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從春晚淪落到精神病醫院,“小品女王”金玉婷到底經歷了什麼,歡迎閲讀。
春晚一過,不管好賴,關于春晚的話題總是能占據熱搜和人們日常的聊天。
很多網友都在讨論一個話題:曾經的 " 小品女王 " 金玉婷,好像消失很多年了。
好多年輕朋友可能都沒聽過她的名字,但在當年,那可是火遍大江南北的人物啊!
她出了什麼事兒嗎?到底去哪兒了?
金玉婷出生在黑龍江齊齊哈爾,那是個滿是東北風情的小城。
家裏條件普普通通,可這絲毫沒影響她對表演的熱愛。打小她就愛跟着電視裏的演員模仿,一招一式有模有樣。
家裏人看她這麼痴迷,就送她去了當地的藝術學校。
在學校裏,金玉婷特别拼,别人練一遍的動作,她得練上十遍八遍。
靠着這股子勁兒,畢業後她成了一名文藝兵,就此踏上了演藝的道路。
真正讓金玉婷走進大眾視野的,還得是春晚舞台。
2003 年,她和郭冬臨搭檔演了個小品,叫《我和爸爸換角色》。
二十多年前的春晚,那可是全國人民守在電視機前必看的節目,能上春晚就相當于一夜成名。
金玉婷在裏頭演個軍嫂,她一開口,那字正腔圓的台詞功底,一下子就抓住了觀眾的心。
她把軍嫂的温柔和堅韌诠釋得特别到位,好多觀眾看完都記住了這個漂亮又會演戲的姑娘,她也因此被大家稱作 " 最美軍嫂 "。
從那以後,金玉婷就像是開了挂一樣。
接下來的幾年,她接連登上春晚舞台,還和馮鞏、潘長江、孫濤這些小品界的重量級人物兒們合作。
她和馮鞏合作的小品,幽默中帶着温情,把生活裏的家長裏短演繹得特别生動;
跟潘長江搭檔,又能把小品的搞笑氛圍拉滿,觀眾笑得前仰後合。
那時候,春晚的收視率有多高?
基本上能達到百分之七八十,而金玉婷參演的小品,收視率更是在春晚節目裏名列前茅,觀眾滿意度也一直穩穩地排在前頭。
毫不誇張地説,那幾年春晚舞台上的金玉婷,就是一顆最閃亮的星," 小品女王 " 這個名号,她當之無愧。
可誰能想到,娛樂圈的風雲變幻説來就來。
就在金玉婷事業最紅火的時候,一些不好的傳言開始在網上瘋傳。
有人説她是靠 " 抱大腿 "" 走後門 " 才上的春晚,甚至還有人説她頂替了原本該上春晚的演員。
這些話就像一盆盆髒水,劈頭蓋臉地朝她潑過來。
要知道,娛樂圈競争本就激烈,有時候一點點風吹草動就能掀起大風浪。也許是有人眼紅她的成績,才編造出這些謠言。
面對這些謠言,金玉婷特别委屈,她也想過澄清。
她接受采訪,在社交平台發聲,一遍又一遍地解釋自己是靠實力走到今天的。
可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謠言就像病毒一樣,傳播速度快得驚人,真相還沒來得及跑兩步,謠言就已經傳遍了大街小巷。
她的解釋根本沒人聽,反而被一些人當成是心虛的表現。
這些謠言不僅影響了她的名聲,還嚴重幹擾了她的工作。
以前找她合作的劇組、節目越來越少,大家都怕被這些負面新聞牽連。
巨大的壓力和繁忙的工作讓金玉婷的身體和精神都吃不消了。
她開始失眠,常常一晚上翻來覆去地睡不着覺,白天沒精神,情緒也變得特别不穩定,一會兒高興,一會兒又特别低落。
可即便這樣,在人前她還得強裝鎮定,保持着 " 小品女王 " 的形象,心裏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終于,在一次拍攝過程中,金玉婷因為過度疲勞和心理壓力,突然暈倒在了片場。
工作人員都吓壞了,趕緊把她送到醫院。
診斷結果出來,所有人都愣住了——她患上了精神疾病。
這對她來説,就像一道晴天霹靂。曾經在舞台上光芒萬丈的她,怎麼也沒想到會落到這步田地。
沒辦法,她只能暫停工作,去專門的醫院接受治療。
在醫院的日子,金玉婷過得特别艱難。
每天要吃各種藥,做各種治療,身體上的痛苦還能忍受,可心裏的委屈和外界的誤解,才是最折磨人的。
但幸運的是,她的家人一直陪在她身邊。
康復後的金玉婷,不再像以前那樣活躍在熒幕上了。
她選擇了一種更低調的生活方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公益事業中。
她經常參加公益演出,給那些生活在困境中的人們帶去歡樂;
還會去特殊教育學校,陪孩子們一起做遊戲、排小品,用自己的表演特長鼓勵他們勇敢面對生活。
從以前的光芒萬丈到現在的韬光隐晦,金玉婷經歷了很多。
如果成功的代價是被诋毀導致精神崩潰,她還會堅持當初的選擇嗎?
如果她能像劉曉慶那樣精神強大、無懼流言,她還會有更大的成就嗎?
可惜沒有如果。
人的成功,靠的是運氣才氣力氣,有運有才,卻沒有相應的身心健康,也是一樣撐不起走不遠。
要像石矶娘娘那樣堅強不内耗,敢拼到底,也敢東山再起。
别辜負這盛世好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