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健康經驗:科學減肥是啥樣的?警惕兩種錯誤的方法,歡迎閲讀。
正确的減肥方式有哪些?聽聽航天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許美豔怎麼説。
不推薦長時間高強度運動
許美豔介紹,首先要排除自己是否存在器質性或病理性的疾病,這些疾病靠生活方式幹預是無法解決的,可能需要借助藥物來維持激素的代謝水平,或手術式來切除病灶,這種情況下就不能僅靠運動和飲食來解決。
排除疾病後,大部分人的肥胖基本都和生活方式、飲食習慣、運動習慣等有關系,找到影響因素并進行對應性的改善,比如吃飯的速度、睡眠的時間、抽煙喝酒這些實際都和肥胖有關系。但無論哪種減肥方式,包括手術或吃藥,想要維持體重,最後都離不開飲食和運動,飲食和運動是基礎。
" 也不推薦每天三四個小時的運動,運動強度過大對身體的損傷也是同步的,一些研究發現,每天累計運動時間不超過 2 個小時的效果是比較好的,如果超過兩個小時,其實是弊大于利的。" 在許美豔看來,減重通常是通過抗阻運動加有氧運動,其實也沒有必要每天花費很多時間專門去進行運動,可以将這些運動放到日常生活中去。另外,運動前的身體評估也十分重要。
忍飢挨餓不是合理的方式
許美豔指出,身體對食物的吸收率正常為 30%-50% 之間,如果長期處于飢餓狀态,身體會自動增加吸收率,這時盡管在忍受飢餓,身體吸收的能量并沒有少。而身體處于危機狀态,減少能量消耗,增加能量儲存,這樣也會影響減肥的效果。适度的飢餓感在減肥過程中是推薦的,即不感覺難受。" 減重的過程中,飲食也需要不斷調整,在醫院的門診,第一個月往往建議患者的重點放在運動和生活方式上,适應後再加入飲食結構的調整。減重方案最重要的是要落地,即患者能夠配合。"
反彈也是很多減重人群遇到的問題。許美豔指出,防止減重出現反彈,鞏固期很重要。即達到減重的目标後,最好要維持當前的生活方式一段時間,包括飲食和運動習慣。
許美豔介紹,減重前,門診通常會對患者的生活方式、以往減肥情況、心理因素、飲食習慣進行問卷調查;生化指标檢查,包括肝腎功能、尿酸等;血糖、血脂、血壓、甲狀腺功能等指标判斷代謝是否存在問題。另外,體脂率、腰臀比、身體成分等也是重點關注的指标。在減重的過程中,一個半月到兩個月進行一次復診,會對一些指标進行復查。
減重可從散步、慢走開始
對普通患者來説,在制定運動方案時,首先要看肌肉情況,對于肌肉量不夠的患者不建議進行大強度長時間的運動。一方面,因為肌肉量和基礎代謝率是相關的,如果肌肉量不夠,貿然提高基礎代謝率,就類似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硬體條件;另一方面,肌肉在運動過程中起到拉伸保護的作用,如果肌肉量不夠,貿然增加運動時長和強度,關節更容易磨損,發生炎症、酸疼等不适。
肌肉量不夠的患者一般建議先增肌:胳膊增肌,向上空舉,每次 5-10 分鍾,一天 2-3 次;下肢增肌,坐着将腿抬起向前繃直 10-15 秒,再放下,反復進行 5-10 分鍾;腰部增肌,可以做轉呼啦圈的動作,這些都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時間進行。
沒有運動習慣的減重人群,剛開始可以選擇散步,慢慢改成快步走,适應後再增加強度,如快步走加高抬腿。這樣的減肥方式可能速度比較慢,卻是比較穩妥的,不容易發生反彈,也不會對身體造成損傷。" 一些伴随心肺疾病的患者,或者大基數的患者,可能存在關節受限,在醫院的減重門診都會由康復醫學科的專科醫生制定運動方案,給予運動指導。" 許美豔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