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電子科大,誕生一支天才軍團,歡迎閲讀。
今年第一位華為天才少年出爐。
投資界從電子科技大學官網獲悉,該校計算機(網安)學院的 2020 級博士研究生劉順程,近日已成功入選華為 " 天才少年 " 計劃,獲得百萬年薪。這也意味着,2024 首位華為 " 天才少年 " 走到台前。
至此,電子科大已走出 5 位華為 " 天才少年 "。坐落于成都,電子科技大學成立于 1956 年,簡稱 " 電子科大 "、" 成電 "。自誕生之日起,這座西部巍巍學府便肩負改變我國無線電工業落後面貌的使命,曾被譽為 " 中國民族電子工業搖籃 "。
也許在全國範圍内知名度不算高,但業内曾流傳一句話," 走在任何一個城市的科技園,都能夠遇到電子科大校友。" 他們告别校園後,成為中國科技戰場的生力軍。
95 後博士
剛剛入選華為 " 天才少年 "
劉順程的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出生于 1997 年,他本科就讀于重慶郵電大學軟體工程學院,2019 年畢業後被推免至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網安)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電子科大官網透露,劉順程在碩士階段的研究方向是時空數據分析和智能體自主決策,但剛開始他對科研流程比較陌生,也不了解前期的創新點和科研繪圖的細節。
在巨大的科研壓力之下,劉順程選擇泡在實驗室裏,一邊做實驗一邊撰寫論文。直到碩士一年級的暑假,劉順程找到了靈感,他的研究成果也終于成型,并成功發表在頂級會刊中。2020 年,劉順程成功獲得碩博連讀資格,師從鄭凱教授。
回顧漫漫求學路,劉順程十分感激," 鄭凱老師不僅在科研方面為我引路,還傳授了我許多為人處事的智慧,蘇涵老師在我的學業和專業發展中,給予了充分的支持,讓我開拓視野不斷進步。"
(圖片來自電子科大官網,左一為劉順程)
眾所周知,華為 " 天才少年 " 的招聘流程和标準十分嚴格,要經過十幾輪的面試。電子科大也披露了更多細節——華為會頒布和公司重大需求規劃相聯系的挑戰性課題,在完成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失敗。而劉順程則是在前期的校企合作中,了解到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華為的課題比較契合,然後積極準備,最後獲得了 offer。
在劉順程看來,華為招聘主要看的是研究方向和科研能力," 在面試中不僅考察我們對技術的深挖能力和在科研中完成項目實踐落地的探索能力,也注重臨場發揮和表達能力。"
能夠得到華為的認可,劉順程也感到十分榮幸。但他坦言,比起被大家關注的百萬年薪,更讓他興奮的是這個機會——能夠讓自己的所學所知轉化為理論應用,創造出更精尖的技術可能。
去年,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一篇萬字長文中透露,進入華為公司," 天才少年 " 這個稱呼就沒有了,定位 " 天才少年 " 主要用于入職的定級定薪,強調 " 不拘一格選人才 ",老、中、青相結合,在開放的環境中向前滾動。
任正非還表示,華為不能壟斷人才,員工想出去創業或到其他公司去,人盡其才,發揮他的價值,對國家都是有用的。" 我們對人才機制也有反思,比如有些人進入公司以後,沒有很好發揮他的長處,就等于浪費他的青春。"
成都 985
崛起一支硬核創業軍團
悄然間,電子科大已走出 5 位華為 " 天才少年 "。
這當中,最為創投圈熟知的當屬 " 稚晖君 " 彭志輝。2011 年,他進入電子科大讀本科,并于 2015 年考上本校研究生。碩士畢業後,彭志輝曾就職于 OPPO 研究院 AI 實驗室,後在 2020 年入選華為 " 天才少年 " 計劃,年薪高達 200 萬元。
2022 年 12 月,彭志輝宣布離職消息。很快,他參與創立了智元機器人,任職首席創新官及人形機器人首席技術官,負責人形機器人產品研發工作。過去一年,智元機器人成為創投圈最火爆的項目之一,至今已拿下至少 6 輪融資,最新一筆發生在今年 3 月,新增股東紅杉中國、M31 資本、上汽創投。
稍早前,智元機器人完成一輪陣容豪華的融資——藍馳創投、中科創星、鼎晖投資、長飛基金、C 資本、高瓴創投、立景創新、三花控股集團、基石資本、臨港新片區基金和銀杏谷資本等。彼時有消息傳出,智元機器人估值已達 70 億元。
這只是一抹縮影。這幾年,VC 密集出差成都,而電子科大經常出現在投資人的打卡拜訪名單中。
今年 3 月,芯擎科技完成數億元 B 輪融資,由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二期基金領投,基石資本等跟投。此前 A+ 輪融資是在去年 3 月宣布,泰達科投、海爾資本、浦銀國際、武漢創新投、桐曦資本參與投資;現有股東國盛資本、越秀產業基金和嘉御資本等也再次加注,彼時估值已超 70 億元。
鮮為人知的是,芯擎科技 CEO 汪凱,15 歲時就憑借優異成績考入電子科大雷達偵查與幹擾專業,此後有一段豐富的芯片巨頭高管經歷,并在 2019 年加入芯擎科技。
時間向前推移,芯進電子此前也迎來新股東——深創投、中芯聚源、晨道資本、比亞迪、華虹虹芯基金、舜宇光學、深圳聚合資本等位列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芯進電子創始團隊陳忠志、彭卓、趙翔,同為電子科大 2000 級校友,分别就讀于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和電子工程學院。
此外,成都奕成科技完成超 10 億元 B 輪融資,投資方陣容豪華——由經緯創投、倍特基金領投,建投投資、尚颀資本、駱駝股權、成都科創投、熙誠致遠、博眾信合、佰仕德、長安匯通、東方江峽、盈峰投資、拔萃資本、桐曦資本、鼎興量子等機構跟投。
而奕成科技隸屬于北京奕斯偉科技旗下,後者的實控人則為電子科大校友王東升,早年畢業于經管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
為何投資人都盯上了電子科大校友?中科創星創始合夥人米磊與電子科大淵源頗深,在他的觀察中,中科創星從 2018 年起,陸續投資了多家電子科大校友企業,包括頻苛微、空間矩陣等等。
米磊表示,他所接觸過的電子科大創業者的專業度都很高,在電子信息的細分方向上都有深厚的積累,做事也很扎實,都是很有硬科技精神的創業者。" 我們也希望電子科大能有越來越多的項目出來創業,在電子信息等領網域為國家貢獻智慧和力量。"
為何是電子科大?
放眼中國高校江湖,電子科大可能在外名聲不夠響亮,但實力不容小觑。
追溯起來,電子科技大學原名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在 1956 年由交通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的電訊工程有關專業合并創建而成。
早在成立之初,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就被列為全國重點高等學校,随後在 1961 年被确定為七所國防工業院校之一,1988 年更名為電子科技大學,1997 年被确定為國家首批 "211 工程 " 建設的重點大學, 2001 年進入國家 "985 工程 " 重點建設大學行列,2017 年進入國家建設 " 世界一流大學 "A 類高校行列,2022 年入選國家第二輪 " 雙一流 " 建設高校名單。
悠悠六十餘載,如今電子科大坐擁清水河、沙河、九裏堤、永寧四個校區,已成為一所完整覆蓋整個電子信息類學科,以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為核心,以工為主,理工滲透,理、工、管、文、醫協調發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學,成長為國内電子信息領網域高新技術的源頭基地。
這裏,被譽為中國電子信息領網域的夢之隊。正如官網介紹,電子科大現有 2 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所包括的 6 個二級學科均為國家重點學科)、2 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在第四輪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有 4 個學科獲評 A 類,其中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兩個學科為 A+,A+ 學科數并列西部高校第一。
而在科技界和創投圈,電子科大學子的身影随處可見。電子科大校友會此前曾統計,國内 IT 界公司、企業、研究所等中層以上技術負責人和高層管理人員中,超過三分之一畢業于電子科大。
例如億緯锂能創始人劉金成、網易創始人丁磊、中芯國際原董事長周子學、華為原董事長孫亞芳、極米科技創始人鍾波、貝塔斯曼中國總部 CEO 龍宇、國光電氣董事長張亞、振華風光半導體董事長張國榮……他們都是出身電子科大的學子。當然,這一份名單還很長很長。
此前在 "2023 中國(成都)產業基金生态大會 " 上,同樣畢業于電子科大的長石資本管理合夥人胡可分享道,2020 年至 2022 年,有 10 家電子科大校友企業上市,而成都一半的科創板企業也都是電子科大校友企業。
令他印象更為深刻的是——深圳的一位領導曾講過,電子科技大學支撐了兩個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的城市,一個是深圳,一個是成都。
這恰好诠釋了 " 大學因城市而興,城市因大學而盛 "。如同斯坦福之于硅谷、麻省理工學院之于波士頓,電子科大正是成都科創崛起背後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本文來源投資界,作者:劉博,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404/532990.shtml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網頁轉載須在文首注明來源投資界(微信公眾号 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轉載,須在微信原文評論區聯系授權。違規轉載必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