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保時捷執行董事傅倫轲:正在接觸電池、ADAS等領網域的中國供應商,歡迎閲讀。
11 月,保時捷執行董事會成員傅倫轲(Barbara Frenkel)到訪中國。作為保時捷全球采購負責人,傅倫轲此行主要目的為參加保時捷創新體驗日,與保時捷既往中國供應商交流,以及與中國汽車供應鏈展開新接觸。在其期間,傅倫轲與 36 氪等媒體進行了深度交流。
作為保時捷雙 E 戰略中「eFuels 合成燃料」部分主要負責人,傅倫轲詳細介紹了保時捷的電氣化戰略。
雙 E 戰略是保時捷在 2022 年提出的新電氣化戰略,雙 E 的具體含義是 eMobility 電動出行和 eFuels 合成燃料。保時捷對 e-mobility 電動出行的目标是到 2030 年實現純電車型占新車銷量 80%。對于 eFuels,保時捷的商業化進程并沒有那麼激進,但其 eFuels 的年生產量正在逐步提升。
傅倫轲向 36 氪表示,保時捷電氣化的制定邏輯是實現環保目标,純電汽車的确是最好的解決方案,但前提是電能要來源于可再生能源。但現實情況是,目前我們仍然依賴燃煤發電。為了降低碳排放,eFuels 合成燃料是非常有效的途徑。
eFuels 合成燃料是一種液體碳氫鏈燃料,形态與常見的汽油無異。其制作過程是将可再生電力電解水完成綠氫制備,再将空氣中捕集的二氧化碳和綠氫,通過催化反應後合成。eFuels 可以替代汽油或柴油,驅動汽車發動機。
傅倫轲認為,電動汽車推廣需要時間,在充電設施沒有普及的時候,eFuels 合成燃料是非常合适的能源選擇。目前,與保時捷合作的合成燃料供應商 HIF 公司,其在智利的工廠年產量已經達到 13 萬升。
公開資料顯示,eFuels 合成燃料的成本約為 10 美元 / 升,随着規模擴大,最低能達到 2 美元 / 升。在部分國家,這樣的價格仍然高于化石燃料,推廣難度并不小。目前 eFuels 的推廣仍然需要建立在補貼的基礎上。傅倫轲表示,保時捷在中國地區暫且沒有 eFuels 相關的投資規劃。
但傅倫轲透露了保時捷在中國地區的另一重要動作,她将拜訪多家中國供應商,方向涵蓋電池、ADAS、互聯及娛樂系統這幾大方向。
相比 eFuels,這顯然是保時捷目前更迫切想落地的方向。今年前三季度,保時捷在中國市場額累計銷量為 43280 輛,同比下跌 29%,中國已從保時捷全球最大單一市場滑落至全球第三大市場。
中國汽車市場的激烈競争,讓保時捷不得不着手提升其電動汽車的產品競争力。續航、智能駕駛、智能座艙便是保時捷關注的核心。
全球采購負責人的到訪,無疑表明了保時捷對中國市場及供應鏈的重視,保時捷會以怎樣的速度推進電池及智能化成果上車,這将直接影響保時捷電動汽車的未來命運。
保時捷執行董事會成員傅倫轲
以下是 36 氪等媒體與傅倫轲的訪談實錄,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略經改編:
媒體: 保時捷開發 eFuels 燃料的初衷是什麼?
傅倫轲:我們開發 eFuels 是希望生產一款可持續的綠色燃料,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對環境的影響。我們與一家合成燃料供應商 HIF 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自 2022 年起,我們就已經在智利南部的試點工廠成功量產 eFuels 燃料。迄今為止,保時捷是唯一一家能夠大量生產這種可持續燃料的品牌。
媒體:保時捷接下來在全球的布局有怎樣的計劃?您覺得您接下來面臨的最大挑戰又是什麼?
傅倫轲:過去三年,新冠疫情、半導體供應短缺,以及一系列國際政治事件,都給我們的供應鏈帶來挑戰,我和團隊一直在努力地克服并尋找解決方案。接下來保時捷的挑戰之一便是供應鏈轉型。
保時捷作為一家擁有 76 年歷史的跑車品牌,在 Taycan 推出之前,一直專注于内燃機和插電混動這兩種動力形式,之前的供應商主要集中在發動機部件、排放部件、油箱這些領網域。
然而随着我們向電動化邁進,一些傳統零部件就不再是必需了。現在,我們需要采購的是電池、電子元件、軟體等等這些,這意味着我們需要逐步從依賴傳統的供應鏈轉向與新技術供應商建立合作關系,這是我目前的一個艱巨任務。
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們主要與傳統的汽車供應商合作,他們對汽車行業的規則了如指掌。但随着新技術的湧現,新的合作夥伴進入到汽車供應鏈領網域,他們需要深入了解這個行業的情況,比如説,安全性對汽車行業至關重要。
有些供應商之前一直活躍在消費品行業,比如説手機行業,那邊的要求與汽車行業截然不同,現在,他們必須理解,技術的失敗可能會直接威脅到客户的生命安全。因此,我們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來幫助他們理解這些,雙方共同努力,達到我們一貫的高質量标準,這也将是我未來持續面臨的挑戰之一。
媒體:保時捷研發和生產 eFuels 的成本是怎麼樣的?包括消費者端的使用成本如何?這是否具有很好的商業前景,是一項有較高回報的投資?
傅倫轲:首先,我要澄清一點,保時捷自己并不生產 eFuels 這款燃料,我們的合作夥伴 HIF 才是 eFuels 真正的生產者,而我們是這家公司的股東。目前,我們智利工廠的年產量是 13 萬升,盡管這一數字并不龐大,但我們已經掌握了這項技術,未來随着產量規模的增大,成本也會逐步降低。
如果對傳統的燃油生產加以限制,對我們這種生產中性燃料的企業有所獎勵,這樣長期來看的話,兩者的成本會越來越接近。
媒體:保時捷在中國有沒有 eFuels 相關的投資計劃?
傅倫轲:目前我們在中國還沒有相關的投資規劃,不過保時捷一直持開放态度,會對任何潛在的發展機會進行細致評估和考量。
我了解到,中國有一些電動車為了提升續航能力,會搭載一塊輕量化的電池,同時裝配一個小型的内燃機,用于延長行駛裏程。通過這種電池加燃料的組合,可以真正實現長距離行駛。
eFuels 就為這樣的車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特别是當充電設施還沒有完全普及的時候,它也是一種非常可持續的能源選擇。
媒體:現在的能源供應傾向于純電車或者混動車,人們很清楚的知道,通過貼近第一性能原理的方式去實現環保目标是可行的。您剛才説使用 eFuels 不需要在基礎設施方面做出改造,但如何讓用户更清楚 eFuels 的技術邏輯呢?
傅倫轲: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實現環保這一最終目标,純電動車确實是最好的解決方案。但有一個前提,就是電能要來源于可再生能源。然而現實情況是,全球很多地區仍然依賴燃煤發電,所以嚴格意義上講,純電動車并不能完全視為降低碳排放的最佳途徑。
我們也是考慮到這一點,才着手研發生產 eFuels。目前全球還有超過 13 億的内燃機車型行駛在路上,不可能一夜之間全部電動化,所以對那些内燃機車主來説, eFuels 無疑是實現脱碳目标的極佳選擇。
媒體:eFuels 是環保可持續的,而環保可持續是所有的歐洲車企都會面臨的一個核心問題,eFuels 會像純電汽車一樣成為保時捷未來的重點戰略嗎?保時捷在環保可持續方面的長期規劃是什麼?跟之前相比有沒有改變?
傅倫轲:保時捷致力于 " 雙 e 戰略 ",即電動出行與 eFuels。
在電動化方面,我們一直持續投入,這是當前的主流。但就像我剛才説的,對那些仍然行駛在道路上的燃油車,還有那些充電網絡仍然不完善的國家,eFuels 就是非常好的可持續解決方案。
據我所知,中國已在最近的五年規劃中明确提出,要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因此,這項技術不僅可以應用于汽車和航空領網域,也将有助于解決中國的能源問題。
媒體:德國車企中的奔馳、寶馬等品牌,近幾年都在中國大力發展自己的本土供應鏈網絡。那麼保時捷怎麼看待日益發展的中國汽車供應鏈?你們有沒有在接觸,或者有沒有計劃啓用來自中國的供應商?
傅倫轲:盡管目前我們沒有在華生產的計劃,但我們已經有很多中國供應商,因為我們知道中國的技術是全球領先的,我們也有很強的意願,把更多的中國技術帶到我們的車型上。我這次和團隊來中國,将與不同的中國供應商會面,希望跟他們建立新的戰略合作。
媒體:能否透露一下,這一輪接觸主要關注哪些方向?比如説中國車企比較重視的智駕、座艙?還是傳統的底盤發動機領網域呢?
傅倫轲:目前可以向您透露的是:電池、ADAS、互聯、娛樂系統這幾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