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負增長的社融,也是“擠出水分”的社融,歡迎閲讀。
近日公布的 4 月金融數據中,社融規模減少 1987 億元,這一數據低于市場預期,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從另一角度看,這種 " 擠水分 " 的社融,實際是市場的自我淨化,有助于去除短期投機行為,迎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
新增社融出現負增長的原因存在 " 技術性 "。其中,未貼現銀行承兑匯票的大幅減少和政府債券融資的負增長是兩個主要因素。
未貼現銀行承兑匯票歷來波動較大,且受到季節性和行業特點的影響,其變化不能完全反映整體經濟趨勢。而政府債券融資的負增長則與今年的特殊性因素有關,如去年增發國債的支出、專項債結餘以及特别國債轉移資金等。
然而,這種下滑并非完全消極。從某種程度上説,它是對前期信貸衝量和資金套利行為的一種糾偏。在貨币政策寬松的背景下,部分資金可能流向了短期投機領網域,而非實體經濟。這種投機行為雖然短期内能帶來一定收益,但長期來看并不利于經濟的健康發展。
此外,社會融資規模總體仍保持平穩增長。4 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長 8.3%,依然明顯高于名義經濟增速,這表明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并未減弱。
社融與廣義貨币(M2)往往被視為 " 硬币的兩面 "。作為硬币的另一面,M2 增速放緩也與 " 擠水分 " 息息相關。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加大對資金空轉套利、銀行手工補息等行為的規範,擠出部分虛增的存貸款水分。但實體經濟的資金供給沒有出現根本性改變,且短期内 " 擠水分 " 的效應也使得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更實、效率更高。
對于 " 增速放緩 " 要減少執念。央行一季度貨币政策執行報告已經提示,要科學認識信貸增長和經濟增長的關系,轉變片面追求規模的傳統思維,盤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資源。這意味着未來信貸社融有可能少增,但這也是一種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的過程。
存量盤活帶來的融資增速下行未必不是好事,這有助于調整經濟結構,讓信貸回歸市場真實需求,從而維護銀行息差水平,增強抵御風險能力。
在當前數量調控和價格調控并用的貨币政策框架下,社會融資規模總量指标雖然是衡量金融支持情況的一個重要觀察角度,但随着直接融資的加快發展和金融深化,衡量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指标也可能結合形勢變化相應調整優化。
當然,除去 " 技術性 " 因素。實體融資需求也有待進一步激活。這需要财政政策和貨币政策 " 兩手 " 寬松的呵護,從增加供給更多轉向提升消費需求,着力發揮政策合力,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強度,持續釋放經濟内生潛力。
未來,萬億超長期特别國債和地方債加快發行,也将對社融增速形成有效支撐。同時,總量貨币政策工具存在寬松的空間,降準對衝政府債券發行存在可能性。
從近期外貿增長和物價水平穩步回升等宏觀數據來看,經濟的回升向好态勢已有迹可循,部分金融數據回落并不代表經濟走向。
我們有理由相信,随着貨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協調配合以及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中國經濟将繼續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态勢。
北京商報評論員 嶽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