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醫院CT、磁共振收費将執行新規:手機不能看CT影像就要少收費,歡迎閲讀。
IT 之家 11 月 20 日消息,IT 之家從國家醫保局公眾号獲悉,近日,國家醫保局印發放射檢查類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統一整合規範現行放射檢查項目,讓放射檢查項目立項更清楚、收費更明白,也将推動放射檢查價格趨于合理。
指南提出,促進人工智能輔助診斷技術進入臨床應用。随着人工智能技術(AI)的發展,人工智能技術與醫學影像的結合成為近年醫療領網域的重要發展趨勢。例如,人工智能技術基于大量歷史病例的學習,能夠輔助醫生快速識别肺部 CT 影像,識别出小結節,甚至是微小結節,有助于提高醫生診斷的準确性和效率。
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在臨床實踐中一定程度上起到輔助診斷或提高效率的作用,但還無法替代醫師診斷,在尚無獨立的醫療服務產出、輔助診斷質量效用難以确定的情況下,在已收取診斷相應項目檢查費用後,不宜單就人工智能輔助診斷再向患者額外收費。對此,為支持人工智能輔助診斷進入臨床應用,又防止額外增加患者負擔,立項指南在放射檢查類主項目下統一安排 " 人工智能輔助診斷 " 的擴展項,也就是説醫院利用人工智能進行輔助診斷的,執行與主項目相同的價格水平,但不與主項目重復收費,體現了以醫療服務產出為導向的價格政策取向,與其他行業一樣,也體現了人工智能技術在提質增效方面的功能定位,而非增加成本的作用。
指南還提出,近些年,随着存儲手段進步,保存查閲檢查結果不再依賴實體膠片,通過檢查結果上傳 " 醫保雲 " 等方式,個人可以在手機端免費獲取,同行和醫保部門可以在雲端直接調取,這種觀念已深入人心。立項指南吸收部分地方實踐經驗,将數字影像處理、上傳與雲存儲納入放射檢查的價格構成,也就是説,檢查結果上傳至雲端,實現患者可通過便捷方式閲讀本人檢查資料、同行可跨地區跨機構調閲檢查資料、醫保部門可核查已上傳的檢查資料,是檢查行為的完整體現,是醫保部門開展檢查的重要依據,也是同行跨地區跨機構調閲,形成檢查結果共享互認的基礎條件。如醫療機構無法做到檢查影像雲存儲的,就需要減收一定費用。可以大膽預想的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随着共享觀念的不斷深入,如果一項檢查檢驗結果不可上傳、不可共享、不可核查,可能會大幅貶值,甚至被醫保拒付。雲影像在價格項目中予以明确,将促進醫療機構補齊雲影像服務供給短板,助力跨地區跨醫院的檢查結果共享互認。
此外,立項指南統一将實體膠片從項目價格構成中剝離,由患者按需選購,實體膠片實行零差價銷售,不捆綁收費。過去,一些地方将實體膠片的費用打包在檢查項目的價格中,患者在交檢查費時已支付了膠片費用,打印了往往也用不上。随着數字影像技術的進步,影像信息的存、傳、閲已可以脱離實體膠片。江蘇等省份率先将實體膠片與檢查價格解綁,患者需要膠片就付費,不需要就不付費,有些醫院還貼心地把掃碼付費的功能設定在自助打印設備上,把選擇權完全交到患者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