若即若離總是一次次給了他希望又推開他。
加上"天降不如竹馬"的buff,很多觀眾都為小白龍的單戀鳴不平。
即使演員本身CP感不足,偽骨科的設定也能瞬間讓故事張力拉滿。
《龍城》裏,白宇演的西決從小父母雙亡,寄人籬下,馬伊琍演的堂姐從小在父母的戰争下養成了偏激自私的個性。
在各自破碎的家庭裏他們摻雜了太多情感,成為了站在統一戰線并肩對抗世界的戰友,也是給彼此撐腰的後盾。
看似是故事本身自帶悲劇性促成他們抱團取暖,相互依賴,但故事的張力不僅在于設定的悲劇性和尺度的暧昧,更來自角色内心的自我掙扎。
礙于世俗的眼光,即使他們相愛,自己也過不了心裏那一關。
比如《天國的樹》裏又一組重組家庭的兄妹,雙親都雙亡後,他們相互救贖,是彼此的精神寄托。
但在這段自己也接受無能的禁忌之戀裏,女主喜歡上對方的同時,也開始變得讨厭自己。
因此面對哥哥一次次表白,她始終不敢邁出兄妹關系以外的那一步。
你會發現,偽骨科嗑的不止是愛情,而是一段糅雜着愛情和親情的感情。
但也恰恰因為偽骨科情感成分的復雜,表達越隐晦,越説不清道不明,就越讓人心癢上頭。
日本純愛片《淚光閃閃》裏,妻夫木聰和長澤雅美也演了一對重組家庭兄妹。
整部片倆人都以兄妹關系相處,但其中暗湧的兄妹以外的隐晦感情,卻看得人揪心。
女主自始至終都知道男主并非自己親哥,但因為害怕失去他,所以寧願裝傻,隐藏自己的愛意,只能以感謝哥哥的名頭借機表白。
而哥哥對妹妹的感情也在不斷自我壓抑,你甚至能察覺出哥哥更糾結的心思。
當妹妹趴在他肩上哭,哥哥剛想伸出去安慰她的手,卻突然停下來把她推開。
如果只是相依為命的純粹兄妹情,才不至于反應如此糾結和激烈。
當得知妹妹的親爸已把倆人非親兄妹的事實告訴她時,哥哥狠狠揍了他一頓。
因為她爸爸已然戳破了倆人兄妹的虛名,意味着他們再不能以兄妹之名繼續在一起。
影片結尾,是男女主兒時的一段對話——
妹妹説自己長大後想嫁給哥哥,但哥哥告訴她不可以,妹妹一遍遍問為什麼,哥哥一遍遍回答不知道。
偶像劇式的HE畢竟是少數,尤其是更注重家族聲譽的家庭,即使沒有血緣關系,偽骨科依然是大禁忌。"兄妹"不可以在一起,這種從小内化的自我規訓,早已注定一BE到底的結局。
偽骨科好嗑,不單單是因為迎合了閱聽人的逆反情緒——越是人見人拆的CP,觀眾越想嗑。
而是因為BE美學才是真正拿捏偽骨科閱聽人的命門。
倘若故事中的他們順利衝破世俗目光,反而削弱了設定的張力,只有留下遺憾才更讓人意難平。
但,别説故事主角了,連偽骨科閱聽人也未必敢承認自己愛嗑,就怕被标榜正義的三觀黨攻擊。
當然,這種别扭心理不難理解,畢竟"親情"更新愛情也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
但嗑偽骨科,并不意味着認同親人亂倫的畸形感情觀。
不如説是嗑學家尤其BE美學愛好者的一種偏好,畢竟暧昧、糾結、推拉、痛苦才是嗑cp的精髓。
這也是為什麼,即便是真骨科(有血緣關系的CP)也大有人嗑——
因為真骨科就是一種有層次感的極致BE美學,它的悲劇性比偽骨科強烈得多。
不過并非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亂倫,而是命運捉弄的後果:有情人發現原來是親兄妹/姐弟。
木村拓哉和深津繪裏的真骨科日劇《從天而降的一億顆星星》,就給觀眾布置了一個情緒陷阱——
前期有多極致推拉,後面就有多少玻璃渣。
男女主是從小失散的親兄妹,卻在知道真相之前就先墜入愛河。
僅僅一個輕輕撫摸燙傷疤的安慰動作,倆人眼神就能拉絲,性張力拉滿。
女主好友暗戀男主,女主答應幫忙撮合後,他便賭氣似的,約會時故意在女主面前搭她好友的肩。
然而,當倆人好不容易走到一起,最後卻遞出親兄妹真相和雙亡結局的雙重刀片,直接把觀眾的心扎成馬蜂窩。
狗血吧?
但這種極致的情緒衝擊,并不至于把觀眾的興致完全衝散。
因為在狗血的骨科外殼下,内核仍是在探讨愛因何而起,情因何而生——
當一個自我封閉的人,遇到了願意敞開心扉的人。
只有把情刻畫得足夠打動人,人們才願意相信,錯的不是愛情本身,而是冥冥中的那股力量。
一個精彩的(偽)骨科故事,讨論的重心也不僅僅圍繞愛情本身,甚至會讓人產生"如果只當成愛情嗑就俗了"的想法。
《仙劍3》龍陽龍葵這對親兄妹CP,作為全劇一條小支線,只出現了短短一集,但至今仍在被津津樂道,僅有的素材都快被盤出包漿,吸引了不少人讨論這對兄妹的感情成分。
不管是童年時的彼此疼愛,還是亡國之際的彼此承擔,以前看我只覺得兄妹情深,也的确印象深刻。
就拿龍陽阻止龍葵以身鑄劍來説,身為兄長的他一直以保護龍葵為己任,從厲聲制止,到用命令的口吻小聲哀求,這裏面究竟是家人的責任更多,還是有幾分愛情的可能,劇裏沒交代。
但結合龍葵對哥哥的千年執念,至少那句"千年不滅,唯情而已",觀眾是信的。
主創們呈現故事,觀眾的審判則是一種二次創作。
不管愛情還是親情,落到最後都不過一個"情"字。
而怎麼講好這個"情"的故事,才是能否讓人嗑下去的關鍵。
這次魏大勳碾壓楊洋,偽骨科火出圈,或許都并非偶然的意外。
配角上桌吃飯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現在國產劇主配角人設和故事的失衡——
真正有餘韻的劇情都在配角身上,主角人設反而只剩單薄的偉光正。
因此,大眾哪怕捕捉到一點有層次和張力的東西,也能瞬間引發集體狂歡。
人們始終熱衷于"不正",恰恰是因為"正"已經強調出了説教味,我們在主角身上再見不到人格的生動、性格的厚度,只能到位居其後的配角身上找點耐嚼的口糧。道德觀正得三綱五常的,觀感差得七葷八素的,這何嘗不是一種悲哀。
反過來看,故事篇幅再短又如何?
食之無味的,只會顯得多餘冗長,讓人真上頭的,才是有效播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