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未成年人遊戲代練兩大硬傷暫時無解:繞開防沉迷、不公平競争,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InternetLawReview
近日,廣西象州縣法院判決的一起遊戲代練案件情節一波三折。
原告李某熱愛玩 " 和平精英 " 這款網絡遊戲,在遊戲内累計充值了約 29244 元的點券。2022 年 12 月,原告以 1019 元的價格在遊戲賬号代練的交易平台 " 代練貓 " 上購買了 " 和平精英 " 的段位代練服務,将自己的遊戲賬号放在 " 代練貓 " 平台上找人代練,很快便被人接單。然而不到一個月," 和平精英 " 遊戲平台便以修改遊戲代碼或數據、使用作弊手段破壞遊戲公平性為由将李某的賬号封禁。李某發現後,一怒之下将遊戲代練訴至法院,要求其賠償李某喪失賬号的損失。
然而讓人意外的是,接單代練的被告韋某是一位農民,對網絡及遊戲一竅不通,從未上網打過遊戲,且根本沒時間打遊戲。但代練平台需要代練人填寫姓名和身份證号,進行實名制手機短信碼驗證。結果法院經過調查發現,實際代練人其實是韋某的未成年侄子。
最終,法院以遊戲賬号被封不排除有第三人違規或原告違反騰訊公司的遊戲許可及服務協定等原因駁回了李某的訴求。
未成年遊戲代練繞過防沉迷系統,不僅讓遊戲公司辛苦建立的防沉迷合規成為了擺設,也使遊戲公平性產生損害。這個伴随着遊戲產業多年的灰色產品,已經蓬勃發展為一個平台經濟體系。随着指标性案例的出現,未成年人遊戲代練問題開始得到司法的關注,也亟需思考規範的合适路徑。
遊戲代練: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統的重要漏洞
随着國内遊戲產業一步步發展的遊戲代練服務,始終未獲得明确的法律地位,在行政管理上也沒有被明确禁止。但在商業上,遊戲代練是遊戲公司所禁止的。
在遊戲玩家與各遊戲運營方訂立的用户協定中,大都存在禁止代練行為的條款,如《騰訊遊戲許可及服務協定》第 2.6 條規定:
您僅 ...... 享有遊戲賬号的使用權。您不得将遊戲賬号以任何方式提供給他人使用,包括但不限于不得以轉讓、出租、借用等方式提供給他人作包括但不限于直播、錄制、代打代練等商業性使用。否則,因此產生任何法律後果及責任均由您自行承擔,且騰訊有權對您的遊戲賬号采取包括但不限于警告、限制或禁止使用遊戲賬号全部或部分功能、删除遊戲賬号及遊戲數據及其他相關信息、封号直至注銷的處理措施,因此造成的一切後果由您自行承擔。
由于該類協定的存在,玩家購買代練服務違反與遊戲運營方之間的用户協定,存在賬号被封禁風險。玩家找代練屬于自陷風險的行為,若因代練導致玩家遭受賬号被封,就會如廣西象州案中的原告那樣,很難向代練者主張賠償。
不僅如此,玩家一般會要求代練者在有限的時間内讓遊戲賬号上到某個分數或段位。出于上分的時間壓力,代練者可能使用 " 外挂 " 等作弊工具,使玩家的賬号處于被封的風險中。并且如果代練期間毀損、丢失了玩家的裝備,由于目前對于遊戲裝備等虛拟财產的價值認定缺乏标準,如何進行賠償也存在困難。
更引起社會關注的是,由于目前市面上的網絡遊戲還未做到在每次登陸時都進行實名認證,遊戲代練因而成為未成年人繞開防沉迷系統的主要途徑之一。近日,湖北省黃石法院也發布了一起因遊戲代練導致賬号被封而引發的案件,使 3 萬元賬号被封的遊戲代練人只是一個小學生。
《法治日報》新聞調查發現,一些代練工作室成為初中剛畢業的未成年人的聚集地。接受采訪的少年小宇透露,他們加入時 " 也不用填表,老板只是看了看我的身份證 ",工作時間一般是每天 15 時到次日 3 時。在這段時間裏,大家一般是躲在各自的床上,用工作室分配的手機開始 " 工作 "。
商業化、規模化遊戲代練構成不正當競争
引誘未成年人進行的商業遊戲代練,已有判決明确認定其為不正當競争。
2022 年 3 月,上海浦東新區法院宣判了全國第一例未成年人遊戲代練案,也認定了商業化、規模化遊戲代練行為構成不正當競争。
本案緣于運營《王者榮耀》的騰訊(成都)公司,認為一款叫 " 代練幫 " 的 APP 以 " 發單返現金 " 方式引誘、鼓勵未成年用户進行遊戲代練交易,使未成年用户可以不受時長、時段限制進入遊戲實施代練,從而将運營該 APP 的公司告上法庭。
▲ 圖片來源:豌豆莢
法院基于未成年人保護,在開庭前便發出訴前禁令,要求被告停止允許未成年人進行遊戲代練。法院認為," 代練幫 "APP 使未成年人不受限制地獲取他人遊戲賬号登錄遊戲,導致申請人的防沉迷機制落空。若不加以制止,不僅會導致 ...... 申請人處于被查處的經營風險之中,亦會增加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風險,進而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在一審判決中,法官更進一步指出:遊戲為保障用户良好遊戲體驗而内設的公平匹配機制,與遊戲内設未成年人遊戲防沉迷機制所得之良好商譽,都是受法律保護的競争利益。被告的行為破壞遊戲運營競争秩序、減損用户粘性和交易機會、損害遊戲用户的消費體驗和合法權益。并且被告組織商業化、規模化遊戲代練行為,将原告具有競争性權益的遊戲作為獲利工具,違背了網絡遊戲領網域的商業倫理、具備主觀惡意,且原告無法通過适當手段消除案涉行為影響,構成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和公認的商業道德。被告為此需賠償原告騰訊公司近百萬元。
同年 4 月,江蘇省高院審理的一起類似的遊戲代練上訴案件,遊戲公司一方也獲得了支持。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湯茂仁對外表示:" 我們并沒有説代練行為本身就是要絕對禁止,有時家長和孩子之間小型的、非商業化的代練,對于遊戲經營者之間的競争利益和優勢,不會產生大規模損害。" 他認為,本案被告提供的代練服務帶來的後果會導致 " 防沉迷機制 " 落空,影響到用户對遊戲的真實體驗,是對公平競争理念的一種衝擊,是法律所禁止的。
上海政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吳何奇教授指出,總體來看,網遊代練本身是網絡遊戲行業的衍生行業。根據我國目前的相關立法,單就網遊代練本身而言并不是法律約束的對象。只有行為超越代練本身、滋生出的違法犯罪問題,或者當代練形成產業化、規模化,并嚴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時,才有可能需要法律的介入。例如,根據現有裁判的觀點,未經任何部門批準,以牟利為目的,利用外挂代練更新收取服務費是一種非法經營行為。又如,當代練有意 " 協助 " 未成年人繞開防沉迷系統時,可能涉嫌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七十五條第二款有關未成年人實名注冊登錄網絡遊戲的要求。1
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撰文建議,從降低合規風險的角度來説,代練平台也應當對平台用户,特别是進行代練的玩家嚴格進行實名制認證,确保其不屬于未成年人。
遊戲代練報酬不菲挑戰社會價值觀
遊戲代練是一個門檻很低,且看起來賺錢容易的行業。用手機搜索 " 遊戲代打 "、" 遊戲代練兼職 ",能輕易找到眾多的遊戲代練兼職的招聘信息,眾多月入過萬的宣傳網文吸引着青少年加入。
一位業内人士發文透露,代練有非高的復購率。" 他不像你買衣服,買一次可能幾個月不會再買。王者不一樣,你今天給他打上去,他可能明天就掉下去了。我就遇到一個,給他上到王者了,第二天又掉下去了,一星期給他打了兩三次,基本每星期都會幫他打一兩次。" 他還總結想上分的人,一類是想通過上段位在社交中 " 裝 13",還有一類就是娛樂主播,這些人實力并不怎樣,但都是無雙或者榮耀王者。開直播段位掉下去,當晚就找人重新打上去,代練高手打這樣的号一晚就能賺一千多。2
遊戲代練起源于個人間的互助,但在加入報酬之後,單對單的交易模式便產生了相互信任的難題,而遊戲代練的互聯網平台部分解決了這個難題。如今,遊戲代練已進入 " 平台經濟 " 時代," 代練丸子 "、" 代練貓 " 等平台聚集了遊戲賬号金主與代練個人和工作室。
年紀輕輕便通過代打遊戲獲取收入,不僅讓未成年人從遊戲中獲得滿足感從而放棄學業,甚至也可能動搖部分家長的價值觀。網上曾有老師曝出,有小孩靠遊戲代練月入過萬,甚至超過了父母的收入,對于兒子荒廢學業從事遊戲代練,有家長不僅不反對,反而支持鼓勵。
但事實上遊戲代練行業也存在着 " 二八定律 "。根據一項調查,有充足高端客源的職業打手(" 打手 " 即代練者)月收入能到 2 萬以上,而從平台接單的兼職打手,月收入能勉強超過 5000。一個商家所占抽成比例為訂單價格的 35%,平台為 5%-15%,打手為 50%。商家和平台的占比較低。表面上看,打手能拿到不錯的抽成,但代練平台能通過保證金獲取高額利潤。即平台要求打手預先支付保險金,保證打手按時完成任務,且不使用外挂,一旦打手無法完成任務,或使用了外挂導致封号,便會損失保證金。
目前,平台并非代練成單的唯一途徑,還存在遊戲主通過遊戲内私信、遊戲公會、遊戲社區找到代練達成交易,或透過工作室與客户達成交易。信息差的存在甚至使得遊戲代練中介成為一項生意。
2022 年末,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中國遊戲產業研究院聯合伽馬數據共同發布的《2022 中國遊戲產業未成年人保護進展報告》指出,2022 年國内未成年人的沉迷遊戲問題已經基本解決。在總體形勢已基本扭轉後,實現查漏補缺的難度也陡然增加。
随着遊戲代練的商業化,未成年人保護離不開對遊戲代練這一生态的法律地位的明确。遊戲代練滿足了一部分玩家的需求,也為社會提供了一部分兼職的工作機會,但如何規範化代練平台以及整個業态,如何協調與遊戲公司間的價值衝突,都可能是解決未成年人遊戲代練中的難題。
參考資料:
1.https://mp.weixin.qq.com/s/r1c6kGkrHrkPVTcJTXz-Cw2.https://mp.weixin.qq.com/s/FEVBVqTSrNt_n0goZxJI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