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機器人獨角獸“東南飛”,廣東到底有什麼?,歡迎閲讀。
4 月 1 日,廣東省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專題新聞發布會召開,會上發布并解讀了支持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的 12 條 " 幹貨 " 政策措施,推動廣東加快打造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高地。此前,摩根士丹利發布的全球人形機器人上市公司百強榜單顯示,超 10 家廣東公司上榜,全球 " 鋼鐵軀體 " 的進化競賽正被注入廣東加速度。
在深圳做機器人
下個單
1 小時内能對接到當地的傳感器供應商
東莞的精密加工廠
珠海的電機配套商
還有廣州的直播電商宣傳分發
機器人下線後
馬上就能到廣州的車間上崗
佛山的景點接待
香港的機場指揮
這,就是廣東人形機器人的巨大潛能!
2025 年之于人形機器人
就像十年前之于新能源汽車
" 造人運動 " 從 PPT 走到舞台、走向車間
許多科技圈大咖都斷言
人形機器人會像手機、汽車那樣普及
" 機器人就是未來最大的產業 "
如今
這場 " 鋼鐵軀體 " 的進化競賽正被注入東方加速度
今年 " 具身智能 " 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深圳乃至廣東省
都不惜建立百億基金托舉機器人產業發展
美國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發布的重磅報告指出
中國參與生產人形機器人的公司數量全球第一
在全球人形機器人供應鏈中
中國占據了約 63% 的份額
預測到 2050 年
中國這一市場規模将有 6 萬億元
報告還梳理了
全球人形機器人領網域上市公司百強名單
近七成都來自中國和美國
其中,中國獨占 36 家企業
美國在機器人的 " 大腦 "
也就是 AI 芯片和軟體等方面處于前沿
但在 " 身體 " 構造和整機集成上
中國有硬體制造和成本控制的顯著優勢
在執行器、諧波減速器等零部件上領先一步
具體到中國國内
人形機器人產業鏈
有着明顯的地網域分工和集群化特征
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三地
包攬了絕大多數企業
其中,北京公司擅長造 " 腦 "
長三角企業擅于造 " 身體 "
珠三角則湧現出一批優秀的集成商
也就是造整機
廣東上榜的 11 家人形機器人企業中
有六家都主要在集成領網域發力
占據全國上榜集成商的半壁江山
個中道理很好理解
廣東有完整的制造體系和豐富的應用場景
中國占據全球具身 AI 供應鏈 38% 的份額
而大灣區占據中國具身 AI 供應鏈的 55% 以上
所以廣東來做整機是 " 天賦異禀 "
舉個例子
廣汽、小鵬、比亞迪為啥來造機器人
因為約 60% 的汽車零件
可直接用在人形機器人上
反過來,人形機器人又能進廠 " 打工 "
完成汽車裝配中的非标工作
像小鵬的 IRON 人形機器人已投入使用
自研的 " 靈巧手 " 技術能在工廠實現高精度操作
廣汽的 GoMate 不僅能實現兩輪、四輪靈活切換
還能在安防、康養等場景中快速響應
優必選的 Walker S
也已經走進北汽和比亞迪的工廠
供應鏈和場景應用優勢
吸引了宇樹科技、智元機器人、雲深處等
一批明星企業
也相繼到廣東落子布局
產生科創獨角獸 " 東南飛 " 的現象
也難怪何小鵬能自信地説:
不只是機器人 " 七劍客 "
廣東未來兩三年可能會湧現出 " 七十劍客 "
随着人形機器人進入量產時代
未來一兩年的 " 新同事 "
現在也許就在廣州、深圳的某條產線上出廠自檢
到時候我們能與它們打聲招呼:
"Hello world,合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