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聲生不息·大灣區季》,情懷拉滿之後呢?,歡迎閲讀。
文 | 讀娛,作者 | 蒜香啫啫角
雖然沒有《歌手 2024》那樣開播即爆,不過《聲生不息 · 大灣區季》首期播出幾天,熱度仍然排在近期綜藝前列,可見芒果在拿捏市場這塊還是一把好手。
兩年前是香港回歸 25 周年,今年是澳門回歸 25 周年,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五周年,在這樣的時間節點推出《聲生不息 · 大灣區季》自然是特定的計劃,就像彈幕説的 " 正規軍下場 ",無論是嘉賓陣容還是音樂内容、舞美設計硬體配置等,節目确實呈現出了高标準、模板級内容的水準。
然而老生常談的是,我們到底還要拿多少情緒去懷念過去樂壇的輝煌,新生态的聲音、當下人們的期望究竟要怎樣融入到能受市場歡迎的内容中,高标準 " 正規軍 " 何時能夠給出一份答案?
情懷氛圍都拉滿,内容确實高标準
不得不承認,《聲生不息大灣區季》首期節目是能讓不少人被打動的。
從香港紅館到節目錄制現場,74 歲的校長譚詠麟説着過去也在唱跳《卡拉永遠 OK》,時間好像停在了某一刻,讓人随着音樂回想起過去的時光。陳慧娴在演唱《千千阙歌》後還送上了半首《夕陽之歌》致敬,背後視頻中梅豔芳的那句 "byebye" 也足夠讓人動容。
譚詠麟加陳慧娴的《講不出再見》,讓何炅都淚目;57 歲的周慧敏再次演繹《自作多情》,台上台下都被她的魅力再次征服;未能唱出《心淡》的容祖兒卻制造了一次綜藝中的全場大合唱,陳小春的《相依為命》也因應采兒的台下互動重現名場面……每個舞台表演都精準勾起港樂愛好者的某個回憶片段。
《聲生不息大灣區季》除了找來譚詠麟、陳慧娴、周慧敏港樂輝煌第一梯隊的前輩坐鎮,演唱那些影響了一代人的音樂,也讓時代親歷者來講述港樂發展中的點滴。譚詠麟講大前輩的光輝,曾志偉從側面描繪 " 四大天王 " 的努力,容祖兒介紹當下港樂新人的面貌,從舞台表演到講述,能看到時代中每位歌手的熱愛,也讓觀眾随着這趟港樂列車回想起了曾經的種種情緒與經歷。
擔心年輕觀眾無法共情,《大灣區季》也找來了李宇春周筆暢,以及新生代偶像李昊、黃子弘凡,由他們表演經典港曲留住非粵曲閱聽人和年輕用户的目光,配合有趣的後期花字,讓更多人通過這檔節目感受到港樂的魅力。
做情懷可以説芒果無人可比,在《大灣區季》中既有夠分量的歌手音樂人,也有精細恰當的選曲安排,配合頂尖的燈光舞美視覺,首期節目很輕易的就能攪動觀眾的情緒,哪怕不怎麼聽港樂的用户,也能從節目中每位歌手的表現與表達,被他們的堅持與熱愛打動。
包括《聲生不息港樂季》呼聲很高的衞蘭來到這一季,也讓觀眾感受到芒果對觀眾需求的在乎,因而他們也開始在彈幕上刷希望 xxx 能來。從滿足用户情懷需求的角度來看,《聲生不息 · 大灣區季》可以説堪稱完美了,整期節目有感動有歡笑還有知識涉入,但對于這檔節目也還是有一些不滿意的聲音,而這些聲音都指向了一點:港樂的未來。
懷舊這張牌好用但不宜多
在《聲生不息 · 大灣區季》先導片中就提到了 " 港樂已死 " 的話題,首期節目中對過去時代進行介紹與講述,似乎都在為過去的港樂做一個終結。同時,節目也借容祖兒之口,説出在當下這個巨星難產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小星星也能發光照亮天空,似乎這一季節目是想要為港樂的未來做出一些貢獻。
不過從首期内容來看,暫時沒有給新生代留出展現的空間。比如在節目 10 年代安排的舞台内容,衞蘭的《她整晚在寫信》、古巨基的《鑽石敗犬》、黃子弘凡的《心之科學》,雖然是非熱門歌曲,能夠起到一定推歌作用,但也都并非出自港樂新生代之手,而在 "10 年代 " 這個命題下,安排新人新歌可能更能體現當下港樂的狀态。
包括從第二期預告來看,節目定下了十場主題競演,第一個主題是香港電影原聲帶,從這樣的基調來看,懷舊、情懷也許才是《大灣區季》真正的主打。哪怕之後會有邀請新生代歌手做飛行嘉賓共演,但留給他們展現自我、讓新人站在聚光燈下的機會估計仍然不會充足。
這也是不少豆瓣評論、媒體評論提到的一點,盡管當下港樂的影響力遠不如曾經,但在《大灣區季》這樣的平台渠道上,港樂愛好者也還是希望看到一些新的聲音,看到新生代們為熱愛努力的成果。" 再來點新鮮血液,多給新人一點機會吧,港樂更需要年輕人去傳唱 "、" 邀請真正愛粵語歌仍在發行粵語歌的歌手,減少消逝的過去比重,一直都有人愛廣東歌,做些有趣的本地主題吧 " ……
港樂已經走出了輝煌時期是不争的事實,難產巨星的當下,港樂的未來發展除了音樂人在創作側努力,自然也需要在推廣上得到扶持,而對于音綜而言想要做到這一點确實是項挑戰,要讓新人、新歌能夠留住市場目光,就需要在内容上細致打磨,而非套路化的邀請大咖唱老歌不斷消磨市場的情懷。
在首期《聲生不息 · 大灣區季》中,讓不少觀眾眼前一亮的就來自于新鮮的街采環節,過去内地人跑去香港旅遊買買買,如今港人一周一趟來到内地消費娛樂,街采中他們聊着食物的物美價廉,周末來内地染發美甲,這種變化讓彈幕喊着 " 沒看夠 "" 再長一點 "。或許市場的這些聲音,也會反饋到内容制作的上遊,讓内容方意識到 " 見證新時代的變化 " 也是一個十足的看點,年輕人終歸更易被同代人的所思所想打動。
其實大家都明白,港樂沒有死,就像華語樂壇也沒有死一樣,只要還有人在創作,其生命就不息。因而熱愛港樂的人希望能夠在聚光燈下看到新的作品,熱愛音樂的人希望在音綜中聽到新的聲音,這是市場的需求與期望,也是綜藝内容方們應該給出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