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看完《沙丘2》,只想説我們也有自己的沙蟲!,歡迎閲讀。
《沙丘 2》正在熱映,大家去看了嗎?除了極致的沙丘美學畫面,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厄拉科斯星球沙漠裏的巨大沙蟲了。
其實地球上也有沙蟲,只不過體格沒那麼龐大,而且還是人類的盤中美味。
沙蟲鮮美堪比天然味素
沙蟲,正式名稱方格星蟲。屬于星蟲動物門,長約 10-20 厘米,體表光亮無毛,一般為亮肉粉色,管狀的體壁上縱肌和環肌相互交錯形成網格狀紋路,這也是方格星蟲名稱的由來。
方格星蟲(S. nudus)丨 wikimedia
沙蟲栖息于温暖海網域的潮間帶或泥沙質海底,漲潮時鑽出攝食,退潮後則藏身洞中,受到擾動時會迅速縮回沙洞深處,因此不易采挖。沙蟲在我國主要分布于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和台灣沿海,其中,尤以廣西北部灣北海市出產的最為著名,因此方格星蟲也被稱為 " 北海沙蟲 "。
漁民在采挖沙蟲丨 bbs.beihai365.com
沙蟲在低温季節會潛入泥沙中,只有每年的五月至十月間才會在灘塗上現身。它們對生存環境十分敏感,因此也被譽為" 環境标志生物 "。由于近年不合理的濫采亂挖,譬如用高壓水槍采捕,加之生存環境的污染,使得沙蟲野生資源大幅下降,即使人工養殖技術已比較成熟,沙蟲的價格也依然節節攀升。
剛采挖上來的鮮活沙蟲丨 bbs.beihai365.com
沙蟲的鮮美滋味源于體内富含的多種氨基酸,沙蟲幹體氨基酸含量高達 60% 左右,尤以谷氨酸的含量最高,約占幹重的 15%-20%,俨然就是 " 天然的味精 "。沙蟲憑借其絕美的味道和脆嫩的口感被眾多食客所推崇,在調味品還不勝行的曾經,成為給菜肴提味增鮮的制勝法寶,以極致的鮮美滋味撩撥着人類清純的味蕾。
清炒沙蟲丨 Flickr
沙蟲既可以鮮食也可以制成沙蟲幹,在閩南,傳統的沙蟲做法包括清炒、清蒸、油炸、煲湯或煲粥。這類本身鮮美的食材通常都與清淡食材比如西芹、蘿卜、菜心等配搭,處理方式更是避繁就簡,突出的就是其清脆細嫩的原本滋味。
蒜蓉蒸沙蟲丨 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土筍富含膠質
沙蟲有個遠方親戚,更有名氣一點,那就是土筍。一提起土筍,很多人便會立刻聯想到閩南地區的著名小吃 " 土筍凍 ",沒錯,它就是以生長在灘塗地帶的土筍為原料做成的。" 土筍 " 其實是一種低級的海洋底栖生物,它們是屬于星蟲動物門的可口革囊星蟲,現在一般稱為弓形革囊星蟲。
弓形革囊星蟲(P. arcuatum)丨 wikimedia.org
土筍在我國東南沿海俗稱海丁或泥釘。它們身體呈管狀,直徑如手指一般,長約 6-10 厘米,體表灰褐色或淺黃褐色,周身遍布不完整的鈎環,吻部細長如火柴梗,可以自由伸縮和膨脹,末端生有密集的深色乳狀凸起,細看不可名狀。
著名的 " 土筍凍 " 丨 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土筍栖身于沿海灘塗約 10 厘米深的泥沙中,種群密度較大,每平米至多能有百餘條。產地居民食用土筍的歷史十分悠久,據《閩小記》中記載:" 閩人常食土筍凍,味甚鮮異,但聞生于海濱,形似蚯蚓,即沙噀也 "。土筍凍的做法據傳起源于福建泉州,歷史上最出名的產地要數晉江安海。
洗淨後的土筍丨 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土筍凍的傳統做法是:将鮮活的土筍放入清水中浸泡,待其吐淨泥漿後,鋪在石板上碾壓破肚,接着洗去殘餘的雜質,再放入鍋中加清水猛火旺煮片刻,最後連同土筍和湯汁舀起倒入碗中冷卻成型即可,和制作皮凍的原理相似。
晶瑩剔透的土筍凍丨 123rf.com.cn 正版圖片
土筍凍色澤晶瑩剔透,口感鮮彈爽滑,透着股淡淡清鮮,一般配上醬油、甜辣醬、陳醋、芥末或是蒜蓉同食,早已成為了風靡一地的街頭小吃。土筍還适合涼拌或是和油葱、韭菜花一同清炒,淋上香油,撒上蒜碎,入口鮮脆有嚼頭,還真對得起它中文名的 " 可口 " 二字。
涼拌土筍丨 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作者:薩爾茨堡的魚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