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第二十條》:張藝謀為春節定制的影院版小品,歡迎閲讀。
作者 | 葦箋、Lola
春節檔第二天,《第二十條》逐漸掉隊,票房 3.31 億,被《熊出沒》壓着打,排片從初一的 19.4% 下降到今天的 16.7%,仍然倒挂。而在春節前,這部電影一直與《熱辣滾燙》和《飛馳人生 2》并列為春節檔 " 三巨頭 "。
這不是一部典型的 " 張藝謀電影 "。我們印象中的張藝謀,是設色鮮明的,譬如《紅高粱》中狂放肆意的紅色、《懸崖之上》中黑白相間的凜冽、《堅如磐石》中濃烈的霓虹光影。而《第二十條》缺少濃墨重彩的形式包裝,對話幾乎都是正反打,吵架戲依靠瑣碎的剪切營造混亂感,整部戲的視聽語言更偏向一種電視劇感。
但從内容來説,《第二十條》簡直是為春節檔" 量身定制 ":喜劇元素的鋪陳和現實主義的關懷平衡得不錯,用平實的語言和影像展現家長裏短,韓明(雷佳音飾)和李茂娟(馬麗飾)的家庭戲份中出現很多自然的笑料,甚至有不少能看出是演員現挂,現實主義的沉重和悲傷較為克制,最後上價值的普法環節也很像春晚小品,是一部适合全家人觀看的電影。豆瓣開分 8.0,也從口碑上證實張藝謀這次 " 創新 " 的确有可取之處。
但這部 " 春節檔定制 " 還是沒能拼過賈玲腹肌的奇觀和含騰量 100% 的喜劇魔力,沒能成為春節檔的觀眾首選。或許這一次,國師回歸現實主義題材的嘗試,和再造票房 " 滿江紅 " 的野心,要失算了。
春節檔的藝謀訂制,電影院版春晚小品
今年的《第二十條》是張藝謀與春節檔的三度聯手,這部電影在去年 6 月備案,7 月開機,8 月殺青,速度之快,俨然奔着春節檔而來。
官方物料中标志性的紅底、全明星陣容的海報、" 我愛我家 " 式的劇照都是以合家歡為标志,明星底盤、家庭題材和喜劇性元素完美契合了春節檔的程式配置。
從《狙擊手》到《滿江紅》,張藝謀逐漸體悟到春節檔的票房之道。《狙擊手》啓用新人演員僅收獲 6.08 億票房,來年的《滿江紅》依靠流量明星和喜劇演員奪冠,上映第二日便趕超工業大片《流浪地球 2》最終收獲 45.44 億票房。
不難看出,張藝謀為春節檔新片《第二十條》進行策劃時,也将明星陣容的考量擺在了首要位置,匯聚了老中青三代演員,演技與流量兼得。
當《狂飙》和《漫長的季節》中的角色們逐一出現在銀幕上時,我們很難不感到一種隔空互文的熟悉感,更有網友戲稱《第二十條》是兩部劇主創的年終團建。此外,喜劇擔當去年有沈騰撐腰,今年有馬麗助陣,時代少年團的劉耀文也補足了流量明星空缺的席位,整個陣容涵蓋的觀眾圈層相當豐富。
在影調的選擇上,張藝謀找準了春節檔合家歡的定位,在嚴肅議題内融入喜劇元素。戲中幾段韓明與李茂娟的家庭戲都是争吵中帶着笑料。有觀眾認為家庭戲太過于 " 婆婆媽媽 ",吵架戲也過于頻繁和喧鬧,但這也正是春晚小品的特點:貼近生活中的普通人,而非戲劇搭建的 " 電影感 ",用瑣碎的争吵呈現家庭常态。
片名原本是《正當防衞》,即是 " 第二十條 " 所指涉的法律條款。" 法,不能向不法讓步 ",結尾韓明一長段慷慨陳詞配合上煽情的音樂,《第二十條》也完成了春晚小品式的最後一步:上升家國大義,完成最終普法。
視聽退居幕後,現實主義回歸
截至目前看到的觀眾反饋中,鮮少能看到大眾對視聽缺失的評價。這説明,"電影感 " 不再是觀眾對影院觀影的訴求之一,至少在春節檔期間,接地氣才是制勝法寶。這也是張藝謀在打造這部春節檔定制時遵循的原則。
坦白來講,《第二十條》讓我們重新找回了《有話好好説》的現實主義氣質。
故事講述了三樁案件:韓雨辰見義勇為,保護被霸凌同學卻遭受立案刁難;張貴生路遇猥亵男,出面主持正義致使嫌疑人傷亡卻被定罪;郝秀萍和丈夫因欠款被長期凌辱,在一次受辱後丈夫怒不可遏殺死對方自衞,最終被定性為正當防衞。三起案件都直指 " 正當防衞 " 的模糊邊界,本質相同,性質逐步更新。
張藝謀用網狀的叙事結構勾勒出一個普通人的生活困境。周旋于這三個案件的韓明處于風暴中心,一邊是家庭矛盾,一邊是職場紛争,而這正映射了普通人在生活細微處的無力和沮喪。張藝謀利用密集的對話戲放大了生活的瑣碎和無常,進一步讓觀眾體驗到溢出屏外的真實。
馬麗雷佳音貫穿全片的 " 夫妻拌嘴 " 橋段更是為影片的生活感增色不少。在 " 讨個説法 " 的故事底色之上,夫妻倆的小打小鬧調節了故事的嚴肅氛圍。誠然,幽默和笑聲勢必會消解現實主義的痛苦力度,但喜劇形式賦予觀眾更多接受上的彈性,免于使我們陷落于無限延宕的悲傷,進而抵消悲劇性反應在表現能力上的局限性。
AI 作圖,by 娛樂資本論
因此,雷佳音和馬麗在車上向張貴生齊聲呐喊時所迸發的喜劇性,與張貴生轉瞬被撞死的畫面連起來看的時候,我們的反應不是積蓄的悲傷,而是無所适從的茫然和驚愕。
縱觀張藝謀以往的作品序列,他一直追求電影美學的不斷革新。
我們能在《黃土地》《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挂》中看到學攝影出身的張藝謀對造型藝術的執念,也可以在《一個也不能少》《秋菊打官司》中看到樸實近乎白描的紀實手法,在《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中感受到他奢靡華麗的轉型,亦可在近些年的《影》《一秒鍾》《懸崖之上》中辨别出一種對色彩對比的極致追求。
但《第二十條》平實的鏡頭語言和電視劇感的影像風格也讓這部電影不太像 " 張藝謀的電影 "。
一方面,這種考量基于張藝謀在電影投資層面上 " 以小博大 " 的心态轉變。繼《滿江紅》的成功和《堅如磐石》的失敗後,張藝謀意識到,小成本拍片也是可以賺錢的,因此在這部片中,他縮減了視聽成本,将極大比例的預算花在了搭建明星底盤上。
另一方面,因為要适配春節檔,要表達老百姓的法律困境,就要把當事人推至幕前,讓故事更具煙火氣、讓人物更貼近生活。
結尾處趙麗穎飾演的郝秀萍在天台上的縱身一躍,沒有慢動作回放,沒有景别切換,也沒有定格鏡頭的凝視。在突然而至的意外面前,張藝謀沒有給觀眾留下反應的空間,而這正符合現實的邏輯。
雖説這部片子是為春節檔量身打造的一部喜劇小品,但張藝謀顯然并不滿足于完成任務式的創作思路。在商業思維之外,張藝謀仍然保留了對民生的關注與再現。
在對現實主義的描繪上,《第二十條》還難得有對官場生态的隐喻與諷刺:溜須拍馬順從領導意見的韓明有機會轉正,不懂得低頭的呂玲玲卻要把跟了很久的案件拱手讓人,甚至最後韓明那一段振聾發聩的總結陳詞,也是由呂玲玲 " 點醒 "。
張藝謀選擇的 " 正當防衞 " 主題,大概率改編自 2018 年轟動社會的 " 昆山龍哥反殺案 "。該案改寫了中國法律條款,推動正當防衞法進步十年。而《第二十條》描繪的,正是一種介于正當防衞、司法公正和程式正義之間的法律困境。在完成叙事和幽默的職責之外,張藝謀身體力行地在片中實踐了法律教育:你要普法,你就要告訴老百姓什麼是正當防衞。
《秋菊打官司》在題材上與本片頗具相似之處。可以説,《第二十條》是張藝謀對 " 人情與法理 " 的新時代思考,兩部電影時隔三十年,更像是一場當下與過去的對話。秋菊為了追求公平與正義,不畏強權,勇敢與官僚主義做抗争,卻不料在與被告人和解後将其送進拘留所。與王永強、張貴生和韓雨辰所處的困境一樣,這些為了公平和正義所付出的代價背後,都指向了被害人缺乏法律意識的事實,以及執法人為了省掉流程的繁瑣,遂按照故意傷害罪定性的現象。
盡管缺失了張藝謀一貫的美學表達,但《第二十條》仍然以現實主義的關懷和喜劇元素的有效結合,交出了一份不錯的 " 作業 "。
掉隊的《第二十條》,有可能成為黑馬嗎?
這樣一部整體質量尚佳,為春節檔定制的合家歡,為何沒能成為觀眾首選?
在上映前,《第二十條》也曾竭力以 " 合家歡 " 和全明星陣容打動觀眾,但在今年喜劇扎堆的競争環境中,合家歡的優勢不夠突出,而另兩部巨頭又有着宣發上獨特的底牌。
《飛馳人生 2》不僅有含騰量 100% 的喜劇招牌保底,也主打 " 全員喜劇人 " 陣容。更重要的是,《飛馳人生 2》是唯一在上映前舉辦大規模首映的頭部電影,口碑發酵遠遠超前于一直未公開的《第二十條》。
《熱辣滾燙》則在上映當日上午九點就釋放出 " 核彈級 " 物料,# 賈玲腹肌 ## 現在的賈玲 # 等話題霸榜熱搜,一天的熱度全部占據,上午看到物料的觀眾,下午和晚上直接買票進場,甚至直接帶來第二日的票房和排片比反超,相較之下,《第二十條》" 用喜劇打開現實主義 " 的 slogan 不夠有奇觀效果,也沒有絕對的口碑保障,在當下購票決策明顯置後的環境下,很難成為觀眾首選。
時間再往前,《第二十條》的映前物料中出現的 " 笑料 " 重復性高,與主線無關,也容易讓人誤以為是在沉重的現實主義題材中硬剪出來的邊角料。在去年 " 營銷詐騙 " 大範圍出圈的輿論環境下,《第二十條》的喜劇成分與占比讓觀眾存疑。
直到觀眾走進影院後才發現,喜劇不是輔菜,甚至與現實主義表達旗鼓相當。整部電影的笑點與宣發物料營造出的 " 虛假 " 喜劇感截然不同。馬麗的喋喋不休、雷佳音的阿谀奉承和張譯的嘴角抽動等等,影片的包袱自然而然流露在細節處,沒有刻意制造的不适感。《第二十條》就像阖家團圓坐在電視機前觀看的春晚小品,足夠樸素、歡樂、平易近人,但也因為太像小品,四平八穩,反而在當下難以成為拉動觀眾進場的 " 鈎子 "。
去年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大熱,都是因為剛好踩中當下社會熱議話題,并作出相應延展。《孤注一擲》上映期間,國家反詐行動進行得如火如荼,《消失的她》打中 " 渣男 " 話題,可能稍顯不同的是《八角籠中》,無關乎社會當下事件,憑借王寶強超強的路人緣,和暑期檔親子教育的風潮,以個人命運搏鬥的話題走出長線。
但《第二十條》中關于正當防衞的讨論不太适應這個春節檔 " 其樂融融 " 的節日氛圍,話題本身很難延展。張藝謀也竭力以家庭戲份、合家歡标籤去建立與觀眾的連結,但前期宣發沒能打到最核心的觀眾群體,相對保守的發行策略也讓口碑發酵變慢,失去先發優勢。
作為喜劇合家歡的《第二十條》,有走長線成為黑馬的潛力,只是在檔期體量有限,大眾觀影頻次與數量下降的趨勢下,當它無法抓住口碑發酵期,成為大多數觀眾首選時,國師這一次,或許要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