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俄烏衝突兩周年 人們更加認清這三點,歡迎閲讀。
到 2 月 24 日,俄烏衝突持續了整整兩年。現在,兩國軍隊深陷拉鋸戰,美歐準備實施對俄新制裁,停火止戰的前景仍然渺茫。世界輿論紛紛盤點這場衝突造成的巨大創傷,對衝突原因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反思,停火止戰的呼聲也更加迫切。
俄烏衝突是冷戰後在歐洲土地上爆發的最嚴重的一次局部戰争。據聯合國人權高專統計,兩年來,俄烏雙方人員傷亡超過 50 萬,超過 1000 萬的烏克蘭人流離失所。這場衝突發生後,很快刺激全球能源價格、糧食價格飙漲,一些非洲國家甚至遭遇 " 糧荒 "。随着時間推進,衝突的負面影響不斷擴散。
這其中,歐洲很受傷。不僅經濟增速放緩甚至出現衰退迹象,民眾 " 援烏抗俄 " 的情緒也回落,不滿情緒逐漸公開化。2023 年底,波蘭卡車司機因不滿歐盟救濟烏克蘭政策,長時間封鎖波蘭與烏克蘭的邊境口岸。德國、法國、比利時、羅馬尼亞、荷蘭等十多個歐洲國家的農民,因不滿廉價的烏克蘭農產品大量湧入以及歐盟的綠色能源政策,紛紛走上街頭抗議……
如今,反思這場局部戰争,外界更加看清:國際政治不是簡單的數學公式,冷戰思維是衝突的禍根,美國是制造對抗的推手。
早在兩年前衝突爆發時,分析人士就普遍認為,這是冷戰思維和陣營政治發酵的結果。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不斷擠壓俄羅斯的安全空間,刺激了衝突更新爆發。美國這麼做,目的就是削弱俄羅斯、搞亂歐洲、把危機轉嫁給世界,進而從中漁利、維護霸權。
兩年來,以烏克蘭危機為借口,美國推動北約吸納瑞典和芬蘭加入,并試圖打造 " 亞太版小北約 ",把更多盟友捆上自己的戰車。這導致全球局勢更加緊張。進入 2024 年以來,歐洲多國領導人和北約高級官員發出與俄羅斯開戰的警告,呼籲歐洲加速擴軍備戰。目前,北約在歐洲舉行的軍事演習 " 堅定捍衞者 2024",就是模拟與俄羅斯直接開戰。在美國的操盤下,世界大戰的風險被推高了。
除此之外,這場持續兩年的衝突,還證明了一點:單邊制裁行不通,反而激化了矛盾與對抗。
據統計,美國和歐盟兩年來先後出台了 13 輪對俄經濟制裁,截至 2023 年 11 月制裁總數達到破紀錄的 1.75 萬項。但是,制裁沒能改變俄羅斯的戰場行動,對俄羅斯經濟也未造成實質性影響,反而令衝突演變成一場持久消耗戰,歐洲自身遭到反噬。
一方面,地緣政治危機和經濟制裁持續發酵,損害了歐洲競争力。2023 年歐元區 GDP 增速僅有 0.5%。另一方面,反移民、反難民、反全球化等思潮在歐洲甚嚣塵上,助推民粹主義政黨逐步壯大。最近兩年,極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在歐洲多國議會選舉中勝出,被歐洲輿論稱為 " 政治海嘯 "。
歷史經驗證明,任何衝突的終點都是回到談判桌。烏克蘭危機長期化、復雜化、擴大化不符合國際社會共同利益。各方不得不承認,對話談判是解決危機的唯一可行出路。
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一直呼籲各方保持理性克制,避免危機更新擴大,共同防止戰争風險外溢,防止出現更大規模的大國戰争和人道主義危機,并派出特使穿梭多國斡旋。中方近期多次表态,哪怕和平只有一線希望,中方也不會放棄努力,将繼續為盡快止戰、重建和平發揮建設性作用。
説到底,復雜問題沒有簡單解決辦法。大家都想要安全,但怎樣獲得安全?不能靠強化甚至擴張軍事集團,也不能以損害他國安全為代價。解決烏克蘭危機,當務之急是,各方展現誠意、共同努力,為當事雙方停火對話創造必要條件;從根本上説,必須堅持平衡、全面和理性的立場,烏克蘭的主權安全應當得到維護,俄羅斯的合理安全關切同樣應當得到尊重。在此基礎上,通過對話協商,支持歐洲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安全架構。
唯有如此,這場戰争才有望早日終結,歐洲才有可能實現長治久安。
(國際鋭評評論員)
點擊下面的鏈接,查看歷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