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説出那四個字,這個月的工資就是你的了,歡迎閲讀。
導語
Introduction
華為将寒氣傳給了每個人,中國汽車產業則将寒氣傳到了全世界。
作者丨羅 超
責編丨崔力文
編輯丨靳鵬輝
又是新的一周,大家搶到華為 Mate 60 或是 Mate X5 了嗎?
過去兩周時間裏,第一批拿到新機的 " 幸運兒 " 反復通過拆機、評測與比較,不斷證明着華為 Mate 60 系列核心技術的 " 遙遙領先 "。
盡管華為此次完成從 0 到 1 的蜕變,重塑供應鏈體系的意義與價值已經完全超越了產品本身,但是人們還是會期待那位熟悉的 " 餘大嘴 " 意氣風發地走上舞台中央,正式揭開這次突破性創新的神秘面紗。
" 只要餘總在台上説出那四個字,我這個月的工資就是華為的了 ",雖是一句調侃,卻是飽含真情實意。好消息傳來,兩天前,華為已經在多個官方渠道确認,将于 9 月 25 日下午 2:30 舉行華為秋季全場景新品發布會,屆時必将又是一場出圈的全民 " 狂歡 "。
兩年前的 9 月 25 日晚,華為孟晚舟回抵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兩年後的同一天,華為歷經磨砺英雄歸來,用實力演繹 " 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将使你更加強大 "。
從 2020 年的 " 在一起,就可以 " 到 2021 年的 " 沒有人能夠熄滅滿天星光 ",從 2022 年的 " 跨越山海,終見曙光 " 到 2023 年的 " 輕舟已過萬重山 "。
不得不感慨,華為的成長就是一本不折不扣的 " 復仇爽文 "。在嚴酷打壓之下,華為 " 浴血重生 ",規模量產先進芯片,再度牽引尖端的技術,這個質變結構裏藴藏着裂變式的發展牽引力。
不過話説回來,沒搶到華為 Mate 60 或是 Mate X5 也沒關系,在等待華為秋季全場景新品發布會的間隙,不妨先看看問界新 M7 解解渴。
按照餘承東的説法,他們花了 5 個億,用了扎實的材料、最好的技術,讓這車成了 " 智能座艙天花板 "、" 智能駕駛天花板 "、" 智能安全天花板 "。
不同于理想汽車将城市 NOA" 退化 " 成了通勤 NOA,問界新 M7 這次搭載了 HUAWEI ADS 2.0 高階智能駕駛系統,不僅率先實現了不依賴于高精地圖的高速、城區高階智能駕駛,更是要 " 完票大的 ",進一步喊出要在今年 12 月實現全國都能開、越開越好開的高階智駕體驗。
此外,問界新 M7 還搭載鴻蒙座艙最新 3.0 版本,餘承東對它的評價是——像華為 Mate 60 Pro 一樣流暢。在大多數品牌的車輛還需要為車機系統進行專門的應用适配開發适配時,鴻蒙智能座艙已經可以将手機應用生态和車機生态打通,手機内容可以 " 碰一碰 " 傳輸到車内,真正實現了手機應用上車無縫切換到車機。
"2022 年三季度,問界 M7 的發布和操盤,直接把理想 ONE 打殘了 ",此前,華為的操盤曾在一段時間内将李想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理想也一直将華為視作最強勁的對手之一。如今,問界新 M7 發布,這種觀念應該會快速蔓延到汽車行業的各個角落。
華為将寒氣傳給了每個人,中國汽車產業則将寒氣傳到了全世界。9 月初的慕尼黑車展上,比亞迪、小鵬、零跑等國内自主品牌的強勢入場,硬生生将德國人的主場變成了 " 中國人的 IAA"。
當地媒體在報道慕尼黑車展時也感嘆道," 從來沒見到過這麼多德國人説中文 "。法國《世界報》則刊文稱," 只需幾年時間,中國車企就能成為全球汽車業的領頭羊 "。
是的,依托于強大完整的產業鏈優勢和產品實力,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歐洲的增速堪稱 " 逆天 ",今年前 7 個月對歐出口數量較去年大漲 112%,比前年更是暴漲 361%。
中國新能源汽車兵臨城下,歐洲多少有點開始 " 無能狂怒 " 了。在當地時間 9 月 13 日上午,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就在法國斯特拉斯堡作一年一度 " 盟情咨文 " 演講時,要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并聲稱以此保護自身免受受益于國家補貼的中國電動車生產商的影響。
必須要説,馮德萊恩口中 " 降低風險,而不是脱鈎 " 的表态,處處透露着一股子 " 不僅要惹事,還怕事 " 的心态。畢竟作為德系品牌的第一大市場,若中國對此展開反擊,德國必定是最受傷的那一個。只是,以德國為首的諸多國家的反對聲音,未能阻止阻止馮德萊恩在全世界面前 " 刷存在感 "。
還是那句話," 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将使你更加強大 ",揮動 " 貿易大棒 " 難不住奔湧向前的中國汽車產業。
|羅超|
這裏是 A.K.A Chaos ,給文章加點 Sause!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