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花旦頻出,95後青衣“斷層”?,歡迎閲讀。
"
花旦甜美可人,當下更像流量與人氣的代名詞,偏向凸顯外形優勢來匹配角色。而青衣大多長了一張有故事的臉,角色容量更豐富,戲路更寬闊。
"
撰稿:申敏
大眾審視内娛演員時,往往喜歡貼标籤分類,以快速啓動腦内識别系統。如果説偶像派、實力派是從演技角度貼關鍵詞,新生代、中生代是從年齡維度劃出界限。那麼對女演員給予的花旦、青衣稱号,則是從戲曲行當延伸而來的概念。
天真活潑、恬靜娴雅兩種氣質,奠定了花旦、青衣大相徑庭的基調。無關年齡,這由女演員底色決定。就拿暑期檔連播三劇的任敏來説,《追光的日子》《玉骨遙》《歡顏》題材迥異,她扮演的角色雲泥之别。身為 95 後雖閲歷有限,卻依舊能憑演技展示多面性,顯露青衣潛質。
天賦固然重要,但對角色内核拿捏的本領,與演員可塑性挂鈎。放在影視行業語境,打破外形限制,把自己藏于角色後并實現兩者融合,是青衣的表征之一。換言之,青衣長了一張有故事的臉,角色容量更豐富,戲路更寬闊。
而花旦甜美可人,當下更像流量與人氣的代名詞,偏向凸顯外形優勢來匹配角色,表演可塑性可持續挖掘。
在觀察女演員生态時,會發現 70 後、80 後、90 後三大年齡段女演員中不乏青衣代表。比如殷桃、周迅、袁泉、秦海璐,孫俪、倪妮、熱依扎,以及近年通過正劇拓維的李沁、金晨。
可望向 95 後、甚至 00 後女演員,青衣選手寥寥,似乎開始青黃不接。這些 Z 世代女演員裏的大部分都不約而同走上花旦這一 " 飛升路徑 ",唯有 " 少數派 " 投身各類題材去打磨演技。95 後青衣為何會斷層,下個接班人又在哪?
戲路分化,選人氣 or 演技?
戲路,是直觀窺見演員發展歷程的一面鏡子。筆者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多位 95 後、00 後女演員,包括跨界表演賽道的女愛豆,以她們出演的影視作品為參考坐标,大致劃分出花旦型、青衣潛質型兩大陣營。
花旦型 95 後女演員,不論童星出道、半途易轍,抑或拿着科班資格證入局,一般都主攻古偶現偶,在古裝 + 仙俠 / 言情 / 武俠、校園、青春、甜寵等細分題材積極發力。這些劇中有些角色本色出演即可,不僅有題材紅利,還因契合網生代審美,破圈率較高。
趙露思甜寵起步、強勢崛起,從《傳聞中的陳芊芊》圈層爆火到後來聯手楊洋、吳磊主演 S+ 級古偶《且試天下》《星漢燦爛》,完成事業 N 級跳。
虞書欣更是深耕偶像劇領網域,作品列表幾乎清一色的同類劇。已播的有《下一站是幸福》《月光變奏曲》《蒼蘭訣》《兩個人的小森林》,待播劇《仙劍六祈今朝》《永夜星河》《雲之羽》也都打着古偶印記。
周也與侯明昊搭檔《護心》,貢獻了古偶劇女主首秀,庫存《很想很想你》《為有暗香來》《别對我動心》也都主打愛情牌。田曦薇手握《卿卿日常》《大奉打更人》《田耕紀》《半熟男女》,要借偶像劇紅利進階的意圖呼之欲出。
但同質化戲路鏖戰迭起,有人實現階層躍升,有人加速口碑滑落。從愛豆跨界表演的花旦型 95 後女演員,因身份轉換水土不服,首當其衝成為大眾熱議焦點。在多部女頻劇擔主的楊超越,和頂流肖戰合演大 IP 男頻劇《鬥羅大陸》的吳宣儀,都陷入過争議漩渦。
戲路窄化,是花旦型 95 後女演員面臨的最大瓶頸,将紅利題材作為進階利器的同時,舒适區困境伴随而來。觀眾審美疲勞以至于一些原地踏步的 95 花風評下降、作品僅粉絲可見。當扛劇能力削弱,資本便不願下注,難免影響後續資源和事業發展。
"
如果説 95 後花旦秉持用短平快思維最大化提振人氣的生存法則,那麼具有青衣潛質的 95 後女演員則更多以演技突圍,通過斬獲獎項來提升實績含金量,繼而轉化為晉級籌碼。劇集、電影都是她們活躍的舞台。
"
憑借青春片《悲傷逆流成河》打響名氣的任敏,在《追光的日子》《玉骨遙》《歡顏》三部熱播劇裏,穿越古今诠釋了三種色彩的人物——堅韌倔強的學霸任真、純真善良的赤族郡主朱顏、堅守信仰的民國女學生仰止。
她在基調或輕或重的題材中,跟多元化角色碰撞,釋放出 " 随人賦形 " 的演技,錘煉可塑性。因出演《清平樂》,任敏獲得第 27 屆白玉蘭獎最佳女配提名,官方蓋章,為演技背書。
00 後女演員裏顯現青衣潛質的,有文淇、張子楓。兩人都擁有主流獎項加持的高起點,且出演作品類型極為豐富。前者既能扮演暗黑蘿莉,又能在生活劇裏跟年上組出火花四濺的 CP,還在懸疑劇裏充當腦力或武力擔當。後者僅憑一部《我的姐姐》,就雙提百花獎、金雞獎最佳女主,并摘得華表獎優秀女演員獎桂冠,成為獲此殊榮的首位 00 後女演員。
從市場角度而言,花旦型 95 後女演員呈現了符合大眾預想的叙事,為影視劇發揮商品屬性助力;而青衣型 95 後女演員則承載了豐富大眾審美的功能,化身為影視劇藝術價值的放大器。
演員與作品方向不同,注定了 95 後花旦和青衣這兩大群體的基數有别。好走的路自然擁擠,難走的路自然人少。加之演員聲量差别,演變出花旦眾多、青衣寥寥的景象。
戲路分化,是演員在人氣和演技間做選擇題。這不止導致實績差别,還決定了輿情走向。盡管 95 後花旦、青衣都會跟流量生合作,也都會掀起粉圈驚濤駭浪,但矛頭的指向卻截然相反——前者多被吐槽演技,後者多被攻擊顏值。
這種割裂的輿論現狀,從側面反映了花旦與青衣的各自 " 枷鎖 "。如果説兩者都面臨着外界凝視的桎梏,那麼 95 後花旦更多以形象去迎合異性審美與世俗規訓,而 95 後青衣要面對的指摘、往往出自于某些復雜心理,甚至淪為隔空雌競的犧牲品。
生長土壤,花旦與青衣的分野
95 後女演員的成長土壤,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她們的發展現狀。在造星鼎盛的流量時期,85 花、90 花踩中時代風口扶搖直上。若以 2014 年流量元年為起點來看,彼時的 95 後女演員,年齡上限才不過 19 歲。擔主的表演機會有限,意味着她們在早年難以吃到流量時代紅利。
可當資本入主影視圈并用簡單粗暴的公式打造出一個個所謂爆款,演員借此飛升時,進入 20 歲 + 花期的大部分 95 後女演員開始積極擁抱 " 造星利器 ",投身偶像劇紅海。
不算跨界愛豆,在花旦演員中虞書欣、趙露思兩人的崛起軌迹具有一定代表性,折射的正是前幾年最為盛行的兩大造星模式。
前者憑熱門網綜《青春有你 2》出圈,後者憑黑馬爆款網劇《傳聞中的陳芊芊》進階,兩人同時在 2020 年跻身流量花,并在之後三年通過輸出《蒼蘭訣》《兩個人的小森林》《星漢燦爛》《偷偷藏不住》等古偶現偶鞏固地位。
虞書欣、趙露思的甜妹外形,讓其在攻占偶像劇賽道時擁有先發優勢。可這種鮮明的辨識度,也在某種程度上為她們貼上花旦的标籤。以至于當嘗試新題材時,大眾接受門檻較高,為日後轉型提升難度。
虞、趙的優劣勢,也是大部分花旦型 95 後女演員面臨的。除非頭部,否則會因撞型,在偶像劇領網域選角的可替代性較強。相較之下,有青衣潛質的 95 後女演員,走的是另一條路。
包含現實底色的 " 青春 +" 題材影視作品,成為突破口。少女感和閲歷等硬體,都讓她們與特定題材極為匹配。重點是,那時正值青春文學席卷大小螢幕,電影劇集兩種藝術載體為她們搭建了表演出口。
可是,以磨煉演技為導向選擇偶像劇之外的題材,由于劇集與演員閱聽人錯位,又容易導致走青衣路線的 95 後女演員作品口碑強但人不火的現象。哪怕《漫長的季節》爆火,對李庚希的加持也相當有限,甚至因跟老戲骨、實力派對戲,被觀眾質疑演技——即便她的表演在同輩裏已算優秀。
跟前輩比,95 後女演員也顯然是表演豐富性被弱化的一代。70 後、75 後乃至 80 後女演員,在影視行業百花齊放的年代書寫了自己的事業黃金期,摘得多個權威影視獎項桂冠。
可流量元年後,影視行業秩序擾亂,制播產業鏈重塑。話語權轉移代表視頻平台對内容的布局策略,在根源上左右着這代女演員的生存環境與戲路方向。尤其與平台以各種形式 " 綁定 " 的 95 花,更是在花旦路上越走越遠。
經紀公司這只幕後推手,對藝人的事業規劃和能提供的資源,也推動了花旦與青衣的分野。任敏出演經紀公司光線出品的電影《悲傷逆流成河》走紅,之後又演了頭部視頻平台和知名影視公司的主控作品,邁向青衣之路。
李庚希被徐靜蕾創立的鮮花盛開招入麾下,打通京圈人脈資源,拿下華策、新麗、檸萌和優愛騰的多個好餅,對鍛煉演技大有裨益。但打造青衣的經紀公司,大都為市場頭部玩家,二八定律注定了資源分配不均,花旦誕生概率更大。
95 後花旦與青衣的事業軌迹,還受到大眾與時俱進的審美和對内娛藝人态度的影響。95 後、00 後女演員屬于 Z 世代,生活在網絡興盛時期,社交平台多點開花觸發了多元化營業模式。
一些 95 花為提高或保持人氣,往往采取刷屏式營銷,不僅下場玩轉抖音、小紅書,還常衝上熱搜。這種較密集的曝光頻率如雙刃劍,吸引大眾注意力的同時,也容易模糊演員的樣貌,有時更會因粉絲和路人交鋒影響路人盤。于是花旦常被推到風口浪尖,接受大眾對演技和扛劇能力的嚴苛審視。
95 後青衣站在了 " 熱鬧 " 的背面。沒有作品問世的大多數時候,她們不會變成熱搜常客出現在大眾視野,保留了一定神秘感,路人緣不會崩塌。作品是 95 後青衣與觀眾交流的橋梁,這也是她們大多能用演技征服觀眾的原因。
花旦轉型青衣,有何訣竅?
一個值得玩味的現象是,流量小生中尚有如易烊千玺、吳磊之類少數演技與流量并存的人,可 95 後、00 後女演員裏幾乎沒有這樣的存在。人氣與演技的悖論,映射出後者更為殘酷的生存環境。
雖然 95 後花旦和青衣生态位迥異、各有長短板,不過回歸演員本質,從長期來看,青衣的生命力明顯比花旦更長遠。因為花期有限,觀眾口味在進步,木頭美人味同嚼蠟,鮮活演技沁人心脾。
好演技或者説強可塑性是走青衣路線的充要條件。縱觀 70 後 -80 後青衣,無不是角色駕馭能力極強,一人千面,在熒屏留下多個經典人物形象。斬獲飛天、白玉蘭、金鷹大滿貫視後的殷桃、孫俪,出道處女秀将金 . 馬、金像兩座最佳新人獎杯收入囊中的秦海璐,橫掃電影界電視劇界各大獎項的周迅,都是代表。可見青衣在國劇獎項中幾乎占了半壁江山,成為影視行業的中堅力量。
青衣不設限、沒有舒适區,她們能用每個新角色打破或颠覆觀眾的已有認知。從小青衣成長為大青衣,演技正是關鍵驅動力。
周迅拍《李米的猜想》,用 7 場哭戲貢獻了教科書式演技,把陷入愛情迷宮的癫狂女性刻畫得惟妙惟肖,讓人忘了她曾是《大明宮詞》裏聰慧驕橫的太平公主。
被稱為 " 小周迅 " 的任敏,首次出演仙俠劇《玉骨遙》靈氣逼人,飾演的朱顏與另一部同時播出的《追光的日子》裏的任真判若兩人。《玉骨遙》中那幕跟既是師父又是愛人的時影訣别的哭戲,拍了兩天,體能消耗極大,任敏真情實感一遍遍哭,險些喘不上氣,表現出好演員的專業素養和旺盛的創作欲望。
有些 95 花近年釋放出想改變的信号。如趙露思、關曉彤演了現實題材劇《胡同》,宋祖兒演了家庭劇《喬家的兒女》。她們中的大多數在這類接地氣的劇裏,并未展示驚豔演技。
影視行業正回歸内容為王的正軌,項目需求端與演員供給端的缺口,凸顯了對青衣型女演員培養的重要性。令人欣慰的是,當從業者沉下心打磨精品,演技派年輕演員的表演機會也會相應增多,利于發掘青衣接班人。
誠然,市場需要伯樂慧眼識珠,但千裏馬的自我修煉同樣必不可少。從待播作品題材看,任敏、文淇、張子楓走在了前列,繼續解鎖新角色給觀眾帶來新鮮感。值得一提的是,花旦與青衣的界線并非絕對不可攻破。轉型成功的趙麗穎,便是典型案例。
前人示範,95 花應從中汲取啓示。先腳踏實地拍好每部戲積累表演經驗,日常多鑽研,再循序漸進跟随自己的成長階段選擇适合并能掌控的題材與角色類型,逐漸拓寬戲路,練就核心競争力。切忌為了轉型而硬轉,否則易被反噬。
結語
年輕演員的競争态勢已愈發激烈,每個參與者都需快速在排位賽中占領高位。不然市場是現實的、環境是殘酷的。命運握在自己手裏,與其空喊逆天改命的口号,不如着眼當下,專注表演。把表演當成真正的事業,迭代出新生命力,通往優秀演員的彼岸。
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