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健康經驗:邯鄲殺人案 :兇手都是留守兒童,3個原因讓他們成為人間惡魔,歡迎閲讀。
近日,邯鄲三名初中生殺人埋屍的案件引發廣泛熱議,施暴者手段之殘忍讓人背脊發涼。據報道,三名初中生均屬于留守兒童。
為何留守兒童更容易墜入犯罪深淵?作為父母,面對孩子之間的攻擊行為,到底該怎麼辦?
01
挖坑埋屍、鐵鍬鏟臉,三名初中生殘暴殺害同班同學
" 他舅舅在現場看孩子遺體時發現,孩子的臉被鐵鍬鏟得面目全非。"受害者父親王先生在接受采訪時憤怒地説。
近日,河北邯鄲 " 三名初中生将同學殺害埋屍 " 的事件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事情發生在 3 月 10 日,三名初中生将同班同學王子耀騙至蔬菜大棚内,将其活活打死後将遺體填埋于坑内,最後用鐵鍬殘忍敲碎死者面部。
◎ 圖:微博截圖
警方稱,初步認定這是一起有預謀的犯罪案件,三名犯罪嫌疑人的主觀惡意極大。為了掩埋屍體,他們先後兩次在廢棄大棚中挖坑。
據網絡消息稱,犯罪嫌疑人在殘暴殺人後表現得異常冷靜,該吃飯吃飯,該上課上課,等到警方上門時還躺在床上玩遊戲,全程沒有慌張,甚至通過撒謊誤導刑偵方向,心理素質極佳。
三人的卑劣行徑引來網友的集體憤怒,人們感慨 " 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 "。
針對過往《刑法》中 " 未滿 14 周歲不負刑事責任 " 的條例,網友高呼" 絕不可讓‘未成年’成為罪犯的保護傘 "!
◎ 圖:微博截圖
關于青少年犯罪事件,這些年其實屢屢發生。
2004 年,黑龍江 13 歲男孩趙某侵犯同村女孩,獲釋後将女孩的母親活活殺死。
2016 年,廣西 13 歲男孩辍學後以流浪謀生,他将同村的三姐弟用石頭擊打致死,并抛屍廢井。
2019 年,大連 13 歲男孩蔡某将 10 歲女童誘騙家中,因強奸未遂将其殺害并抛屍綠化帶。
2021 年,陝西 13 歲男孩因不滿男童放鞭炮,将其殺害後藏屍。
青少年犯罪越來越常見,手段越來越惡劣。到底是什麼讓他們在天真無邪的年紀,淪為了人間惡魔?
02
留守兒童發生暴力行為更多
在各種少年犯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 " 主角 " 都是留守兒童。
數據顯示,我國留守兒童高達 6000 多萬,這些孩子分布在廣袤的農村裏,他們的父母迫于生計外出打工,不得不将孩子托付給老人代為教養。
在我們的印象中,留守兒童是弱勢群體,在人際關系中肯定是被欺負的一方,但在現實案例中,他們往往扮演着 " 施暴者 " 的角色。我國曾有學者研究,留守兒童發生攻擊暴力行為,比非留守兒童高 11%。
◎ 我國留守兒童高達 6000 多萬。圖:全景視覺
2010 年,廣西男孩韋某在 13 歲時将一名 4 歲男孩殘忍殺害,14 歲時将一名 6 歲女童傷至 10 級殘疾,19 歲時奸殺一名 11 歲女孩。
年僅 19 歲就已背負多條人命,可謂罪不容誅。有記者曾走訪韋某的家鄉,發現韋某是家裏的第五個小孩,母親很早就去廣東打工,三個姐姐早已出嫁,父親原先在村裏務農,不久後也外出打工。
這種不健全的家庭結構,會令留守兒童無法對家庭形成依戀關系,也難以獲得來自父母有效穩定的道德教育與約束,導致他們在道德上放任自流,最終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03
暴力媒體誘導少年墜入犯罪深淵
父母的長期缺位,讓留守兒童不得不尋找自己的 " 代理父母 ",而在信息大爆炸的年代,大眾媒體就充當了他們的精神撫養者。
如今,我們能在網絡上能接觸到數不勝數的信息,玩到各種各樣的遊戲。由于留守兒童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對是非的分辨能力不足,對規則與道德的認知薄弱,且自我控制力差,倘若不加以引導與監管,不良信息或會誘導他們将人性中的惡釋放出來。
◎ 圖:鋭景視覺
2012 年,湖南 12 歲男孩肖某因不服管教,殺害姑媽、表弟、表妹等三位至親。
肖某從小寄宿在姑媽家中,小小年紀就遊戲成瘾,且屢教不改。當年幼的表妹、表弟揚言 " 要将他打遊戲的事告訴爸爸 " 時,肖某便拿起水果刀将表弟表妹殘忍殺害,待親姑媽回來後,他又将屠刀揮了過去……
留守兒童作為模仿能力較強的群體,若長期觀看帶有暴力性質的視頻或參與暴力遊戲,會讓暴力元素在頭腦中形成很深的印象,讓他們對真實暴力情景產生脱敏。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只屬于虛拟世界的特殊思維模式,當自身受到威脅時,會更傾向于使用暴力來解決問題。
04
零共情的少年犯:殺害一條生命就像殺害一個物品
除了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暴力影視、暴力遊戲的影響外,留守兒童的犯罪行為還與他們的心理有關。
有心理學家曾對暴力犯罪者做過調查,發現他們的人格特征具有以下特點:多疑、固執、情緒不穩定、缺乏自信和自尊、人際關系差、缺乏同情心和責任感等。
而留守兒童的心理特征則有着相似性,如焦慮、抑郁、敏感、多疑、自卑、人際關系差、被遺棄感強等,他們更容易出現負性情緒表達受阻、積極情感體驗不充分等問題,也更容易出現抽煙酗酒、品行不端、性格偏激、兒童虐待、暴力攻擊、違法亂紀等行為問題。
◎ 圖:全景視覺
有研究顯示,留守兒童的共情能力顯著低于非留守兒童。比如有的施暴者犯罪後還能淡定生活,在于他們已處于 " 零共情 " 狀态,殺害一條生命對他們來説就像殺害一個物品一樣簡單。
而深究這些陰暗心理背後,則與留守兒童缺乏家庭關懷與情感支持有關。當無法在家庭中獲得關愛時,幼小的心靈就容易埋下偏執暴力的種子。如《少年的你》中的魏來,在家庭中遭受父親的冷暴力,便通過在學校中欺凌同學來獲得滿足感。
【寫在最後】
留守兒童問題,是社會面臨的一大難題。他們屬于弱勢群體,但同時又是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一個孩子一旦走上歪路,釋放了惡意,将會面臨更為可怕的局面。對待留守兒童,父母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關愛與管教,學校和老師也要注重他們的思想道德教育。
作為父母,面對同學之間的攻擊現象,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孩子,避免悲劇的發生呢?
首先,家長要重視孩子在生活中的每一個變化,學會識别孩子受欺負的迹象。邯鄲初中生殺人埋屍案中,受害者父親曾説過孩子有段時間排斥上學,以為是玩心重就沒在意,等到孩子出事後,他才意識到那是求救信号,可惜一切都太遲了!
因此,如果你的孩子出現逃課、不愛學習、成績下降、回避社交、抑郁焦慮等現象,一定要提高警惕。
◎ 圖:123rf
其次,對待孩子家長要避免漠視與疏忽,應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關心孩子的日常生活,與孩子培養感情、建立情感連接,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是自己堅強的後盾。
再次,家長要鼓勵孩子交更多的朋友,教會孩子人際交往的技巧,因為擁有良好社會關系的孩子,被霸凌者盯上的可能相對較低。同時,家長要保持和孩子同學、老師的良好聯系,預防欺凌行為的發生。
最後,家長還要教育孩子霸凌别人是一件可恥的事情,但如果有人欺負自己,一定要學會自保。
作者|楊美雲
編輯|深深
封面|鋭景視覺
首圖|123rf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