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醫療反腐“雷大雨大”,二級市場承壓,板塊行情長期走低?,歡迎閲讀。
近來,大幅震蕩的醫藥板塊牽動着市場的神經,資本市場已經提前給部分藥企接下來的經營成果打了折,股價連日大跌。
具體來看,本周醫藥板塊跌幅居首,多個細分領網域大跌,其中醫療器械板塊周跌近 4%,生物制品板塊周跌超 3%,化學制藥板塊周跌近 2%,創新藥、生物疫苗板塊周跌超 2%。
周一就首當其衝的創新藥 " 一哥 " 恒瑞醫藥,周内更是跌超 16%,
本次醫藥板塊的劇烈波動,始于日前監管層強反腐信号的釋放。業内人士指出,近期密集出台的醫藥反腐政策已經上升到國家級的層面,其力度堪比教育 " 雙減 ",将會讓整個行業發生巨大的變化。
2013 年,英國藥企葛蘭素史克事件之後,十年輪回,此次反腐風暴對醫藥板塊的影響究竟有多大?是短期情緒衝擊之下的利空,還是產業長期向好的利多?
中紀委挂帥,這次不一樣
實際早在 2023 年年初,醫藥行業大規模反腐的迹象就已顯現。
2 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再度發布了《深度關注|嚴查醫療領網域隐蔽利益輸送》一文,直指醫藥領網域利益輸送的各類新馬甲。文章發出後,引起了市場的密切關注。
5 月,國家衞健委、公安部、财政部、商務部等十四部門聯合印發通知明确,嚴厲打擊 " 捐贈 "、學術活動、舉辦或參加會議等名義變相攤派,為非法輸送利益提供平台,違規接受捐贈資助等問題。
随後,廣東、廣西、浙江等省市的醫療機構相繼印發通知稱,加強醫療反腐自查力度。除直接收受經營企業或人員的紅包回扣外,還重點提出醫生為企業展台講課屬違規行為。
而本輪生物醫藥板塊的調整,緣于一周多前消息起。7 月 21 日,國家衞健委發布消息稱,近日,國家衞健委聯合國家醫保局在内的 9 大部門召開視頻會議,部署開展為期 1 年的全國醫藥領網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
7 月 25 日,國家衞健委、國家發改委等六部門發布《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 2023 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将醫療行業反腐列為下半年醫改重點任務。
7 月 25 日,初次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在行賄罪規定中增加了新條款,提出在教育醫療等領網域行賄将從重處罰。
7 月 28 日,紀檢監查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網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央紀委副書記、國家監委委員、國家衞健委等相關同志出席。将這次醫藥反腐的戰略地位推向更高處。
随後幾天,風暴刮向各省。8 月 2 日,廣東、浙江、海南、湖北多省陸續發布通知,要求集中整治全省醫藥領網域腐敗亂象。
一周之内,機構接連發聲,配合動作接連出碼,雖然近幾年醫療醫藥領網域常有反腐整治行動,但今年這場雷霆行動還是令多位業内人士直呼 " 力度空前 "。
多場學術會議延期
對于上述一系列的雷霆出擊,有業内人士判斷,從現在開始至少半年内,醫藥行業會議大概率會減少——
原因一:大量醫學會議的意義本來就是給醫生輸送費用提供一個形式,既然輸送費用這件事被卡死,那麼很多會議其實也就沒有意義舉辦了;
原因二:接下來醫生肯定會對醫藥公司舉辦的會議非常警惕,明哲保身。沒有足夠的專家嘉賓出席,醫學會議也辦不起來。
而根據目前的線報,大部分知名藥企的會議也确實都已經出現了延期、停辦:
8 月 2 日,浙江省醫學會學術部發布了一份關于延期召開"2023 年浙江省醫學會骨科學學術會議 "的通知,稱由于杭州亞運會保障,原定于 8 月 10 日 ~12 日召開的會議将延期。
原計劃于 8 月 6 日舉辦的太原市醫學會病理專業委員會第十屆病理學術會議暨中華醫學會病理分會胸部學組腫瘤病理診斷學習班,于 8 月 3 日宣布延期舉辦,原因是 " 受客觀因素影響 "。
此外,原定于 8 月 12 日 ~13 日在廣州越秀國際會議中心召開的 "2023 華南腔内影像及功能學高峰論壇暨 CCEC · 花城影秀 "也宣布延期舉辦,官方表示原因是 " 由于時間衝突 "。
板塊後續行情怎麼看?
醫藥行業一直以來都在投資市場備受關注,其整體需求剛性較大,又兼具消費和科技屬性,在人口老齡化程度愈發嚴重的國情下,長期投資吸引力依舊仍在。
近期強化反腐,短期利空同質化競争、營銷費用畸高、遠超同行業基本水準的藥企,和依賴灰色營銷獲取生存空間的中小型藥企。
長期來看,醫藥反腐有望進一步扭轉醫藥醫療行業重銷售、輕學術的現狀,減少不合理競争,促使真正具有創新性的產品脱穎而出,利好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此外,當前醫藥板塊估值處于歷史相對低位,性價比優勢可能比較明顯。具體來看,中證醫藥和中證醫療指數估值分别為 27.18 和 30.13 倍,處在近 10 年 5.47% 和 11.16% 分位數,也就是估值低于近 10 年 90% 和 85% 以上的時間。
有機構認為,從需求端的角度,醫藥的剛性較強,尤其是場景恢復之後,衣服、餐飲消費可能少一點,但是就醫需求的重要性排序相對靠前。年初醫療需求改善,從高頻數據看,恢復較強。在政策層面,去年三季度之後,能夠明顯看到政策邊際趨于温和。從整體估值來看,醫藥基本回到十年靠近底部的位置,總體性價比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