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仰望 U8 售價公布:109.8 萬元,給你純電時代的「V12」,歡迎閲讀。
從 1 月 5 日發布算起,已過去了 9 個多月,在這一段時間裏,比亞迪為仰望品牌舉辦了一輪又一輪的發布會和溝通會,抹除了我們心裏一個又一個的問号。
今晚,仰望終于走完了最後一步 —— 公布上市售價。
109.8 萬元,這是仰望 U8 豪華版的最終價格,和預售價一模一樣。
經過 9 個月的傳播,仰望 U8 的外觀、内飾、配置,相信大家早已熟知,不必過多贅述,今天我們從技術、品牌、市場三個角度,來好好聊聊這輛仰望 U8。
純電時代的 V12
大排量 V 型發動機一直是傳統豪華品牌的一項重要護城河和象征,高性能、高效率、高順暢性的發動機需要極高的技術水平和精巧的制造工藝 —— 這是僅有的幾家豪華車企才具備的能力。
但随着電動化浪潮的衝擊,這道門檻不再高聳,各大豪華車企也開始思考,什麼才是「純電時代的 V12」?
目前的「版本答案」,是四電機。
BMW 的 M 部門最近就祭出了一輛特殊的 i4,不出意外,它将成為 BMW 下一代性能車的基礎。
▲圖片來自:Autocar
從 Autocar 的諜照攝影師捕捉到的畫面來看,BMW 對一輛 i4 M50 的底盤進行了調整,輪距顯著加寬,目的是為了塞下四台輪邊電機,這些電機由一個全新的 xDrive 四輪驅動系統進行控制。
BMW 在新聞稿中寫道,這種新的驅動系統「為我們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此外,M 部門負責人 Frank van Meel 也确認,下一代 M3 将會是一輛「瘋狂」的四驅純電轎車。
另一豪強奔馳在四電機上同樣有所布局,加入了四台輪毂電機的豪華越野車型 EQG 有望在 2024 年問世。可見,要想在新能源時代掌握高端新能源汽車性能定義權,易四方,仰望不得不做。
高端汽車品牌的誕生,一定是伴随着頂級核心技術的成熟,超級技術造就高端品牌。
在董事長王傳福看來,技術始終是比亞迪的根本。「比亞迪在過去的 20 年發展裏,研發團隊人員多達 49000 人,專利 26000 個」。雖然比亞迪也曾喊出「中國汽車在一起」這種略顯虛無的營銷口号,但不可否認的是其領先行業的技術實力。
1997 年,為提高我國的科技持續創新能力,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原國家科技領導小組決定實施「973 計劃」,比亞迪正是該計劃的完成部門之一,他們交出來的作業,便是多電機的分布式驅動。
比亞迪成功在 2015 年應用了四輪電動輪分布式驅動大客車整車控制系統,用他們的電動大巴,橫掃歐美及日本市場。如今,比亞迪在制造輪邊電機上積累多年的經驗,終于在乘用車上得以發揮。
▲比亞迪大巴行駛在英國街頭
仰望 U8 上的易四方動力架構可以通過四電機獨立驅動、獨立分配扭矩,從而更精細地控制車身姿态,群眾們喜聞樂見的「坦克掉頭」,以及 120km/h 高速爆胎事故下穩定的車身姿态控制,便是最好的證明。
極致,是豪華品牌的共性
硬派越野車是一個強技術類的產品,但技術上的領先,普通消費者通常難以感知。有幸的是,通過易四方,仰望 U8 獲得了兩個能夠霸占各大微信群聊的能力。
一個是上面提到的「坦克掉頭」,另一個就是它的應急浮水能力。
上周,一位自稱提了仰望 U8 的「賴總」向他人吹噓「仰望 U8 能當船開」的聊天截圖在社交媒體平台廣泛傳播。這位賴總甚至説,仰望 U8「過虎門大橋都不用給過橋費」。
當然,這只是一場鬧劇而已,仰望 U8 不能當船開,同樣也得老老實實交過橋費,但從應急的角度來看,仰望 U8 的浮水能力确實值得稱道。
基于整車及核心零部件的密封性優勢,配合易四方的控制能力,仰望 U8 豪華版可以實現浮水 30 分鍾,并可實現車輛的前進和方向控制。
你也許會説,這功能可能一輩子都用不了一次,但在應急浮水背後,反映的是比亞迪對于「極致」的追求。
關于仰望,王傳福曾説過這樣一番話:
未來,仰望品牌将率先應用眾多比亞迪集團的頂尖技術,基于極限的駕駛場景,為用户提供極致安全、極致性能、極致體驗。
盡管「船夫哥」的説法比較籠統,但可以發現,追求極致一直是豪華品牌的共同特征。任何一個豪華品牌的產品,都至少擁有下面的其中一項特性 :
極致的性能;
極致品質;
極致的奢華感。
仰望品牌則在這些基礎上橫向拓寬了一個維度 —— 極致安全。獨立驅動的四電機和整車的深度融合,為仰望 U8 帶來了極高的安全冗餘。
以轉向系統為例,在轉向系統失靈的情況下,仰望 U8 同樣可以通過左右側電機的輪速差來實現掉頭,轉彎半徑小至 12.5 米。
在縱向維度的加減速上,仰望 U8 也具有充足的安全冗餘。即便制動系統失效,其四台電機可以提供最高 1 個 G 的制動力。另一方面,即便是損壞了一台電機,U8 也能正常行駛。
▲仰望 U8 後電機總成
比亞迪副總裁楊冬升在發布會中透露,為了達成仰望 U8 的極致安全,比亞迪的 3000 名研發人員花費 4 年的時間,用 300 多輛測試車輛完成了 100 多種極端的產品測試。
其中最令人震驚的是測試車輛的數量,雖知比亞迪财力雄厚,但 300 這個數字未免有些過于誇張。為此,董車會向一名比亞迪内部人員進行求證,對方表示該數字屬實,整個開發周期的确用了 300 多輛測試車。
如此看來,極致的安全同時也意味着極致的成本。
仰望 U8 的高成本同樣體現在其豪華科技座艙與高精感知能力上,12.8 英寸星河曲面屏、雙環抱星環座艙、70 英寸 AR-HUD 抬頭顯示、丹拿鉑金證據音響、508Tops 的英偉達 Orin 芯片…… 不一一列舉,總之應有盡有。
但對于比亞迪來説,如何含蓄地體現豪華,還是需要學習的一項課程。功能性、美學、奢華感三者之間的平衡,是傳統豪華品牌和仰望最大的區别。
不過,仰望這麼做,或許也有它的理由。
畢竟傳統豪華品牌早已建立了完善的品牌形象,不需要太多浮于表面的奢華來證明自己,我們只能希望,仰望能夠早點迎來屬于它的品牌光環。
全能車企的誕生
當 109.8 萬元的價格出現在發布會螢幕上時,比亞迪正式晉級為涵蓋所有價格區間的全能車企。
如今的比亞迪集團,可以通過比亞迪、騰勢、方程豹、仰望這幾個處于不同價位段的品牌,來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這為比亞迪帶來了兩大好處。一來,比亞迪可以将入門級產品的用户逐步引導至利潤率更高的中高端產品,實現更高的客户粘性。其次,不同價位段的品牌能夠形成更完善的產品組合壁壘,鞏固市場地位。
更可貴的是,比亞迪憑借仰望品牌建立起的精神圖騰以及強大的文化自信、技術自信、品牌自信。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大眾集團?
随着電動車行業競争日趨激烈,比亞迪的多品牌戰略必将經受更大考驗。但只要要平衡好不同細分市場的需求,避免品牌定位失焦、混亂,比亞迪大概率能夠在激烈的競争中占據有利地位。
參考資料:
[ 1 ] BMW M testing quad-motor EV prototype-Autocar
[ 2 ] 如何看待比亞迪仰望這款高端車型?- 知乎 @彼方説 Windy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