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天價預制婚宴,最被忽視的“婚姻勸退場”,歡迎閲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風味星球,作者:二狗,編輯:斯小樂、梅姗姗,原文标題:《當代天價婚宴,最被忽視的 " 婚姻勸退場 "》,題圖來源:AI 生成
剛開年,就參加了一個讓人無語的老同學婚禮。
老家是個四川小縣城,平日一碗五元涼面就能吃飽吃好,但這場味道平平無奇的婚宴,新娘媽媽私下告訴我們,竟然高達上千元每桌!我聽到價格的時候,下巴差點沒掉下來 —— 就這?的确,菜裏有魚有蝦有雞有鴨,有擺盤有雕花,但上來不是立刻就冷了,就是幹巴巴糊膩膩的,味道跟我在北京的牛馬預制菜有一拼。還那麼貴?
明明小時候參加婚宴吃得可不是這樣啊!以前大人領着我去吃壩壩宴,簡陋的街道裏,菜看着不奢華,盤盤碗碗堆砌得那是個人間煙火喜慶熱鬧。壩壩宴上,嬢嬢們的一份燒白我可以饞很久,香碗和鍋包肉片聽着簡單,但凡坐到席上,我屁股就挪不動了,兩碗米飯能哐哐炫完。越長大,婚宴就越像标準化成年人套餐。能記住味道的菜幾乎沒有,大魚大肉最後幾乎可以毫發未損的被倒進垃圾桶。
不知道為什麼,我在那晚精致閃亮的儀式現場,看到了一種并不祝福的生活走向。那些被喧譁過後迅速倒掉的魚肉,被狼狽打包進塑料袋裏的飯菜,似乎在向我們預示着人們看破不説破的婚姻現實真相。
第 11 次吃到涼透的婚宴,我似乎參透了愛情
我,大齡未婚女青年,人生中并非第一次參加老同學的婚禮。甚至,吃婚宴的次數已經十個指頭數不完。但奇妙的是,盡管每次新郎新娘人物不同,婚宴地點不同,排場不同,擺設的鮮花和布置主題不同,每個人娓娓道來的愛情故事開端也不同 —— 但婚宴上的菜式,卻越來越相同。這還不是最妙的,更厲害的是,夾起來吃進嘴的菜,涼的程度也幾乎一致。
吃不到幾口熱飯熱菜,是這個時代婚宴的最大特點。
夫妻肺片、滷味拼盤當然可以理直氣壯地彰顯微涼屬性,但婚禮台上,主持人和新人一家説不完的相互祝福,久久不退場的熱情激動後,那些久久不能端出的扣肉、焖圓蹄,常常也因此變得冰涼難忍。
而且,四川人的婚宴,本該是川菜的狂歡,近幾年卻越來越多的桌上出現了雞汁扣鮑魚、繡球大龍蝦這種身份不清的昂貴口彩菜。看着是富貴榮華,其實卻像走錯了片場。而且涼的鮑魚和龍蝦,味道真的不怎麼樣。
毫無驚喜的味道,滿桌涼掉的食物,一次次下來,我對婚宴的美食逐漸失去了信心。上個月,我在公司裏收到的一份某美食平台數據調研上看到,約 65% 婚宴菜品浪費率超 40%。難怪我在網上經常刷到一些婚宴公益貼、求助貼:一些做流浪動物救助的團體會聯系新人,将婚宴剩菜打包給毛孩子們吃。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好好吃飯,成了一場愛情起點上最不被重視的事。" 菜涼滋味少七分 ",這道理我外婆懂,我媽媽懂,但婚宴上那些即将甜蜜走入婚姻的新人卻似乎不太能懂。人們精心打扮去參加一場婚宴,往往留下一桌賬單昂貴但沒人享受的狼藉。
愛情的起點上,吃飯比愛情更重要
婚宴剛結束第二天,我就收到了老同學私下跟我的吐槽,説好羨慕我已經回到寫字樓上班,她這場婚結得真的太累了。" 簡直就是一場錢包和身體都被掏空的折磨。"
還沒等我想好怎麼説出對她的婚禮冗長流程的吐槽,她一個主人家已經率先罵罵咧咧,抱怨婚慶公司一開始如何吹噓説新娘盡情享受婚禮就好,結果待辦清單一下來,從主持人、攝像、化妝師、攝像師這四大金剛,到酒店選擇、接親儀式,從選場地、打氣球、到做布置、看妝造 …… 全部都要自己操心(付款)。" 似乎不做完這些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婚禮,也不知道誰規定的。"
結婚的那一天,她和先生更是嚴陣以待,在鏡頭下不停敬酒寒暄、堆笑、走儀式 ...... 一場婚結完,累趴的兩人幾天都還沒恢復過來,親人也輕松不到哪裏去,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時刻确保環節順暢,探察客人需要,還要防着熊孩子和以喝酒鬧事出名的親戚失态。這場全民表演,沒人能輕松離場。
" 不要以為結婚就是簡單吃頓飯。他當年求婚的時候,如果把這份婚禮待辦清單也同時遞上來給我,説不定我當場就拒絕了。" 老同學苦笑着説。" 好像所有人都是來看新娘子多好看,新娘新郎的愛情故事有多動人,誰會真的在意這麼貴的餐廳裏吃的飯菜怎麼樣呢?"
我心裏忍不住嘀咕," 我們都在意啊 "。畢竟司儀口中那些吉祥喜慶的話術是否有口誤,新娘的妝造是否完美,遠在台下的我們根本記不得看不清。能給我們造成婚宴 PTSD 的,反而是距離我們最近的,那一份份預制菜口感的黑椒牛仔骨。
她的吐槽,讓我想起去年參加的一位 00 後堂表弟的 " 婚禮 ",是另一種大開眼界。兩位因為打遊戲而認識的年輕人,拒絕一切儀式套路,不僅車隊接親直接免掉、長輩談話的儀式直接跳過,核心的環節交換戒指也速戰速決。新人沒有穿濃妝豔抹的婚紗禮服,跟賓客打完招呼就開始幹飯,沒有不必要的儀式感,沒有司儀催淚台詞,沒有婚紗照 PPT 輪播和講解,全場主題就是随心所欲和松弛,不僅他們輕松,我們也減少了社交疲勞。
那晚的紅油冒烤鴨也是格外的好吃,我一邊吃得滿嘴紅油,内心也一直叨咕這對新人真是天造地設一對。
二十年前的四川婚宴,建議全國推廣
四川人的婚宴本不應該如此勞命傷财,幾十年前,這裏可是婚宴松弛感王者,反形式主義婚禮第一地。
那會兒的四川婚宴,新人父母從來不會説客套話,更不愛搞煽情,服務員(也就是鄉裏嬢嬢)掌控筷子分發大權,菜是一道一道熱氣騰騰的上,上一道吃一道。長輩的耳濡目染,也讓每個四川孩子對主家的 " 大家吃好喝好耍好哈,吃完這邊上二樓喝茶打麻将 " 不陌生。管它是星級酒店還是十八線縣城,随便走進一家放着温情的伴奏曲的婚禮現場,旁邊的包間往往會傳來更響亮的麻将聲,這是四川人結婚獨特的待客之道。
新人訂酒店,必選有麻将棋牌、甚至 ktv 的包間的地方。當來客吃完較為隆重的午餐,便會被主人熱情擁進包間,三姑六姨早就摩拳擦掌,能打麻将的打麻将,不能打麻将的就唱歌喝茶、好好休息,等待晚餐。
而且也是出了四川我才知道,傳統中餐是婚禮的必須禮節。但自打記事起,我就被長輩帶着吃過不少以火鍋為主的宴席。這種宴席經濟實惠、既能滿足普通家庭有限預算、又能讓遠道而來的親朋好友能吃得盡興、熱鬧。于是火鍋宴席也逐漸在包括升學宴、婚宴、壽宴在内的各種宴席中流行開來。
所以從零幾年開始,你就能從街邊透明的玻璃窗裏,經常看到賓客們在騰雲駕霧中推杯換盞的場景。為滿足大眾需求,家鄉最為出名的高級中餐飯店甚至一度轉型為火鍋店,人們還笑稱 " 中午吃一頓、晚上吃一頓 "。
為滿足川渝人口味,火鍋酒席還會以清油紅湯鍋底為主,相對牛油不辣口、不燒心,能讓老人小孩也吃得舒心暢快。相比中餐的宴席,這種雖然更平價,但主人家也不敷衍,一定會配上鵝腸、毛肚等人見人愛的食材,盡管條件簡單,但吃得暢快。直到今天依舊被小部分不拘小節的四川人沿用。
朦胧霧氣裏,吃起來,聊起來,人與人之間也就更容易自在、熱絡了,火鍋被擺在長桌上,熱鬧至極,多好的婚宴氛圍。
最好的婚姻,是悄悄在深夜吃泡面
那麼問題來了,婚宴吃得好不好,跟婚姻好不好會有關聯嗎?
我向結婚十年的朋友取經情感經營之道,對方給出了這樣一個答案:能持續長達十年以上的婚姻,夫妻都是依然能在深夜一起偷吃泡面的人。一個人在半夜餓醒,嘟囔着 " 要不要吃點東西 ",另一個心領神會裹好大衣去樓下買兩盒,一人泡面一人洗菜。説這個故事的時候,朋友眼裏依然是亮晶晶的。
當我對愛情還懵懂的時候,也曾經因為看見 " 為對方學做飯 "、" 剝蝦殼 " 的儀式感而羨慕,也曾反復自問:刻意的儀式感真的是愛情的必需嗎?
後來交往了一個不擅儀式感的愛人,才意識到,刻意的儀式感固然好,但愛意更舒服的狀态,是一起吃完麥辣雞翅後,他下意識将盒子裏渣子沾起來吃掉;是吃到好吃的,我第一口想要去跟他分享。比起教堂裏回響的宣誓,洗碗槽前的親吻或許更動人,細枝末節的關愛,才是讓明天充滿期待的秘方。
或許婚宴本身不能解釋愛情,但背後的兩家人對待婚宴的态度,對儀式感的要求,某種程度上,可能可以預示後面生活的舒适宜人度。
畢竟,人如其食,愛意會藏在形式背後的三餐日常裏。能輕松拿捏 " 儀式感 ",不刻意,不緊繃,随時随地能吃到一起的人,更可能為同一份回憶繼續攜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