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估值20億的機器人,破產了,歡迎閲讀。
困境縮影。
這是一記刺耳的警鍾。
曾風靡一時的美國 AI 陪伴機器人公司 Embodied 正式關停——旗下公司主打的兒童情感機器人 Moxie 最近迎來了最後的告别。
身後創始人 Paolo Pirjanian 博士深耕機器人領網域多年,曾經對產品的完美性有着如喬布斯和馬斯克一樣的執着。Moxie 誕生之際,創始團隊曾将它描述為 " 世界上第一個人工智能機器人朋友 "。
破產之前,Embodied 曾在一級市場有過一段高光時期,投資方囊括了英特爾旗下旗下風投 Intel Capital、豐田的 AI Ventures、亞馬遜的 Alexa 基金、索尼創新基金和 Vulcan Capital 等。但最後資金告罄,投資人在看不到商業前景後徹底放棄了它。如此一幕,令人沉思。
創業十年,倒在行業盛宴時
公司視頻裏,一個小女孩哭着和她的機器人朋友告别。
女孩對面是一款專門為兒童設計的機器人,它的身體呈藍綠色,面部是會模仿常規表情的螢幕,底盤像一個不倒翁,兩只手臂還會興奮地拍打。這個機器人叫 Moxie,具備人臉識别、語音互動等功能,可以像朋友一樣和孩子對話、做一些互動遊戲。
它的締造者是一家 2016 年成立的機器人明星創業公司 Embodied。
Embodied 的創始人經歷頗為坎坷。還在 15 歲時,Paolo Pirjanian 就以難民身份來到丹麥,最終自己一路讀到博士畢業,移居美國。博士期間,Pirjanian 研究的方向正是 " 多機器人系統協作 ",這也為他的未來埋下伏筆。
2001 年,Pirjanian 進入一家美國初創公司 任首席科學家,并主導開發全球首個商用視覺導航系統 。10 多年後,所在公司被掃地機器人巨頭 iRobot 收購,Pirjanian 随之加入,後成為 iRobot 的首席技術官。
Pirjanian 發現,兒童早期社交情感學習對成長至關重要,但傳統教育工具難以個性化滿足需求。于是創業念頭開始產生。2014 年,Pirjanian 帶着領團隊做各類跨界研究,發現 5-8 歲孩子更易對具備表情反饋的機器人產生信任感,這項研究後來被寫進新公司的商業計劃書,成為 Moxie 機器人 " 情感互動 " 功能的理論基礎。
直到 2016 年,Pirjanian 決定離職創業,Embodied 誕生。
成立之初,Embodied 就是一個成熟的團隊,成員大多來自頭部企業,并有着各個領網域的深厚經驗,公司也在成立不到半年就已經有了一個正在運行的機器人原型。2020 年,王牌產品 Moxie 正式誕生并投入市場。
這款機器人最初是為自閉症兒童設計,此後逐漸以 5-8 歲的普通孩童作為主要用户,首次進入市場時,預售價格高達 1500 美元,并且在購買第一年後每月還有 60 美元的訂閲費。
盡管當時就已經有不少業内人士和媒體質疑過是否有人願意買單,但 Moxie 發布之初,仍然因為獨特的設計和技術創新引起了不小轟動,還被《時代》雜志評選為 "2020 年最佳發明之一 "。
然而好景不長,Moxie 發布不到 5 年,最終以告别收場。
" 我們遺憾地宣布,Embodied, Inc. 将立即停止所有運營 …… 所有 Moxie 機器人服務将在幾天内停止運行。此後,設備将保留基礎離線功能,但雲端服務将不可用。我們理解此舉帶來的困擾,但因财務限制無法處理退款,深表歉意 ……"
Moxie 正式宣布關停,正值全球機器人的產業浪潮席卷之時。
估值 20 億,何以隕落?
至于破產原因,Embodied 在公告中給出了答復——
" 盡管我們竭盡全力尋求其他資金,但仍然未能完成一輪關鍵融資。領投方在最後階段退出,導致公司失去繼續運營的可能性。"
在此之前 Embodied 曾拿下過多輪融資,包括 2019 年前後獲得 由英特爾旗下基金 Intel Capital 領投,亞馬遜 Alexa Fund、索尼創新基金跟投的 2000 萬美元 A 輪融資;2021 年初完成 4000 萬美元 B 輪融資 ,估值一度推高至 2.7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20 億)。
此後,Embodied 團隊也擴展一倍,但據離職員工向當地媒體透露,硬體成本居高不下,單台 Moxie 生產成本超 800 美元。直到一年後 ,Moxie 銷量未達預期,訂閲内容更新頻率從 " 每周 " 降至 " 每月 ",用户續費率暴跌。
2023 年,Pirjanian 和團隊試圖尋求收購,據悉潛在買家包括谷歌與樂高。這個估值不到此前風光時期的一半,但最後還是因位技術整合成本過高而談判破裂。彼時,Moxie 已經進入市場 3 年,Embodied 仍未盈利。
盡管公司将破產歸因為融資沒能及時到賬而導致運維困難,但進一步來看,更直接的原因還是始終無法實現健康的商業模式。
以 Embodied 的主打產品 Moxie 為例,這款機器人單機成本超 500 美元、售價高達 800 美元(約 5800 元人民币),導致普通家庭無法承擔,復購率還不足 5%。相比之下,同期熱賣的編程教育機器人定價僅 200 美元左右。
過高的成本是團隊過于理想化的極致追求,忽視了教育市場的真實需求。從 Moxie 的產品設計來看,技術團隊期待做出一個 " 完美的情感機器人 ",例如動态表情系統就配備了 6 個微型伺服電機,過多增加了硬體成本。同時創始人 Paolo Pirjanian 拒絕簡化產品功能,不僅導致成本過高,還忽視了快速迭代原則,耗費 18 個月追求 " 完美版 Moxie"。
這樣極致的產品和技術追求似乎與喬布斯對蘋果、馬斯克對特斯拉的要求如出一轍,他們正是因此而成功。但是,相比手機與電動車,Embodied 切入的賽道相對細分,并不足以支撐這種追求。
Moxie 聚焦于 5-10 歲高收入家庭兒童,這一群體不僅在美國占比較低,且還有同期成熟產品衝擊,陪伴機器人的需求也沒有足夠的迫切性;甚至後續投入市場後,兒童隐私合規成本都 難以被覆蓋。這些都是無法回避的硬傷。
或許,長期無法看到商業化希望徹底耗盡了投資人的耐心,最終決定放棄這個明星項目。
這時 Embodied 在融資過程中的戰略誤判暴露了出來。因 Moxie 前期技術優勢足夠吸引人,公司估值明顯過高,迫使後續融資必須維持增長神話,管理層不得不選擇冒險擴張。這也導致公司花掉大量資金開拓歐洲市場,但這個市場對教育機器人并沒有想象中那麼豐滿,最終走向懸崖。
一記警鍾機器人等待洗牌潮
有人説,Embodied 的失敗是學術思維主導產品和商業化的具體體現,換句話來説,這或許是一個技術派理想坍塌的故事。
我們把視野拉回國内。今年春晚,宇樹科技機器人的一段秧歌舞表演将具身智能賽道徹底推向高潮。此後一段時間裏,國内具身智能項目融資風暴,估值随之飙升。有數據顯示 2025 年前兩個月,中國具身智能機器人投融資交易達成 27 起,規模 44.5 億元,已經接近 2024 全年。
直到不久前,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一句 " 批量退出人形機器人公司 " 暴論,引發極大争議。
不可否認,商業化問題幾乎是所有具身智能和機器人行業繞不過去的坎。其實在 Embodied 之前,大洋彼岸的美國就已經有過不少失敗教訓:明星公司 Anki、家庭機器人公司 Jibo 等都在一陣爆火後迅速隕落。
同時,賽道過于火熱,估值虛高,其實不少一級市場投資人都已經提醒警惕泡沫化。這也是任何一個極具想象力的賽道都會面臨的情況。
有人向左,有人向右。
目前來看,更多人選擇了長期主義—— " 人形機器人是一個長期有潛力的賽道,需要投資人相信行業的未來,一同陪跑,才能看到更大的價值。"
正如經緯創投創始合夥人張穎那一句:" 時間拉長,人形機器人賽道一定能出大公司。"
其實稍早之前,啓明創投主管合夥人周志峰就提醒過,當下行業面臨的挑戰,主要在于投資人對短期成果的急切期待與技術實現落地所需的較長周期之間存在衝突。大家往往過度關注技術短期内的變革,卻低估了其長遠發展潛力。具身智能行業需要點耐心,需要有長期投資意願的資金注入,以助力行業穩健前行。
于是我們看到,具身智能機器人融資依然繼續——星海圖接連完成 A2、A3 輪系列融資,總融資額超 3 億元;千尋智能宣布完成 5.28 億元人民币 Pre-A 輪融資;智元機器人完成騰訊領投的新一輪融資;它石智航(TARS)已完成 1.2 億美元天使輪融資 ……
歷史經驗表明,每一項前沿科技都需要不斷試錯、不斷淘汰,最終才迎來曙光。這期間,勢必會有如 Embodied 這樣開局不錯卻草草收場的先行玩家,最後也一定會誕生出偉大的公司。
失敗者與成功者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同樣重要,至于能否押中後者,才正是真正的考驗。當浪潮退卻,才能看清誰是被衝上岸的珍珠,誰是随波逐流的浮沫。
作者 I 楊文靜
報道 I 投資界 PEdaily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投資界 "(ID:pedaily2012),作者:楊文靜,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