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AI產品悄悄争奪超級入口,歡迎閲讀。
最近,科技圈有兩個產品小新聞。
你看了嗎?
一是,微信輸入法向 AI 邁進一步,把之前在小範圍測試的 " 問 AI" 功能正式推出。你在任何需要打字的地方,比如聊天,只要輸入問題,按一個 "=" 鍵,就能直接得到 AI 的回答。
二是,美國 open AI 這家公司,之前灰度測試的 Chat GPT 電腦版本也推出了。你只要 option+ 空格鍵,就能叫出視窗,把問題、圖片丢給它,迅速能獲取答案。
軟體推出電腦版,并不新奇,自從下載了幾個 AI 應用以後,我的工作方式似乎被徹底改變了,不論我按左鍵還是右鍵,能呼出來好幾個 AI。
它們能幫我做什麼呢?基于 " 基礎文字應用上 " 雕花。
比如:找總結、回答問題、找資料、生成圖片、甚至做四維導圖;説實話,功能我用的并不多,但确實提供了許多可能性。
然而,引起我更大興趣的是,為什麼這些 AI 產品都在下半年紛紛加強了用户入口的設計?認真研究了一下,覺得對 AI 的應用場景有更多了解和預見。
01
美國學者、商業顧問克萊頓 · 克裏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在《創新者的解答》裏提了一個觀點。
成功創新要做兩件事:一,要讓產品足夠簡單,所有人都能使用;二,提高使用效率。
這句話,在 2003 年圖書剛出版時聽上去,肯定感觸不大,可站到 2024 年再聽一次,卻大有不同;因為在這 20 多年裏,很多互聯網大佬按照該标準,做出產品推廣策略,每次技術更新都證明觀點的準确性。
如果你翻閲過去互聯網幾十年發展史會發現,書裏記載了諸多商業策略和具體故事,這些故事都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誰控制了入口,誰就能掌握這個世界。
什麼是 " 入口 "(gateway )?
廣義而言,這個詞,在商業和技術裏面,就像我們上網找信息、解決問題的大門。從古到今,人們對于探索未知的興趣一直很高,所以,對這些入口的追求從沒停過。
誰控制了入口,誰就能吸引更多用户;誰能精準的預測未來,懂得用户需求,那他可能成為入口的主人。
互聯網初期入口被分為三駕馬車:信息、社交、電商。
PC 時代,Google 和百度,是上網找信息的主要入口;大家通過浏覽器找門户網站,用搜索引擎索引顯示信息,最終搜索引擎了壟斷了地位。與此相關的情境至今還歷歷在目。
移動互聯網後,大家開始使用手機,蘋果公司利用 "iOS+App Store" 重新定義了超級入口,Facebook 或微信,是分享信息、社交的主要場所,人們也不再只用一個搜索引擎找東西,取而代之有微信、淘寶、京東這樣的細分入口。
雖然大公司用平台化的方法來控制超級入口,但因市場既定格局沒多大變化,所以,後來競争就像《三國演義》中的英雄争霸一樣,各方也只能變換各種策略來争取更多市場份額。
當市場份額細分到一定程度時,諸多同質化 APP 出現,產品成災,就像電商行業從 PC 到 APP 時,2015 年到 2021 年間,你能同時下載 50 款不同的應用。
這種情況下,競争焦點,也慢慢從控制入口轉向商品本身,再從商品質量轉向服務,最終演變成一切以「用户為中心」的競争策略。
你知道在產品技術競争時期,入口有幾種,大家采取哪些競争策略嗎?
02
C 端用户場景下,裂變(fission)這個詞你應該聽説過。
你邀請我,我邀請你,分享一下、砍一刀,無形之中,人人參與,網絡效應迅速放大,通過這種方式,產品或活動能夠以極低成本實現快速增長和擴散。
随着 " 裂變 " 在市場的流行和成功,後來,不少公司設立與之相關的崗位,比如:首席技術增長官、裂變營銷經理、用户增長專家等等。
所以,它們的核心都指向一點:產品導流。
簡單講,用一款產品去幫另一款產品增長曝光,引導用户去使用或了解產品新功能。但是,你知道嗎?產品形态往往有兩種關系,分别為 " 父子關系 " 或者 " 兄弟關系 "。
什麼是父子關系呢?
顧名思義,父親和兒子。市面很多 APP 用户基礎量大,它就想着怎麼增加自己家新產品的曝光;比如:抖音中加一個 " 剪影 " 的入口,微信中增加 " 視頻号 " 入口,核心是,父親和兒子都有 " 血緣 " 關系。
什麼是兄弟關系?市場上的成熟產品,因為面對激烈的市場競争,它們雖然不是直接競争關系,但會互相幫忙,通過相互曝光來共赢。像京東的會員可以享受愛奇藝的會員福利,這就是典型的相互幫扶。
那麼,這種幫扶的目的是什麼呢?有兩點:
獲取新用户
打造生态體系
在獲取新用户方面,不管是面向消費者(TOC),還是面向企業(TOB),每當新產品推出,都會通過各種渠道去宣傳,吸引用户。
通常會用一些已經很成熟、用户信任的產品來幫忙導流。因為產品已經赢得了用户的信任,所以,用它們來引流,就能更容易地建立起初期的用户基礎。
不只是新產品這麼做,連成熟產品在市場競争激烈的時候,也得不斷增加曝光和流量,這樣才能保持競争力和市場地位。
比如:引導你去下載、關注、注冊體驗等等 ......
再説到打造生态體系,這個不難理解。随着時間推移,公司會不斷推出與原有產品相關的新產品,形成一個完整的企業生态系統。
開發成功的產品的過程中,往往能發現某些功能上的缺口,這就會催生更多的產品線。這些產品線會随着業務的深入變得越來越精細,它們之間也會有更多的聯動,最終形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閉環生态系統。
就像,阿裏巴巴投資了很多公司,騰訊、頭條打造起了自己的 " 全家桶 ",确保不同產品間能相互支持和聯動,一旦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就能形成堅固的企業壁壘。
03
除投資性戰略布局生态以外,大家是怎麼設計產品之間的跳轉入口的呢?
一個產品功能很復雜,需要專門的操作界面來處理更多細節,那麼,它會作為一個獨立應用(Standalone Application),來适應更加垂直的細分市場。
當前 AI 領網域,已經可以看到這種變化,ChatGPT 分拆出了 3.5、4.0 等多個版本;騰訊混元大模型也孵化出了如騰訊元寶、AI 問書等專門的產品。
還有一種辦法是,界面模塊(In-Interface Module)。
這意味着,如果某個功能是我們操作的一部分,就把它做成一個小模塊。比如説,當我們在用一些軟體的時候,你可能會注意到,文檔編輯器裏,多了個智能語法檢查,或者,财務軟體中出現了智能報表分析的工具。
這麼做的好處很多。
首先,用户不用離開正在用的這個軟體,也不用換到其他軟體就能用上這些新功能,大大提高了使用便捷性;其次,這種模塊化的設計,也讓開發者更容易更新、維護功能,能确保軟體随着用户的需求變化而更新,保持技術上的先進性。
底部菜單按鈕(Bottom Navigation Button)也是一種選擇,特别是在那些超級 APP 裏,尤其是手機端的應用。有時候,某個功能只是應用的一小部分,并不是用户的主要關注點,但它會被放在菜單欄裏。
比如:
在一個資訊類 APP 應用中,會有一個專門的按鈕來刷新推薦的内容;或者在一個電商應用裏,會有一個智能購物助手;這種設計,不僅節省螢幕空間,還能使得重要但不常用的功能易于訪問。
除上述三者外,我最想提到的一種是:懸浮按鈕。
圖解:滑鼠左鍵喚起 3 個 AI 工具,從搜索,翻譯總結,做 PPT,全流程被占據
我覺得它很雞肋,也很可怕。為什麼這麼説?在手機上,有個 AI 功能你經常用到,那麼懸浮按鈕就顯得非常方便。它讓你可以快速訪問某些功能,而且不會占用太多螢幕空間,也不影響你正在做的其他事。
但是,手機端的問題在于,各個 APP 都是封閉的環境。
想象一下,手機上裝有飛書、企業微信和釘釘,每次想用這些 APP 的不同功能時,是不是得分别打開每個應用?
這就意味着,每個 APP 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裏,不管它的生态下整合多少個軟體,也改變不了現狀,你只能在封閉環境下切換的場景。
所以,這種設計好處在于,有助于應用保持獨立和安全,但同時,也增加了用户操作的復雜性,影響了效率和體驗。
可是,在電腦上情況不一樣。
如果一個產品具備通用屬性,且高頻,用一個懸浮按鈕可以讓用户很快就能用上,而且按鈕還能跨越不同的產品,是不是很方便?你只要輕輕一點滑鼠,無論何時都能立刻啓動這個功能。
因為它變成了一個超級入口,超級入口可是流量采集的第一站,想想微信輸入法、搜狗輸入法這樣的工具,是不是很可怕?
它從你打開電腦的第一站,開始奪走你的注意力。因此,成為用户打開電腦後操作的第一步,對 AI 產品很重要,甚至説,對平台級 AI 產品更重要。
04
那麼,AI 產品為什麼會在意用户打開電腦的第一步呢?
首先,不管我們使用什麼產品,所有活動似乎都圍繞着「任務」展開。換句話説,只要你打開電腦,一定具備某個任務屬性,它迫使你做點什麼。
其次,因為智能體(Agent),如果説 AI 產品最終目标是發展成 AGI,即讓人工智能能像人類一樣思考、解決問題和學習。
那麼,辦公或其他工作環境中,首先需要一個智能體,這個智能體,最好能幫我們處理繁瑣、重復而價值不高的工作,釋放出更多時間,來讓我們進行更有創造性的活動。
一個好的使用入口必然能給用户提供無縫的工作體驗。
想想看,以前在電腦上工作,我們得先打開一個軟體,然後再找到需要的功能,步驟多,挺麻煩;現在,只要簡單地點擊滑鼠右鍵就能調用功能,整個過程是不是很高效?
而且,超級入口還能收集更多特定領網域的訓練語料。
什麼是語料(corpus)?
就像動物的飼料,AI 也要正确的語料來訓練,通用模型在處理一些基本任務上已經很成熟,但在特定領網域,小型模型缺乏足夠多的語料。
這裏面有兩個大問題:一,大部分公司都沒有自己的知識庫。這就意味着,他們很難,甚至無法有效地使用小型模型來解決專業問題,因為缺乏足夠的數據支持模型訓練。
二,挖掘更細分場景下的問題很難。指望團隊人員記錄知識幾乎不可能,且大多數知識具有内隐性質,即使被記錄下來,也很難產生大的增值,它缺乏必要的深度和背景。
所以,這兩個問題制約了小模型的發展,現在,用入口完全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比如:
有個經常做學術研究的人,在查找資料時簡單地用右鍵激活 AI,不就無意中給 AI 提供了反饋嗎?
所以,入口一方面逐漸塑造用户提問和行動的方式,讓 AI 的功能更貼合實際需要;另一方面,也為大模型走向 agent 提供了更多可能空間。
其實,技術發展,就是為了讓我們的工作更有效率,讓人們不用那麼辛苦,辦公場景的需求很大,大家都想提高工作和創新的效率。
當 AI 技術進入新階段後,很多大公司都在考慮怎樣才能快速把強大的模型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大家都在想,未來的超級應用會是什麼樣子?
這時候,人們會想到最終的解決方案是 AI 助理,其實,比起超級助理,大多數普通人更在考慮:這個東西,我該怎麼用呢?
看不見的地方才是争奪的開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任務推動着我們前進,如果一個產品能夠以任務為核心來進行設計,那麼,才能真正幫助我們與技術產生深度的互動,慢慢成為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05
總結而言:
超級入口,是 AI 產品的 Excel 時刻。
入口還有沒有比滑鼠超級右鍵,更前一步的方案。不過,我挺期待将來能有一天,打開手機,一鍵呼出想用的應用;打開電腦,一鍵完成所有的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