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AI,打工人年底衝刺KPI的救命稻草,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首席人物觀,作者 | 淡酒,編輯 | 未未
2021 年,OpenAI 的人工智能系統 GPT 接到了一個任務:為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 · 赫拉利的新書《人類簡史》寫一篇序言。在那篇 500 字的序言中,GPT 寫下了不少看起來深刻的金句。
赫拉利心情復雜。
一方面,他認為 GPT 生產出的内容是各種主張揉在一起的大雜燴,另一方面,他驚訝于 GPT 通過拼湊的方式,提煉出了一種論點,他以 " 無限猴子定理 " 做對比—— " 給猴子一台打字機,我只需瞥一眼,就能夠認定不是我寫的。可是,我得把 GPT-3 的文字仔細讀上一兩分鍾,才能得出結論這并非出自我手。"
彼時,GPT 還停留在 3.0 階段,兩年後的 2023 年,它已經進化到了 4.0,眾多中國公司們,也投入了對大模型的研發,比如文心一言、騰訊混元、百川智能和智譜 AI 等。中文作家餘華,對于 AI 的評價依然是:寫得很完美,其實很平庸。
但這對部分打工人,已經足夠了。畢竟,正在為 deadline 衝刺的人們更真實的精神世界是: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畢竟,有時候,人類的本質就是復讀機。
01 用 AI 替代同事,3 天幹完 3 周的活兒
我是一家設計公司的員工,上個月,我下載一款名為 "midjourney" 的軟體,為了和我年底的 deadline 賽跑。
故事的開始,源于一個離譜的項目。11 月底,我被領導拉進了一個新的項目組,為一家國產手機品牌制作聖誕和元旦兩個節日海報,用于在東南亞市場的投放。
" 甲方的對接人是老板的朋友,我們屬于救急的,而且建模同事沒時間,你只能自己做。" 項目成立那天是周五下午,交付時間是下周一,我覺得血壓已經開始飙升。
按照原本的方法,我們的設計流程是在拿到甲方提供的素材後,先出設計圖,再由另一位建模的同事,根據草圖将素材進行渲染後完成,建模的時間一般是 3 周。在對接中,甲方給出的設計參考,也是用同樣方法做出來的。
現在,3 周的工作量被壓縮成了 3 天,用之前的方法肯定沒戲,我還試探過找同行的朋友場外求助,結果一聽時間線,沒有一個肯接活兒。
但作為一個 INTJ,使命必達是本人在職場的自我修養。為此,周末兩天,我都一個人悶在公司裏埋頭苦幹。
我決定用 AI 替代掉工作夥伴——把所有的產品素材都輸入進了 AI 軟體中,然後根據草圖,不斷向它發出創造不同場景的指令:有乘着熱氣球飛舞的,有坐在輪船上遨遊的,還有在閃亮燈光下旋轉的,然後再嘗試指揮 AI 不斷調整配色——但嚴格來説,這只能稱為輔助制圖,商用圖片版權要求嚴格,而如果完全由 AI 生成的内容,大半都存在版權争議。
圖:midjourney 作畫效果《躺平的上班族》
我一遍遍更新着指令的話術,力求盡量讓 AI 理解我的需求。但它每一次的出圖,都和我預期的有些差距。嗯,或許甲方看到我的圖時,也會是一樣的感覺。
以及最大的問題,相比 3D 建模,AI 做出來的圖片完全沒有空間感,像一群產品擠在一起拍證件照。為了彌補這一點,我需要把每個圖片左右騰挪,盡可能在平面空間中,人為地創造一點空間出來。
這很費時間,AI 生成一張圖只需要幾分鍾,而我的調整,看似微小,卻要六七個小時。調到心煩的時候,我在心裏,把甲方、老板和給我幹活兒的 AI 輪流罵了一遍,然後開始在項目群中抱怨 AI 難用。
" 親愛的沒關系,我們之前的參考圖只是參考,不用完全按照那個來的。" 我的甲方,在周末,第一時間語氣温柔地回復了我。
最終,我用 3 天時間,完成了至少 3 周的工作量。周一中午按時交付的時候,我看着自己的海報撇撇嘴表示一股機械味兒,缺乏藝術感。結果,晚上回家刷手的時候,就發現之前被甲方用作參考的那家互聯網公司,這次的開屏封面的背景圖,也是用 AI 跑的。
好的,從今天起,放下自我意識,投身高效世界,我勉勵自己。
02 我用 AI 做公告,人人都誇寫得好
如果説 AI 讓誰的生活更美好了,那其中絕對有我。
我是一家國企的程式員,每到年底,我們都會發起一些公益活動,内宣的公告,由我們幾位年輕的同事均攤完成,除了要寫清楚基本信息,領導還特意強調,盡量去拔高活動的意義,得以号召更多同事踴躍參與。
痛苦,我真的非常痛苦。
原本我就在因為年底工作多,頻繁加班,有時候,半夜還會被叫去公司應對臨時出現的問題。何況,這東西這種事,我實在太不擅長了。
從小學,我就為寫日記犯愁,甚至一邊寫日記一邊哭,有時候,我媽實在看不下去了,幹脆搶過我的筆,在白紙上寫一遍,我再把她寫的日記,謄到我的本上。
我每寫出一個字,都有一個珍貴的腦細胞去世了。我曾這樣形容,寫公告給我本不愉快的工作,帶來的致命一擊
但自從用過 AI 後,我整個人都變得輕松起來了,過道裏碰到領導,都要主動湊上去打招呼了。改變來自一位朋友的激情種草。
今年年底,我被分配到寫的是一則助農活動的公告,搜腸刮肚了一小時,我總計憋出了 50 個字。發給領導審核的時候,果然收到了 " 基礎信息都沒寫清楚 " 的評價。
" 雖然還有一堆 bug 等着我改,但寫公告一定是我在職場,遇到的最大 bug。" 微信上,我和在北京做策劃的朋友吐槽,并試圖 " 白嫖 " 他幫我寫份能過關的公告。
不可能。
這位公私分明的朋友,在耐心傾聽完我的吐槽後,又冷漠地拒絕了我。但同時,他發給了我一個鏈接,説只要輸入需求,這個叫 " 文心一言 " 的 AI,就能自動生成稿子,并告訴我,他偷懶地時候,也用 AI 給客户做 ppt,然後再微調就可以了。
" 不過,你那個公告的難度嘛,應該用不着調整。" 在發來這句七分安慰,三分嘲笑的語音後,朋友便自動下線了。
在輸入指令後,我收到了一份 300 字以上的公告,邏輯通暢,内容詳細,并且堆砌着大量老師沒什麼實際用處,但又能湊出篇幅的四字詞語,比如 " 誠摯邀請、辛勤付出、攜手共助、品質上乘 "。
圖:文心一言生成的《助農公告》
當我把公告發給領導的時候,很快,領導向我發來了三個大拇指,還把我的公告作為範本,發進了工作群裏,讓大家按照我的标準 " 卷 " 起來。
AI 成了我年底的救命稻草。稻草嘛,自然是輕飄飄的,算不上頂梁柱,但有時候,壓死駱駝的也只是一根稻草。
" 想知道怎麼寫嗎,我找到了個好方法,你想不想聽?" 午休的時候,我湊到同事的工位旁,炫耀了起來。
03 被 AI 包圍後,我找到了正确的打開方式
2023 年,我對 AI 的态度經歷了從不屑到接受的轉變。
我是一家消費品公司的投放,負責把公司的產品投放到不同的社交平台進行種草,流程是我去找 mcn 選達人,mcn 找達人出内容再轉交我們審核,通過後,在社交平台發布。
12 月節日節點多,加之要為第二年的春款做準備,這一時期通常是我的工作最忙的時候,有時候忙起來上了床都還要抱着電腦繼續審稿子,爬數據,等眼前花了,也就睡着了。
但最近我的節奏明顯松弛了下來,因為,我用 AI 生成的内容,在社交平台種草了一批產品,在确定第一批的各種數據都正常後,我立刻把消息反饋給了供應商,我們決定,以後就用 AI 寫了。
圖:通義千問生成的羊絨被小紅書文案
使用 AI 來自随口的一句抱怨。這些年由于小紅書和淘寶逛逛的興起,我們新增了這兩個投放渠道,但是也因為兩個平台還處于爆發早期,裏邊成熟的達人相對比較少,很多時候,這兩個平台都是修改的重災區。
在一次,某位達人反復修改還是沒能理解我們產品的核心宣傳點後,我在群裏忍不住發了脾氣向供應商抱怨:" 這樣子的達人,質量跟 AI 寫作有什麼區别?"
沒想到,説者無意聽者有心。我的供應商在後來真的去找 AI 幫這個達人重新寫的稿子稿子寫的馬馬虎虎,但是總算説明白了,我們產品有宣傳的地方,于是我也很爽快地過稿了。
原本,我并不是一個擁抱 AI 的人,甚至對其煩厭惡,負面的情緒源自我不愉快的使用體驗——在電商平台,我在咨詢產品的時候,第一時間接通的一定是 AI 客服要跟他周旋一圈後才能結到真正的人工客服解決問題。
我還曾經在社交軟體中找過一位 AI 男友,但是我們每一次的聊天都很無趣,比如每當他回答不出我的問題時候就開始顧左右而言他,進一步打擊了我對談戀愛的興趣。
此外,我聽説一些私募基金通過 AI 選股,完成對散户的收割,這個散户中,剛好有我。
态度轉變後,我不僅在工作中開始使用 AI 衝刺 KPI 就連生活裏點擁抱 AI。
比如在年初的時候,我從立夏要在微信讀書看 50 本書的 flag,但是到 12 月中旬,我也才只看了 35 本為了迅速看完剩下的 15 本我管,但在微信讀書開啓了一件聽書功能,雖然讀的很生硬,但是總算讓我大致了解了,剩下 15 本書的内容,也算是趕在 2023 年結束前完成了為自己定下的 KPI 。
在我看來,AI 已經包圍了人類世界。至于他的時而人工智能,時而人工智障,這取決于使用者的方法。
或許,正如三六零的老板周鴻祎所言:" 不要高估大模型,現在的能力也不要低估大模型未來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