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中年屈臣氏,原地彷徨,歡迎閲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雪豹财經社,作者:劉纾含,題圖來自:AI 生成
從裏到外彌漫着一股中年味兒的屈臣氏,正在成為 " 社恐 " 年輕人避之不及的地方。
以中年女性為主的 BA(beauty advicer,美容顧問)無處不在,一心逃避推銷的消費者簡直無處可逃。就算進去時想好了只想買洗面奶,也很容易在導購三寸不爛之舌的轟炸下,再加購一盒面膜、一套水乳或一罐蘆荟膠。
貨架上看起來琳琅滿目、排列整齊,但大多數是讓年輕人提不起興致的老品牌。在這個人均熟練使用小紅書、美妝博主幾乎飽和、新興美妝品牌以月為部門湧現的時代,這種陳舊感,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人到中年的屈臣氏,像極了那些笨拙地使用網絡詞語、努力想和年輕人拉近距離的中年人。但在新市場轉動的飛輪下,落後于時代的腔調難以維系逝去的榮光。
2024 年上半年,屈臣氏中國總營收 68.79 億港元,同比下降 23%,毛利潤同比暴跌 67%。近 3 年,屈臣氏的 EBIT 利潤率(即息税前利潤率)僅為個位數,遠低于巅峰時期的 20% 以上。
來到内地市場剛好 35 年的屈臣氏,難逃中年危機。
一、被導購追着跑
周末喜歡去附近商場逛街打發時間的娜娜(化名)不敢輕易走進屈臣氏。
只要有一次被導購追着跑的經歷,就很難不對屈臣氏的過度熱情心生抗拒。每次進店前,她總是會提前帶上降噪耳機,極力回避和導購的眼神接觸,試圖用這種無聲的方式告訴導購:她只是進店逛逛,不需要為她推薦產品。
但這種方式也有失靈的時候。
中秋假期,娜娜回老家時忘了帶卸妝水,打算去最近的一家屈臣氏買一瓶。剛走進門店,一名導購就迅速迎上來,幫她在貨架上取產品,引導她去收銀台結賬,然後迅速把卸妝水放在一旁,開始推銷起其他產品。
娜娜多次提出 " 不需要 " 的抗議,但都沒有被理會。無奈之下,她又掏錢買了一支芙麗芳絲洗面奶,回家一查,比淘寶直播間貴了十幾塊。
居住在四線城市的年輕人 Angela(化名)在屈臣氏經歷過一次 " 至暗時刻 "。那天,Angela 和小姐妹逛街時發現忘帶粉餅,于是走進屈臣氏請導購用試用產品為她補妝。在線下化妝品零售店,這是個很常見的現象,通過提供服務讓消費者體驗產品效果。
補妝過程中,導購不遺餘力地推薦各種產品,但 Angela 并不喜歡,禮貌地拒絕了對方。沒想到,導購瞬間變臉,一言不發地轉身離開,留下了手足無措的 Angela。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自認為心理承受力不強的顧客,會在屈臣氏感受到濃濃的壓迫感。
今年夏天,大一新生艾霖(化名)在軍訓前去屈臣氏采購。她選擇了導購推薦的兩款洗護產品,在打算買防曬霜時,朋友給她看了價格便宜 20 塊錢的線上購買鏈接。
導購看都沒看,就説 " 我們這個是新款,防曬效果更好 "。艾霖對比後發現是同款,但導購堅稱不一樣,并語氣傲慢地表示," 就差二十而已,你在網上看到的估計是假貨 "。最終,艾霖還是在導購的強勢 " 壓迫 " 下買了這款防曬。結賬時,導購在收銀台和另一名工作人員邊笑邊聊,她站在一旁,感覺自己 " 被坑了 "。
在社交平台上,關于屈臣氏導購的吐槽比比皆是。曾成就了屈臣氏輝煌的導購模式,已經成了桎梏。
二、換湯不換藥
屈臣氏對 BA 最初的定位和設想,是提供令消費者感到舒适、無負擔的消費體驗,變成他們的好朋友和最信賴、喜愛的美麗顧問。
被導購追着跑的娜娜,也曾是屈臣氏的忠實粉絲,護膚品和化妝品幾乎都是在這裏買。可以説,一度是全球最大保健美容零售商的屈臣氏,在她從小到大的歷程中扮演了美妝啓蒙的角色。
但現在,她習慣了線上購物,屈臣氏也成了她不敢輕易走進的地方。
屈臣氏不是沒有嘗試過改變。2018 年,屈臣氏逐漸把未來零售的核心從運營實體門店轉變為運營顧客,也就是所謂的 "O+O 零售模式 "。
具體策略是,導購改變過去瘋狂推銷的模式,通過引導顧客添加企業微信建立私網域社群,在社群中發布優惠活動,并為顧客提供美妝個護顧問的服務。屈臣氏行政總裁高宏達強調,通過這種互動,他們期待建立一種 " 長久的消費者關系 "。
然而,這種做法的本質換湯不換藥,依舊需要依靠導購高強度的推銷來實現。
以前,屈臣氏的導購只需要賣貨就能完成 KPI,但現在,她們不僅要把店裏的貨賣了,還要用企業微信添加顧客為好友。
娜娜買完卸妝水和洗面奶後,在結賬時被導購 " 温柔 " 地奪走了手機,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加上了企業微信。之後那幾天,她時不時就能收到導購的消息轟炸,要麼是促銷信息,要麼是推薦護膚品," 比男朋友還粘人 "。
被屈臣氏的消息 " 吵到眼睛 " 的娜娜忍無可忍,只好拉黑了這位導購。
在社交平台上,吐槽屈臣氏 O+O 模式的消費者不在少數。他們抱怨去屈臣氏不但要忍受導購的推銷,還要在結賬時被追着加微信。可加了微信後在線上小程式下單,又很容易碰上因門店缺貨而無法核銷的情況。
娜娜告訴雪豹财經社,屈臣氏導購的企業微信賣東西時很積極,甚至持續 " 轟炸 " 到讓人疲憊,但一旦產品出問題需要找售後服務,卻往往找不到人回復。
被時代甩開的屈臣氏,似乎再怎麼努力也抓不住消費者的需求。
三、從新潮到過時
1989 年,屈臣氏内地第一家門店落地北京,憑借簡潔的裝修、多樣化的產品和 " 一客一 BA" 的貼身服務模式,赢得了不少消費者的青睐,在當時幾乎沒有競争對手。
2014 年,屈臣氏在中國内地市場的門店數量就已經突破了 2000 家,營收達到 204.08 億元人民币。
彼時的年輕群體對美妝護膚產品的了解并不多,保濕、控油、補水等賣點就足以吸引一批消費者。10 元一片的美即面膜、人手一件的裏美護膚品、備受歡迎的曼秀雷敦痘痘貼 …… 在不少 80 後、90 後的記憶裏,屈臣氏是那時的爆款制造機和時尚新潮的象征。
如今,擺放在屈臣氏貨架上的還是這些熟悉的品牌,但對于 " 成分黨 " 和對當紅品牌了如指掌的大學生和年輕白領們來説,已經乏善可陳了。
剛進入大學的艾霖正是喜歡琢磨化妝的年紀,她和身邊同齡人青睐的,是橘朵、完美日記、毛戈平、INTO YOU、花知曉、GIRL GULT 等在社交媒體上熱度頗高的新興彩妝品牌。
每次走進屈臣氏,她都會感受到一種陳舊感。在線上賣得最好的新品牌蹤影難覓,貨架上擺的是自然堂、一葉子、春夏等老牌國貨,以及一系列屈臣氏自有品牌產品。
從成分護膚到國貨之光再到敏肌專用,美妝護膚市場不斷細化,但屈臣氏似乎沒能跟上腳步。這是因為屈臣氏有高額的入駐費和扣點政策,勸退了不少資金不足的新興品牌。還有一些品牌,因為產品品類和屈臣氏自有品牌重合,而難以叩開屈臣氏的大門。
近 10 年來,品牌老化、定位模糊、爆款青黃不接的屈臣氏,在消費者眼中越來越像個雜貨商店。相比之下,近幾年不斷湧現的 HAYDON 黑洞、KKV、THE COLORIST、HARMAY 話梅、WOW COLOUR、ONLY WRITE 等新潮美妝集合店,更受年輕人歡迎。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3 年中國化妝品行業市場規模同比增長 6.4% 至 5169 億元,預計到 2025 年有望增至 5791 億元。
但屈臣氏在 2022 年就已首次停下擴張腳步,全年關閉 343 家店鋪,門店總數跌破 4000 家。财報數據顯示,從 2015 年開始,屈臣氏在内地市場的銷售額首次出現負增長。到 2020 年,屈臣氏營收創 5 年内最大降幅,利潤下滑 39%,此後持續下行。
如今,戰略上的滞後和錯位,讓屈臣氏逐漸失去了活力。想要在變化中的市場重新奪回年輕人的心,關鍵就在于擺脱中年的形象,重新變得新潮起來。
面對競争越來越激烈的中國市場,35 歲的屈臣氏還剩多少時間?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雪豹财經社,作者:劉纾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