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駛向深海,中國手機品牌的新征程,歡迎閲讀。
盡管各家機構的統計口徑有所不同,但一個不約而同的事實是: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迄今為止最後一次增長停留在了 2016 年。此外,消費者的換機周期也持續拉長。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正在迅速向終端設備靠攏,從硬體設計到軟體系統,如何承接 AI 應用的大範圍落地,對所有手機品牌來説都是一個無人區。
身後的嚴寒和前方的未知,促使手機品牌默契的開始大舉投資底層軟體技術和核心零部件的研發。除了社交媒體上的老面孔,素來沉穩的 vivo 也在今年密集發聲,連續發布藍心大模型、藍河作業系統、藍晶芯片技術棧和藍海續航系統四項重磅技術產品。
由于品牌主視覺的緣故,外界常用 " 藍廠 " 指代 vivo,因而 vivo 也用 " 藍科技 " 作為各種技術方案的統稱。取一個令人會心一笑的名字,也許是為了拉近與大眾的距離,但選擇讓技術成為一個手機品牌的門面,卻絕非出于營銷目的。
這是中國手機品牌在當下的一種必然選擇。在 2023 年行将結束之際,所有人都在面臨一個問題:高烈度的競争迫在眉睫,未知的遠方逐漸迫近。
中國手機的歷史進程
過去十多年裏,中國手機市場可以劃出三個泾渭分明的階段。
不可否認,蘋果曾是中國手機產業的老師。過去 20 年裏,作為蘋果供應鏈的總設計師,喬布斯的接任者庫克将產品生產交給了以富士康和立訊精密為代表的 OEM 企業,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研發銷售上。
蘋果自己沒有工廠,但他們每年花在廠房、設備上的開支都在 100 億美元左右。對代工廠來説,蘋果既是最資深的技術指導,也是最嚴格的導師。這種特殊的關系,帶動了很多供應鏈的快速進步。
舉例來説,在 iPhone 4 上,蘋果采用了一種名為柔性電路板(FPC)的技術,即軟性材料做成的印刷電路板,可以彎曲折疊,能縮小電子產品的體積和重量。iPhone 4 率先應用後,國產安卓手機迅速普及了這一技術。
到了 iPhone X 時代,蘋果與立訊精密合作,實現了折疊式 FPC 軟板技術。一個季度後,國内品牌陸續和立訊精密籤下 FPC 軟板技術新訂單。
iPhone 11 主機板
在智能手機市場不斷膨脹的黃金時代,中國品牌憑借這種供應體系和組裝能力可以迅速消化市場增量。但 2016 年,市場悄然見頂,行業陷入存量時代。
2016 年後,國内市場進入第二個階段。這一時期,手機在螢幕、影像等一系列零部件上的創新,都開始由國内公司主導。最典型的是全面屏和折疊屏。
借由這些零部件的創新,中國品牌在一定程度上接過蘋果的教鞭,開始與產業鏈共同進步。
但問題随之而來,由于都是供應鏈的成熟方案,零部件層面的創新固然激進,但由于各家迅速跟進,在體驗上依然難以拉開明顯差距,因而并未逃出同質化競争的桎梏。
這也難怪羅永浩説,大家都是方案整合商。
2020 年開始,國内手機品牌開始大規模布局底層軟體 + 核心零部件的自研方案,同時開啓了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下一代技術的探索。
這一時期,雖然中國手機市場的競争格局逐漸穩固,但競争烈度卻有增無減。原因在于,當手機品牌開始深入供應鏈的核心環節,就意味着市場的競争格局從單純的產品層面的競争,變成了從產品到供應鏈,從研發體系到公司戰略的全面對抗。
這條路上,沒有現成的答案可以參考。
vivo 的習題集
今年 11 月,vivo X100 系列推出後,預售量達到上一代產品的 7.4 倍,開售首日就賣出 10 億元的驚人業績,超過 vivo 歷史上所有系列產品的首銷記錄。
vivo X100 Pro
形成鮮明反差的是,Counterpoint Research 預計,今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将降至近十年的最低水平 [ 1 ] 。
對于 " 穿越周期 " 這個詞,vivo 很可能是最有發言權的手機品牌之一。置身于產業界種種讨論中,很容易讓人忽視 vivo 是一個從固定電話和功能機時代起步,成立近 30 年的科技公司。
vivo 的第一個生死考驗在 2011 年,iPhone 已敲開智能手機時代的大門。兩年前,諾基亞時任董事長站在紐約第五大道空空無人的諾基亞旗艦店裏,面對着同一街道上人潮擁擠的蘋果專賣店感到力不從心。和諾基亞一樣,vivo 也站在功能機的懸崖口感到無力。
2012 年 vivo 發布當時世界最薄手機:vivo X1
借由管理層的堅定轉型和穩定的經銷商體系度過行業颠覆式創新階段後,vivo 得到了一個珍貴的教訓:" 技術儲備遠遠不夠 "。
此後,vivo 大大增加了技術投入,時至今日,75% 的 vivo 員工都是研發人員。高強度的研發投入使得過去幾年,在手機零部件的密集創新期,vivo 迅速布局了全面屏、折疊屏等技術方案,保持在產品體驗上不落人後。
vivo APEX 全面屏概念機
2018 年,vivo 開創性的使用了彈出式相機設計,徹底解決了聽筒、拍照兩個前置功能的問題,将全面屏發揮到極致,驚豔全球手機業。
但關鍵的布局其實是 2019 年,vivo 在内部确立了設計、影像、系統和性能四個長期賽道,并将其提到了公司戰略高度。
所謂 " 長期賽道 ",vivo 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胡柏山曾做過一個解釋:賽道本身必須有足夠高的上限,同時用户的滿足程度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以影像為例,手機鏡頭要達到單反的效果可能要走 20 年,消費者也會不斷追求更清晰的畫質、更精密的參數和更美的視覺效果。
vivo 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胡柏山
這種戰略規劃帶來的變化在于,vivo 以前的思路是產品部門負責機型研發,品牌部門尋找賣點,然後通過遍布中國的渠道網絡銷售出去。但這個過程中,vivo 作為一個整體所呈現出的形象,無論是對外還是對内都被一定程度上忽視,這也是确立四大長期賽道解決的問題。
四大長期賽道确立後,它成為了 vivo 種種關鍵決策的綱領。
最典型的例子是在影像層面,vivo 選擇了蔡司作為合作夥伴,同時将研發開支飽和式的投向了 V 系列影像芯片的開發,逐漸将其旗艦機型 X 系列造成了确立了一個以 " 專業影像旗艦 " 為核心的產品線。
vivo 品牌副總裁賈淨東曾舉過一個例子:4GB 内存比 2GB 内存好,這是參數層面的 " 客觀價值 "。但手機拍出來的照片是不是好看,這是 " 主觀價值 ",也恰恰是一個品牌的護城河所在。
在這個語境下,vivo 在影像層面的諸多技術沉澱,比如智能 AWB 功能、光學超分算法、仿生光譜技術等等,其開發難度是一方面,關鍵在于,它可以解決消費者體驗層面的具體問題。
同一時期,vivo 開始大規模投資面向未來的技術方案,比如藍河作業系統、藍晶芯片技術棧、以及藍心大模型。
确定賽道 - 明确思路 - 落地于產品——胡柏山将這個過程總結為:穿越周期的前提是埋頭種因,在科技行業就是扎扎實實做科技,把每一個東西做深、做透。
這句話也可以用更通俗的方式表達:先想好自己的目的地在哪裏,再想辦法把路鋪過去。
穿越周期的秘密
在外界關于 vivo 的諸多讨論中," 本分文化 " 時常抛頭露臉," 埋頭種因 " 多被忽略。
前有存量競争的手機市場,後有人工智能的驚險與未知," 手機行業何時能抵過寒冬 " 成為近兩年行業内外反復探讨分析的熱門話題。背水一戰、死地後生的故事固然蕩氣回腸,在商業上卻是危險的。在 " 穿越周期 " 的語境之下,從容駛過未知海網域反而是奢侈品。
vivo 在影像上的長期投資,是一個對埋頭種因相對貼切的落地過程:
2020 年,vivo 在 X50 系列首次應用了自研的 " 微雲台 " 防抖技術,也是 vivo 在影像領網域的一次發力,但銷量并未達到預期,一度讓公司内部有一些搖擺。X60 系列上,vivo 雖然堅持了影像能力的打造,但選擇了相對保守的供應鏈策略,沒想到 X60 系列大獲成功。
同年,X70 系列首次搭載了 vivo 自主研發的專業影像芯片 V1,X80 系列則推動 vivo 在國内 400-600 美元高端價位段保持領先,份額僅次于蘋果。
到今天的 X100 系列,vivo 通過貫穿 6 代產品線的長期積累,把自己的影像能力釘在了行業第一梯隊。
vivo X100 Pro 在手持條件下拍攝的星空
胡柏山把這個過程總結為:所謂的差異化特征,就是我們一直在持續奔跑和投入,這就是我們最核心的差異化。
埋頭種因的内核并不復雜,它首先需要對戰略決策足夠的耐心,其次是明确自身的邊界。
vivo 内部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則:在產品線的擴展上,如果無法創造更好的體驗,那麼就不要盲目擴張。在胡柏山看來,智能手機是科技領網域最好的行業,沒有之一。因此,vivo 需要做的反而是聚焦。
最後一個要素是協作與共享。
vivo X100 系列實現了 " 拍太陽 " 的功能,難度遠大于 " 拍月亮 "。這一功能的實現來自蔡司與 vivo 合作開發的 APO 超級潛望長焦。到今年年底,vivo 與蔡司的合作已經持續三年。
vivo X100 系列拍攝的懸日
除了與蔡司的合作,vivo 在天玑 9300 處理器上,選擇了與聯發科合作開發,雙方互相發揮長板,讓處理器能夠順利驅動藍心大模型。在這之前,vivo 還與聯發科進行了為期 20 個月的聯合開發,完成了 V 系列影像芯片近存 DLA、SRAM 等能力的更新。
胡柏山将這一要素概括為 " 雁行致遠 ":手機行業的繁榮不僅僅是一家廠商、一個行業,而是背後千萬家供應鏈企業的集體繁榮。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vivo 超過 30 年的歷史中,它隐藏最深的秘密是多次行業峰谷背後,一步步積累起來的企業戰略與公司治理原則,并以此應對無數未知海網域。
在 " 穿越周期 " 這個命題之下,一家公司的核心資產不是市場份額、銷售額和出貨量,而是他們曾經穿越過的驚濤駭浪,和那些曾在浪濤中穩住風帆的水手。
參考資料
[ 1 ] 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降至十年低點 新興市場成增長引擎,Counterpoint Research
[ 2 ] 新國貨浪潮:中國城市商業密碼,何丹
[ 3 ] vivo 智能手機策略展望,Canalys
[ 4 ] 4G 往事:回望 1314 年,科技新知
作者:葉子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