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她退出内娛30年,一回歸就翻紅了,歡迎閲讀。
《漫長的季節》播完兩周,餘熱仍在,後勁十足。
有人延遲追劇,看完也是昆汀式誇獎。
當然,劇越火,争議也難免。
劇中幾位男主角,或多或少因為「爹味」而遭到些許批評。
魚叔也專門寫了篇文章聊了這個話題。
不過,魚叔也發現:
一位女性角色,幾乎獲得了全網誇贊。
她是「王陽媽」,也是「羅美素」。
只要往那一杵,定能讓你想起來,她在劇裏的精彩演繹。
但,她的飾演者,大家可能并不熟悉。
估計還沒有幾個人能叫出名來。
今天,魚叔就要大聲介紹這位角色背後的女演員——
林曉傑
這真的是同一個人?
相信不少人在看到「美素」的另一面時,都和魚叔一樣吃驚。
印象中那個土裏土氣的東北大姨,轉眼變成氣質優雅的時尚達人。
尤其在看了她在《别告訴她》中一口流利的英文。
不説一句「卧槽」都無法表達心中的震驚,和對林曉傑的敬意。
沒想到,東北大姨還很潮。
更沒想到,大姨還是個見過大世面的實力派。
翻看她的過往,直讓人驚嘆連連。
林曉傑是 80 年代科班出身的演員。
14 歲開始學習國劇表演。
18 歲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後來到珠影廠。
林曉傑 ( 右 ) 與著名演員秦怡
論顏值,年輕時的林曉傑是個大美人。
當時,她被稱為「珠影廠十二钗」之一。
飾演的角色也大多是時髦美麗的都市女性。
她還上過不少電影雜志的封面,被人們稱為「挂歷女神」。
不僅人紅,她的穿搭放在今天看來也很時尚。
比起前陣子吵得不可開交的娜扎褲子(比基尼拼接牛仔褲),林曉傑那幾身比基尼估計随随便便就能炸翻熱搜。
時隔近 40 年,只能説如今的内娛還是保守了。
除了時髦與美貌,林曉傑還有着熟稔的演技。
她年輕時就參演過不少作品。
諸如《幸福不是毛毛雨》《風流警察亡命匪》《人生沒有單行道》《商界》《鄉民》等等。
其中,曾憑借《女人的故事》,獲得過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但出人意料的是,就在自己的演藝事業上升期,她卻選擇了低調退圈。
喜歡嘗試新事物的林曉傑,跟上了興起的出國潮。
上世紀 80 年代末期,她開啓了自己的異國生涯。
從光芒四射的女明星,變成普通的留學生,林曉傑不覺得辛苦,反倒覺得這是自己的必經之路。
「放下身架,也是一種光榮。」
漸漸的,林曉傑在澳大利亞站穩腳跟。
不僅有了生計,還重拾起自己的演藝事業。
從澳大利亞的話劇舞台,逐漸走向好萊塢。
她也從來不嫌棄角色大小。
在她看來,每一次演出都是難得可貴的機會。
憑借在國内的底子,加上多年來生活的磨練,她的演技也變得日益精湛。
1994 年,她憑借劇集《皮囊之下》獲得澳洲 AFI 最佳女主角提名。
2017 年,參演的《羅家》連續兩年獲得澳大利亞喜劇類最佳集體演出獎。
《羅家》
真正讓她走向國際的,是 2019 年的《别告訴她》。
該片稱為當年的黑馬,獲得了包括金球獎、聖丹斯電影節等諸多國際大獎的提名。
説實話,魚叔在看《漫長的季節》時也沒意識到,這位樸實的東北阿姨,也演過《别告訴她》裏那位滿口流利英文的華僑母親。
直到刷完劇了,才後知後覺。
歷經 30 餘年,林曉傑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内娛的視野。
一個「美素」,重新證明了她的實力。
更重要的是,她徹底讓我們見識到一個女演員旺盛的生命力和無止盡的表演追求。
林曉傑的翻紅,無疑是今年一大驚喜。
《漫長的季節》是她回歸演藝事業後,作為主要角色出演的第一部内地劇。
話説回來,這對她來説并不容易。
她已經離開内娛多年,很多年沒有和内娛演員合作過。
突然從之前的華裔角色,轉變為一個上世紀 90 年代的東北母親形象,對她而言也很有挑戰度。
首先造型土。
穿着樸素,頭發不長不短,看着就很不太注重外形,也不舍得花錢。
加上花了好幾萬做了心髒支架手術,心裏總是憂心忡忡。
正如王響説她心髒裝着一輛桑塔納,總一副病怏怏的樣子。
要麼抱着暖水壺,要麼熬中藥,要麼捂胸口説自己沒精氣神兒。
一會兒説這裏不舒服,一會説那裏不舒服。
有些神神叨叨的表現,配上标準的 90 年代婦女造型,活脱一個「大姨演我媽」。
其次,表演接地氣。
羅美素做起事來非常「中式家庭主婦」。
王響説要吃黃瓜,美素就一邊嫌棄一邊抱着水壺就洗起來。
兒子王陽鬧情緒,她就小心翼翼地勸着。
夾菜不小心掉桌上,本能地夾到自己碗裏。
看到王響打針被打疼了,立馬沒了之前的慈眉善目。
瞬間側目斜視,滿眼都是厭惡,還和王響一起罵護士。
去廠裏發現開藥開不了,就用上了撒潑吵架的路數。
上來就是「我死給你看」,生怕事情鬧不大。
從頭至尾,羅美素這個角色就像自家鄰居一般鮮活。
思想觀念、行為習慣等方面都非常傳統,文化水平不高但又愛憎分明。
只要她一説話,一歪頭,眼珠淺淺一轉。
大姨可真是神了!
除了造型和表演,最打動人的還是她對角色内心的精準拿捏。
羅美素很傳統,但并不迂腐。
雖然戲份不算多,日常的視角也難以得見。
但僅從有限的幾場戲裏,卻能讓觀眾感受到她鮮活的人味兒。
她既嫌棄王響的大男子主義,又處處為他着想。
同時,也因為長期的家庭主婦生活,對王響有些畏縮和不自信。
盡管王響有些做法她不認同,但她始終看重家庭的重要性。
一場劇看下來,只讓人覺得他們就是真正的老夫老妻。
時而拌嘴,時而吵吵,嘴上相互嫌棄,心裏又相互理解。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兩場戲。
一場是和王響一起把兒子五花大綁,防止他再出門。
她一邊嗷嗷大哭,一邊費勁綁繩。
嘴上還含含糊糊地念叨:
「我們都是為了你好,孩子,你千萬别 ……」
話沒説完。
一個矛盾而又痛苦的母親形象,已經活生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另一場,則是兒子去世之後。
氣氛凝重的家裏,擺了兩桌飯菜招待親戚朋友。
所有人都一臉沉重,唯獨羅美素樂樂呵呵。
等到馬隊登門,又突然變了模樣。
别人不動筷,就她自己自顧自地扒拉着飯菜。
她看到王陽的遺像,露出的也不是難過的神情。
看了看,擦了擦,抿嘴笑了笑。
便把遺像收起,不願再看。
直到後面王響回來,看到上吊的羅美素,一切才有了結果。
之前表現出的笑意也是一種壓抑,而人在極度悲傷的情況下是根本悲傷不起來的。
對于那個時代的美素而言,家庭就是全部。
兒子死了,家也就沒了,自己的生活也便沒了意義。
随着心裏那根緊繃的弦斷掉,她也徹底失去生的信念。
這段沒有表現出悲傷的場面,反倒給我們造成了巨大震撼。
看到了那個時代下一個母親的不容易,更為她的逝去感到惋惜。
説實話,剛看《漫長的季節》時,魚叔還沒看出羅美素的意義。
她似乎像個王響的背景板,可有可無。
直到後面,她的重要性才慢慢體現出來。
因為她太生活化、太真實了,以致我們能看到自己生活裏親人的模樣。
在的時候,不覺得突出。
一旦消失,心裏徹底落空。
林曉傑翻紅之後,她的社交平台也被很多人關注。
可以看到,她的真實生活其實與「美素」有着很強的反差。
今天 60 有餘的林曉傑本人,依然活得很有國際範兒。
她參與的大多數作品,也都是關于華裔的故事。
林曉傑在不同語境下遊刃有餘地轉換,正是她身上最獨特的地方。
比如之前的電影《别告訴她》。
雖是華人班底,但依然是美國語境下的故事。
林曉傑飾演的母親,説着一口流利的英文。
絲毫不讓人懷疑,她早已在海外生活數十年。
同時,她又對國内的諸多文化習俗了如指掌,足可見她對家庭傳統的念念不忘。
2020 年,她又出演了華裔導演短片《藍色的姑娘》。
到了《漫長的季節》,她讓身上那股國際範兒徹底消失不見。
搖身一變成了一個從未出過桦林小城的東北阿姨。
一舉一動,哪怕一個眼神,都能讓不少東北人直接想找她當鄰居。
有人曾問她,為什麼能把一個東北退休女工演得那麼自然。
林曉傑的回答很耿直:
「我就是東北本地人」
林曉傑出生于黑龍江哈爾濱。
自小接觸過不少八九十年代的東北婦女。
無論是平日的生活習慣,還是對待家庭的觀念,她都有不少觀察與了解。
比如在一段采訪裏,她提到羅美素有盤腿的習慣。
這樣的生活小細節就來自她的回憶,印象中家裏的長輩就很喜歡盤腿坐在床上。
但畢竟她已經在海外生活數十年,羅美素的形象終究與她本人差别較大。
為了讓這個角色更接地氣,她事先也下了不少功夫。
回到東北,從親戚、朋友身上找到那種本土味兒。
從説話方式,到走路姿勢,她都仔細的觀察。
另外,生活上的一些經驗技巧,也随手拿來。
比如織毛衣。
林曉傑本來就很擅長。
剛好劇本裏也有,就成了「本色出演」。
熟練自然的手工活,為角色增添了更多生活氣息。
諸如這般對角色的研究和考量,劇裏還有很多。
對于角色不斷的琢磨,才讓劇裏的表演變得更有味道。
這個東北大姨,成為觀眾公認的全劇最佳。
實至名歸。
不過在林曉傑本人看來,似乎也就是圓滿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這樣的态度也對應了她一貫堅持的想法——
希望參演的作品能講出好的故事。
她為《漫長的季節》獲得認可感到高興。
也為《别告訴她》在國際取得的成就感到興奮。
洞悉東西方不同創作環境的林曉傑,十分可貴地抛開雜念,專心于講好自己的故事。
眼下,她又前往美國,拍攝一部名為《唐人街内部》的劇集。
該劇是以華人班底講述美國唐人街的故事。
魚叔忍不住好奇,這次大姨又會以怎樣的面孔出現。
主創班底都是好萊塢近年來較火的華裔
林曉傑的現實經歷,就像是真實版的「媽的多重宇宙」。
她的回歸與低調,更值得成為内娛小花學習的榜樣。
也向我們展示了,怎樣才是真正的好演員。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點個「贊」和「在看」吧。
助理編輯:哒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