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一坐電車就暈,究竟怪車還是怪人?,歡迎閲讀。
在上期 LAB 測試節目中,我們招募了一組家庭,分别對比亞迪宋 PLUS EV 和一汽 - 大眾 ID.4 CROZZ 進行了一次 " 電動車暈車實測 ",雖然兩款車的尺寸定位、動力配置相差不大,但在暈車這件事兒上,一家老小卻給出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了乘坐體驗上的巨大差異呢?我們本期節目請到了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博士張抗抗,一起來探尋這背後的秘密。
根據抗博的説法,暈車首先是人體本身的一種生物反應,人體的平衡系統由「視覺」、「本體覺」與「前庭」三大感知系統協作完成,當任一系統的感受與其它兩個系統發生矛盾時,就會產生眩暈感。
而在上期節目中,孕後的媽媽由于身體發生了一些變化,前庭器官會比常人更敏感,所以暈車的感覺也更強烈,不過想要解決暈車也并不是沒有辦法。
簡單來説,人之所以會產生暈車的感覺,本質上是身體對車輛的不适應,所以歸根結底還要從車上找解決辦法。
在抗博看來,一輛車的乘坐質感與兩方面息息相關,分别是驅動和制動的調校,以及座椅和底盤。以我們這期節目中的兩台車為例,在驅動和制動的調校上,一汽 - 大眾 ID.4 CROZZ 明顯就要做得更好。
比如在起步時,一汽 - 大眾 ID.4 CROZZ 的動力輸出與駕駛人和乘坐者的心理預期都是一致的,加速時線性平順,和油車的行駛質感非常接近,可控性也很好。
而在制動時 一汽 - 大眾 ID.4 CROZZ 也維持了相同的質感,而且還通過 CRBS 實現了 " 無感 " 的能量回收機制。
反觀比亞迪宋 PLUS EV,它的調校風格就要激進很多,雖然只是輕踩電門,但整個車身很快就竄出去了,所以對于高敏人群來説,相對更容易產生暈車的感覺。
另一方面,在底盤的配置上,一汽 - 大眾 ID.4 CROZZ 也更加扎實,因為這台車是按照 20 萬級别的車型來規劃的,從後五連杆的懸架結構、底盤鋁制件數量、座椅等級、後驅的驅動形式都能證明這點。更為關鍵的是,得益于大眾深厚的德系調校功底,所以把它調校得不暈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而比亞迪宋 PLUS EV 在底盤用料和調校上還欠一些火候,在上期節目的對比中,可以發現兩輛車在過彎的時候,一家人都感覺到了比亞迪宋 PLUS EV 的傾斜程度要比大眾更明顯,同時還會產生一些多餘的晃動,而這也是導致暈車的一大原因。
總體來看,電動車之所以給大家造成了易暈車的刻板印象,主要是因為電動車的動力形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很多車企對車輛的調校卻沒有與之進行匹配。
不過,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電動車都不可避免暈車,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説,如果更在乎舒适性體驗,同時還要考慮到每個家庭成員的感受,那麼選擇類似于一汽 - 大眾 ID.4 CROZZ 這種具備深厚調校功底的產品,可能會更加合适。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