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致張藝謀:電影已死,一切已經太遲了,歡迎閲讀。
不知不覺,我快半年沒寫影評了。
原因?
小部分,是來自身體。
做了側彎手術後,我變得免疫力低下,肺炎頻發,力不能支。
但與我身體相比,情況更危險的,是電影行業。
三季度票房下降 40%,超七成電影公司虧損、股票下跌 ……
其實,就算不統計任何數據,電影行業的現狀,也已眾所周知。
打開抖音、知乎等平台,只要輸入 " 電影行業 ",你就會看到這樣的熱搜詞:
為什麼?
如此岌岌可危的狀況下,電影圈的很多大佬,都開始想辦法 " 治病 "。
先是成龍呼籲:
" 在家看電影會降低觀影質量,希望大家能到電影院去看電影。"
言下之意,家庭電視搶占了電影票房,觀眾不懂得真正的享受電影。
緊接着,張藝謀又表示:
" 我還是希望大家能進電影院看電影,最好别在手機上看那個三分鍾解説。"
" 我真的很無語啊,作為一個電影導演,我每次看到這個解説都很難過 ……"
言下之意,是影視解説毀壞了電影市場,降低了觀眾對文藝的審美趣味。
對此,我想説——
"X 你 X 的 X。"
不好意思,我真的不想針對誰。
成龍跟張藝謀,都是我很尊敬的電影人。
但對于今天這樣的行業環境,及這種指鹿為馬的言論,我實在是忍無可忍了。
老讀者都知道,作為一名癱瘓人士,我看了幾千部電影,寫了幾百篇影評。
我真的真的非常熱愛電影,而電影的存在,也确确實實改變了我的命運。
可最諷刺的就在于,就連像我這樣的人,如今也越來越不願意去電影院了。
而我之所以越來越不願意去電影院,與所謂的影視解説根本毫無關系。
事實上,2020 年影視解説爆火時,我也曾經做過剪輯達人(現已轉型)。
影視解説看似簡單,實則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成本并不算低。
為了避免虧損,影視解説的一大收入來源,就是解説新上映的電影。
很多片方,都會在平台上,主動投放固定的素材包 + 獎金池,招募達人剪輯。
誰剪得好,誰給電影帶來了更多流量,誰就能瓜分到對應的獎金,實現雙赢。
即便是張藝謀的電影,很多時候也不會拒絕二創,拒絕影視解説帶來的流量。
由此可見,影視解説不僅沒有毀壞電影市場,反倒是資本與導演的一大助力。
那麼,張藝謀為何還要怪罪影視解説,把觀眾不去電影院,歸因于剪輯達人?
在我看來,是因為他看到了電影行業的衰敗,渴望用自己的地位挽回些許。
可同時,他又不敢説出衰敗的真正原因。
就像李斯,他渴望挽救大秦,但又不敢揭發趙高,不敢公布始皇帝的死訊。
所以,國内的電影市場,究竟為何會走到如此境地?
張藝謀,作為中國電影史上的活化石,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承載着時代意義。
我這篇文章,就從張藝謀的作品循序漸進,試圖探尋一下,行業真正的病因。
注:本文并非針對張藝謀,只是希望從張藝謀切入,以小見大,探讨行業的困局
01
詐騙式的營銷
方才我講過,2020 年之後,影視解説的爆火,是當今電影營銷的一大助力。
而在那之前,一直往回推到 2014 年,張藝謀總共拍過三部中小成本電影——
《歸來》,豆瓣評分8.1,知乎評分 7.6,票房2.9億。
《影》,豆瓣評分 7.2,知乎評分7.9,票房6.29億。
《一秒鍾》,豆瓣評分7.6,知乎評分 7.4,票房1.3億。
也就是説,這段時間裏,張藝謀作品的口碑不低,但票房上限不過 6 億多而已。
《長城》的票房雖然達到了 11 億,但它的制作成本高達 10 億,口碑票房雙撲街
到了 2021,情況開始變得不同了。
那一年,電影的資方,真正嗅到了短視頻平台的商機。
霎時間,抖音徹底成了電影營銷的主要陣地,沒有之一。
五一檔,《懸崖之上》授權了大量素材,供各路達人剪輯。
張譯上電刑、于和偉顫抖、餘皚磊噴酒殺人 ……
正常情況下,抖音視頻是不能出現香煙鏡頭的,我就曾因此被限流過。
然而,為了支持張藝謀,抖音官方竟帶頭違規,推送了于和偉吸煙的特寫。
獵奇的畫面,搭配精湛的演技,使《懸崖之上》熱度爆漲。
其相關的視頻素材,至少獲得了播放量數十億。
最終,《懸崖之上》斬獲了12 億票房。
這一成績,打破了張藝謀的個人紀錄,成了他在國内票房最高的作品。
而這部作品,無論質量還是口碑,其實都并不比他之前的那些作品高。
此後,張藝謀的片方團隊,就開啓了暴走模式。
2023 年春節,《滿江紅》上映。
據張藝謀説,《滿江紅》原本想要開天辟地,拍成中國首部一鏡到底的電影。
結果,卻因難度問題,張藝謀放棄了一鏡到底,放棄了開拓電影藝術的邊界。
那麼,與一鏡到底相比,什麼是不難的?
營銷。
《滿江紅》的拍攝周期只用了 51 天,拍攝地僅用了一個大院。
它的豆瓣評分只有7.0,知乎評分只有5.8,創下了張藝謀作品的近年新低。
可它的票房,卻達到了驚人的45.4億。
不僅再次打破了張藝謀的個人紀錄,殺進了中國票房榜前十名。
甚至還打敗了同期的《流浪地球 2》,打敗了前無古人的高口碑工業巨制。
有意思吧。
口碑近年最低,票房卻是歷史最高。
原因?
抖音。
電影院朗誦《滿江紅》、抓拍現場觀眾神演技、起訴發負面評價的大 V……
病毒式的信息轟炸,讓這部稱不上爛片,但也不算太好的電影,成為了冠軍。
此後,包括張藝謀在内,國内的很多資本和電影人,都摸清了四件事——
電影能不能爆,跟質量沒太大關系,只要不爛出圈就可以了;
觀影是一錘子買賣,只要觀眾能進電影院,這筆票房就到賬了;
比電影質量更重要百倍的,是如何營銷,如何把觀眾哄進電影院;
哄觀眾進電影院最具性價比的方法,就是短視頻轟炸,制造情緒價值。
2023 年國慶," 張藝謀每天在我手機裏震驚八百次 ",成了抖音第一熱搜詞。
《堅如磐石》的各種幕後花絮和獵奇鏡頭,猶如排山倒海,瘋狂傾泄。
《堅如磐石》的知乎評分是6.5,豆瓣評分是6.0。
在張藝謀所有作品裏,它的口碑僅好于小沈陽主演的《三槍拍案驚奇》。
然而,它還是拿下了國慶檔的票房冠軍,斬獲了票房 13.5 億(成本 1 億)。
很多觀眾之所以買票,都是因為刷到了各種 " 大尺度 " 的電影片段。
可進了電影院後,觀眾們很快就發現,抖音上的片段,已經是尺度的極限。
甚至于,抖音上很多公開的片段,在電影裏已經被删減了,根本就看不到。
如果再來一次、兩次、三次,觀眾還會上當嗎?
在我看來,電影市場之所以低迷,首要原因就是詐騙式的營銷。
觀眾滿懷期待地來電影院,本想體驗震撼的視聽,和深邃曲折的情感。
結果,卻一次次被收割,只能味同嚼蠟地觀影,再無精打采地離去。
那麼,如今的資本和電影人,到底為什麼非要這樣幹?
尤其張藝謀團隊,作為行業的最高象征,難道他們不明白其中的利害麼?
我猜,他們肯定明白。
但,他們也很無奈。
02
裹腳般的審查
業内透露,《堅如磐石》這個項目,本來不是給張藝謀拍的。
在張藝謀之前,片方先找了杜 Q 峰,就是那位拍過《黑社會》的導演。
杜 Q 峰接下項目,火速趕往重慶,采訪了一些敏感人士,寫了一版劇本。
重慶方面,也火速對杜 Q 峰的劇本給予了反饋:不通過,要改成主旋律。
就這樣,杜 Q 峰放棄了項目,由張藝謀接盤。
《堅如磐石》開拍前,張藝謀主動對劇本大刀闊斧,加入了主旋律元素。
然而,電影拍完,還是被删改了整整一個小時。
什麼概念?
一部電影,強行被删改了一半。
這種操作,就算讓張藝謀的好兄弟斯皮爾伯格來,也不可能剪出好片。
那怎麼辦?
一個億的投資不能白花,團隊的付出不能白費。
為了避免血虧,他們只能且必須飲鸩止渴,透支觀眾的信任與期待。
想拍電影嗎?
那就去忽悠觀眾吧。
不想忽悠嗎?
那就賠光褲衩子,打碎牙往肚裏咽。
或者像杜 Q 峰一樣,幹脆就别拍了。
要麼不拍。
要麼出賣。
——我敢説,當今國内真正有才華的電影人,大部分的選擇只有這兩種。
一個月前,杜 Q 峰接受外媒采訪,對于電影行業的衰敗,講了驚人的言論。
由于本号還不想消失,因此就不截圖那些言論了,有條件的可以自己去看。
我只能説,那些言論不同于成龍和張藝謀,絕非指鹿為馬,确實針砭時弊。
可那些言論,目前看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不管杜 Q 峰做什麼事情,他都不太可能再當導演了。
而張藝謀,以及其他懂得迂回戰術的聰明人,則會繼續從事這個行業。
只是,我們眼界愈發開闊,腰包卻愈發幹癟的觀眾們,還願意買賬多久呢?
03
與國際和時代嚴重脱軌
文章寫到這裏,想必有人會對我產生質疑:
" 小羅啊,全球的電影票房都在衰退,你怎麼單單只講國内的問題?"
沒錯。
2024 上半年,北美的票房也同比下降了 20%,只有 35 億美元。
同時,許多國家的電影市場,也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票房下跌。
但不同之處就在于——
2024 上半年,海外流媒體奈飛的營收,是 189 億美元(1386 億人民币)。
從 22 到 24 年,我們看不到的奈飛,營收高達 1043 億美元(7609 億人民币)。
美國的導演,如阿方索 · 卡隆、拉娜 · 沃卓斯基、馬丁 · 斯科塞斯 ……
《愛爾蘭人》
韓國的劇集,如《王國》、《黑暗榮耀》、《鱿魚遊戲》……
《鱿魚遊戲》
包括台灣地區的演員,如賈靜雯、張鈞甯、林心如 ……
《華燈初上》
許多電影創作者,都通過奈飛平台大放異彩,浴火重生。
説白了,人家那根本不叫行業衰退,只是媒介轉移。
大量觀眾的目光,只是從電影院,轉移到了電視上。
創作者的境遇并沒有降低,反而機會變得更多了。
插一條新聞,《鱿魚遊戲 2》今日開播
現在,我們再回頭看看成龍的那段言論:
" 在家看電影會降低觀影質量,希望大家能到電影院去看電影。"
這種觀點,或許不如甩鍋給影視解説那樣壞,但顯然已經過時了。
因為,發燒友們都知道,如今的電視技術,在畫質上已經碾壓放映機。
抛開螢幕尺寸,5000 塊以上的新款 Mini LED 電視,畫質就已相當卓越。
觀影家庭化,是大勢所趨,也必将成為未來的常态。
那麼,我們的流媒體平台表現如何?
最近,我們的龍頭平台愛奇藝,公布了年報。
2024 上半年,愛奇藝的營收是 153 億(大約相當于奈飛的十分之一)。
由此不難推斷,愛優騰三家放一塊,體量估計也不到奈飛的三分之一。
而海外除了奈飛,還有亞馬遜、迪士尼、YouTube……
也就是説,即便在流媒體平台,我們的觀眾,也不太願意為國產片消費。
我最近看的國產劇是《清明上河圖密碼》,兩集棄
為什麼?
還是那句話——
忽悠能力太強,作品質量太差。
當他們不斷在探索人性的深暗,開拓議題的邊界時,我們許多年來卻在原地打轉,用各種套路公式,拍非黑即白的模範戲。
心思,全都用到了揣摩聖意上;投資,全都用到了公關營銷上;導演,全都在拍違心的東西;演員,全都在想如何引爆流量池。
我最近完整看完的國產劇,是 2001 年的《黑洞》,由管虎指導、陸川編劇,目前仍是警匪劇的巅峰
也許有人會説:你是不是過度解讀了,現在大環境不好,票房低很正常。
我想説,一個正常的現代社會,經濟越低迷,就越應該并且适合發展娛樂業。
一百年前,美國經濟危機時,好萊塢轟然崛起,各種電影和音樂全面開花;
三十年前,日本泡沫破裂時,動漫和遊戲邁向世界,至今仍處于壟斷地位。
當人們面臨壓力與困境時,更需要尋求娛樂和藝術,撫慰自己的精神層面。
這種 " 反周期效應 ",或許就是《黑神話:悟空》狂賣的原因。
今年的電影票房比去年下降了大概 140 億,而《黑神話:悟空》的銷售額也大概是 140 億
可惜。
這一年裏,除了遊戲《黑神話:悟空》,我們幾乎沒啥能拿出手的作品。
我們的物質經濟有待上漲,精神層面也得不到撫慰,反而經常受氣。
據傳,《黑神話:悟空》的投資成本,是3 億。
這,是《黑神話:悟空》裏的四大天王。
據傳,《封神》每一部的平均投資成本,是8 億。
而這,是《封神第二部》裏的魔家四将(四大天王前身)。
孰優孰劣?
一眼便知。
别誤會。
在我看來,《封神》雖比不上《黑悟空》,但也屬于是良心且高質量的電影了。
尤其與今年的票房冠軍、據傳投資成本3.5 億的《熱辣滾燙》相比,《封神》簡直就是神作水平。
盲猜投了 3 億抖 +
電影行業,為啥會衰退成這副樣子?
就算我不寫,誰也不是傻子。
但我還是要寫。
因為我熱愛電影。
因為電影,改變了我的命運。
我不想辜負電影。
但我能做的,也僅限于此了。
如果你問我:出路何在?
我只能説:我不敢説。
現狀不可描述。
未來無法預測。
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