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2200億“氫卡帝國”倒塌,歡迎閲讀。
一個 " 建立在數十個謊言之上的巨大騙局 "。
市值最高時達到 300 億美元,目前僅剩 4000 萬美元。
新能源賽道故事多,曾經市值最高的 " 氫卡 " 公司,也即将迎來終局。
近日,WSJ 報道稱,由于背負巨額債務且幾乎沒有任何收入來維持公司運轉,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美國氫動力卡車制造商 Nikola 即将宣布破產。
Nikola 成立于 2014 年,以打造氫燃料電池卡車為目标。這家公司成立以來一直都對标特斯拉,連名字也是模仿特斯拉,都取自發明交流電機的美國科學家尼古拉 · 特斯拉。
在氫燃料電池卡車這個賽道,Nikola 也的确曾有機會復制特斯拉的成功。
Nikola 成立後,完成過十餘輪融資,而且投資者大部分都是世界知名的產業巨頭,比如德國的博世集團、美國通用汽車集團、歐洲的凱斯紐荷蘭工業(全球最大的拖拉機制造商之一)、韓國的韓華集團(韓國十大财閥之一)等。在一輛車還未下線的時候,Nikola 就收到了超過 100 億美元的預訂單。
Nikola 在 2020 年通過與 SPAC 公司合并上市,市值最高時達到 300 億美元(2200 億人民币),超越福特和菲亞特 - 克萊斯勒集團等一眾老牌汽車巨頭,登頂市值最高的氫燃料電池卡車制造商。
不過,上市後的 Nikola 卻很快跌落神壇,先是遭遇做空,而後創始人入獄,上演了一幕堪比硅谷 " 壞血 " 事件的狗血大戲。
在被曝即将破產後,Nikola 的股價再次暴跌 40%,目前市值僅剩 4000 萬美元。
曾是美國發展氫能汽車的希望
Nikola 的創始人名叫特裏弗 · 米爾頓,此人的早期經歷相當另類。
米爾頓出生于 1982 年,他高中畢業後并未進入大學,而是去巴西當了一名傳教士。一年之後,他由于身體原因回到美國,進入美國猶他谷州立學院學習市場營銷。這所學院在 2008 年升格為大學,但在當時還只是個 Collage,比較近似于國内的大專或職校。米爾頓在猶他谷州立學院只讀了一個學期就選擇辍學,年紀輕輕就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人生。事實證明,米爾頓是一個無師自通的創業者,幾次創業一次比一次成功。
米爾頓創辦的第一家公司是一家報警器銷售公司,後來以 30 萬美元的價格賣掉了。
在賺到第一桶金之後,米爾頓又創辦了一個銷售二手車的在線分類廣告網站,但這次創業失敗了。
再然後,米爾頓找到了一位名為邁克 · 施勞特的工程師夥伴,後者發明了一項名為 CNG 壓縮天然氣轉換技術,可以讓柴油發動機用上天然氣。2009 年,兩人聯手創辦了一家名為 dHybrid 的公司,将這項技術推向市場。2014 年,dHybrid 被美國工業制造巨頭沃辛頓工業收購,價格是 1990 萬美元。
2015 年,時年 34 歲的米爾頓創立 Nikola,這是他第四次創業,這一次他将晉升為億萬富翁。
創立之初,Nikola 是想開發天然氣渦輪機技術,但很快轉向了更為清潔的氫能。2016 年 8 月,Nikola 發布了首款車 Nikola One。這是一款以氫燃料電池為動力的半挂車,号稱發動機可提供 1000 匹馬力,且一次加氫就可以在 30 噸載重下續航 1000 公裏以上。
Nikola One 的發布會聲勢浩大,有來自美國、歐洲的眾多產業界大佬現場站台。米爾頓在發布會上稱,Nikola One 将在 2019 年量產,并且計劃斥資 10 億美元建造一座工廠,實現 5 萬輛以上的年產能。為了把 Nikola" 招引 " 到當地去,包括幾位州長在内的眾多政要都出席了發布會。
為配合 Nikola One 的發售,Nikola 還宣布了在美國大規模建設加氫站網絡的計劃。米爾頓稱,Nikola 的最終目标是在北美建設 364 個加氫站,首批 56 個加氫站将于 2018 年 1 月開始建設,2019 年底開放使用。作為配套,Nikola 還将建設太陽能發電廠,從而實現氫 - 電全生命周期的零排放。
彼時,Nikola 無疑是美國最為雄心勃勃的氫能卡車公司。雖然各大傳統汽車集團多多少少都在氫燃料電池上有一些研發投入。但由于成本等問題無法解決,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夠發布像 Nikola One 這麼 " 成熟 " 的產品,并且敢于宣布如此激進的氫能落地路線圖。Nikola 講了一個很好的創新者的故事,米爾頓在發布會上説:"(氫能卡車)需要從頭開始進行大規模的重新設計,大公司都不敢冒這樣的風險。"
手握 140 億美元訂單,通用汽車差點接盤
Nikola 的出現正趕上了新能源的浪潮之巅。在氣候危機的擔憂之下,各國制定了越來越嚴格的排放和燃油效率标準,使得從制造商到運營商的各方,都希望盡快找到以新能源作為動力的卡車,以替代傳統卡車。
因此 Nikola One 的出現立刻引起了市場轟動。到 2016 年底,Nikola One 已經收到了 40 億美元的預售訂單,盡管量產還很遙遠。美國最大的貨運公司 US Xpress 是 Nikola One 首批最大的客户之一。
2018 年 5 月,全球最大的啤酒公司百威英博集團一次性向 Nikola 下單了 800 多輛氫動力卡車,用于啤酒運輸。
到 2019 年,Nikola 宣布手中的訂單總金額已經達到 140 億美元之多。此時 Nikola 的前途看起來是一片光明。著名咨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在 Nikola One 發布後預測,到 2025 年 Nikola 将實現 2300 至 4800 輛的銷量,可占據北美重型電動混合動力卡車市場 15.7% 至 32.7% 的份額。
Nikola 在融資上從沒犯過難。它的首筆融資來自 Nikola 的老朋友沃辛頓工業。
米爾頓曾自述:" 沃辛頓是一家市值數十億美元的知名公司,我利用這一點作為談判的籌碼,于是其他人也紛紛跟進,我們從此開始騰飛。"
Cruncbase 的數據顯示,包括上市後的股票發行在内,Nikola 歷史上進行過 12 輪融資,總金額達 35 億美元。Nikola 的投資者包括知名專業投資機構富達投資、美國能源部,以及大量的產業投資者。
2019 年,CNH Industrial 領投了 Nikola 的 D 輪融資,使 Nikola 的估值達到了 30 億美元。CNH Industrial 是由意大利的菲亞特工業和凱斯紐荷蘭環球公司合并而來的一家著名汽車工業巨頭。另外,著名的 Tier 1 巨頭博世集團也在這一輪跟投。
2020 年 6 月,Nikola 通過與 SPAC 公司 VectoIQ Acquisition Corporation 合并的方式登陸納斯達克,該 SPAC 公司是由原通用汽車副董事長 Stephen Girsky 所創立的。上市時,Nikola 的市值 33 億美元,但在第一天就漲到了 130 億美元。此後 Nikola 的股價繼續一路飙漲,在上市的第三天市值突破了 300 億美元,一舉超過了福特和菲亞特克萊斯勒兩大汽車巨頭。彼時的 Nikola,當之無愧是氫能賽道最紅的炸子雞。
2020 年 9 月 8 日,Nikola 達到了自己聲望的頂點。通用汽車宣布斥資 20 億美元,收購 Nikola11% 的股份。不僅如此,雙方還将進行技術共享,整合各自電動及燃料電池技術,通用還承諾将為 Nikola 設計、驗證、認證和制造其新推出的皮卡車型 Badger。公告發出後,Nikola 的股價大漲了 40%。
" 建立在數十個謊言之上的巨大騙局 "
然而,僅僅兩天之後,Nikola 就從天堂跌落了地獄。
2020 年 9 月 10 日,一家名為興登堡研究的做空機構盯上了 Nikola,發布了一份做空報告。這份報告将 Nikola 貶的幾乎一文不值,稱其為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局。
Nikola 一開始發布了一份義正詞嚴的聲明稱興登堡研究是造謠。不過,4 天後美國 SEC 對 Nikola 展開了調查,10 天後米爾頓就被迫辭職。到 9 月份結束,Nikola 的股價已經跌去一半。而後合作夥伴們紛紛倒戈。英國石油公司宣布取消為 Nikola 建設加氫站的合作,通用汽車也宣布放棄對 Nikola 的投資。
興登堡研究到底發現了 Nikola 的哪些黑幕呢?
首先,米爾頓本人就是一個劣迹斑斑的騙子。他的那些早年成功的創業經歷背後,實際上暗藏了很多不太能見光的部分。
比如,米爾頓聲稱自己創辦的第一家公司賣了 30 萬美元。但興登堡研究找到了買家求證,買家的説法是米爾頓的那家公司實際上 " 貨不對板 ",因此沒多久就按照交易條款,将公司退還給了米爾頓。還有那家天然氣技術公司 dHybrid,實際上也是通過掩蓋技術缺陷、編造虛造客户等方式才賣掉的。買家沃辛頓被坑的有苦難言,在交易僅一年後就計提了 230 萬美元的減值。
更致命的指控則是指向 Nikola 本身。
原來,Nikola 發布的那些引起巨大轟動的產品,實際上只是一些漂亮的模型。
比如 2016 年的那場發布會上,展台上的 Nikola One 僅僅是一個空殼子而已,連中控屏的供電都是來自隐藏在展台下方的一根電線。
2017 年 1 月,Nikola 還煞有介事的發布了一段 Nikola One 的 " 道路測試 " 視頻,讓全行業都為之沸騰。但興登堡研究通過比對找到了視頻中的路段,發現那裏是一個長度超過 2 英裏的均勻斜坡。由于坡度只有 3 度左右,在視頻裏完全看不出來,但足以讓一輛汽車以超過 50 公裏 / 小時的速度滑行,從而看起來像是在高速行駛。
Nikola 的加氫站網絡更是一個完完全全的謊言。米爾頓曾聲稱,Nikola 已經成功将氫氣的生產成本降到了行業水平的不到 20%,從而使得氫能車具備相比于柴油車的使用成本優勢。但 Nikola 從未以這個成本制成過氫氣。實際上,Nikola 自身并沒有任何的氫氣生產技術,也沒有外部夥伴可以提供這種技術。Nikola 的氫氣基礎設施團隊不過是一個草台班子,總監是米爾頓的親兄弟,在加入 Nikola 之前是在夏威夷鋪設車道的 " 個體經營者 ";開發主管原來是一座高爾夫球場的經理,此前從未有過任何氫能相關經驗。
總而言之,興登堡研究認為 Nikola 是一個 " 建立在數十個謊言之上的巨大騙局 "。
而按米爾頓的計劃,他會在這個騙局最終敗露之前就完成套現離場。在 Nikola 上市前後,米爾頓已經套現了 7000 萬美元。興登堡研究認為,米爾頓将在 Nikola 造出車之前就獲取數億美元的收益。
至于前面提到的那些聲名赫赫的產業巨頭,它們的角色也并不光彩。在 Nikola 完成上市的頭兩個月,其最早的投資者沃辛頓就抛售了近 5 億美元的股票,另一個投資者博世集團也有部分套現。興登堡研究寫道,這些產業巨頭們應該非常清楚 Nikola 是怎麼一回事,它們的計劃很可能是接着 Nikola 與通用汽車的合作推高股價,從而繼續完成退出。
創始人入獄,現金将耗盡
興登堡研究的做空報告最終讓米爾頓锒铛入獄。米爾頓于 2021 年被正式起訴,2023 年 12 月被判三項欺詐罪成立,處四年監禁。
而 Nikola 雖然市值一落千丈,但并未就此破產,而是試圖與創始人切割以繼續生存下去。
包括 Nikola One 在内,Nikola 發布的大部分產品都從未完成任何交付。不過其一款名為 Nikola Tre 的半挂卡車成功走到了量產。Nikola Tre 在 2022 年 4 月完成首批交付,到 2023 年底,Nikola 成功交付 209 輛。
Nikola 的财報顯示,2024 年上半年交付了 112 輛氫燃料電池卡車,2024 年三季度則交付了 88 輛。
不過 Nikola 距離盈利非常遙遠。2024 年前三季度收入為 6400 萬美元,淨虧損則超過了 4.8 億美元。截至 2024 年三季度末,Nikola 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 1.98 億美元,只夠半年時間的運營。
在 2024 年 10 月的财報電話會議上,Nikola 的高管曾承認,公司的現金能夠償還 2025 年一季度到期的債務,但那之後的債務将無法支付。為了拯救公司,Nikola 當時表示正在積極與許多潛在的合作夥伴進行談判。
2024 年 12 月,Nikola 曾申請總額 3 億美元的債務和股票發行。不過,考慮到 Nikola 的總市值還不到 1 億美元,繼續通過股票發行融資已經不太可行。
WSJ 稱,Nikola 目前背負 " 巨額債務和幾乎沒有任何銷售收入來維持業務運轉 ",正與律師 " 探讨包括出售或破產重組在内的選項 "。
在一切即将塵埃落地之際,很能不為米爾頓的 " 攢局 " 能力感到驚嘆。他居然可以憑借虛構的核心技術和不存在的革命性產品,就與通用、博世等當今世界上一些最頂尖的企業籤署合作,并獲得富達等知名機構的投資,從而打造出一個價值一度高達 300 億美元的帝國。
這既是時代的标志,也是歷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