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你每喝一杯霸王茶姬,張俊傑就拿到對抗星巴克的20元錢,歡迎閲讀。
最另類的奶茶,成了賺錢效率最高的奶茶。不是咖啡的 " 咖啡 ",成了最像星巴克的中國公司。這都是霸王茶姬的故事。
據招股書顯示,在 2024 年的中國市場,霸王茶姬單店月均交易額達到 51.2 萬元,單店月均出杯量約 2 萬 5 千杯。粗略計算,每杯奶茶賣到了 20.48 元。考慮到它除了奶茶還賣一系列周邊產品,這個數字實際要低一點,但對比整個行業,也是相當高了。
這讓它站穩高端市場,并以 6440 家的門店數量,成了中國現制茶飲高端市場規模最大的一家。
也賦予它更高的利潤。雖然在加盟模式下,這 20 多元有一部分留在了加盟商的口袋,但霸王茶姬俨然成了賺錢效率最高的頭部奶茶。蜜雪冰城的利潤率是 18%,霸王茶姬有 20%。
更進一步看,這還給了霸王茶姬跟奶茶同行以及星巴克們争搶生意的底氣——尤其是星巴克。霸王茶姬之所以能夠在奶茶紅海實現逆襲,正受益于星巴克的啓發,做出了最像咖啡的奶茶生意。
西化的中式茶,像素級對标星巴克
雖然茶飲品牌都在發力咖啡市場,但一般都把奶茶和咖啡分開,而霸王茶姬直接用做咖啡的思路做奶茶。
在它的上市招股書中,"coffee" 出現 19 次。面對海外投資者們,霸王茶姬明确指出,自己受到國際連鎖咖啡店的啓發。雖然品牌本身取了一個非常有中國傳統文化内涵的名字,但霸王茶姬的產品卻非常西化。
" 茶拿鐵 ",聽着就像咖啡一樣。而這正是霸王茶姬的招牌。
2024 年,霸王茶姬一共拿下 295 億元 GMV,同比大增 173%。在中國市場,單店月均賣茶 25099 杯。以交易額統計,其中約 91% 都歸因于招牌茶拿鐵。而以伯牙絕弦為首的三款核心產品,就貢獻了六成。
霸王茶姬核心菜單 圖源:招股書
伯牙絕弦是霸王茶姬最标志性的產品,截至 2024 年 8 月,其累計銷量超過 6 億杯。對很多人來説,這款茶也最能體現霸王茶姬的特色。
首先是口感獨特。伯牙絕弦用茉莉雪芽作茶底,搭配新鮮牛奶,形成了豐富的味覺層次。相比傳統的奶茶更有茶味,也更清爽。
再就是比一般奶茶更提神醒腦。據一些評測換算,伯牙絕弦的咖啡因含量與星巴克相當。不少消費者都曾反饋,喝霸王茶姬比喝咖啡更讓人睡不着覺。
而把奶茶咖啡化,正是霸王茶姬最另類的地方。當同行們在奶茶世界裏跑馬圈地,霸王茶姬創始人張俊傑卻要 " 像素級對标星巴克 "。
不只是咖啡因含量的相似,還有產品策略的相似。
奶茶品牌往往有很高的上新頻率和豐富的產品 SKU,但霸王茶姬延續了星巴克的 " 拿鐵邏輯 ",把供應鏈極簡化,做成了 " 茶 + 奶 + 糖 " 的組合,并且重視用伯牙絕弦這類核心產品穩固基本盤,而不是頻繁上新,讓產品更容易通過自動化機器來提升效率。
據艾瑞咨詢的數據,到 2024 年,霸王茶姬表現最好 30% 門店,每家每天可以賣出約 1300 杯茶,比行業平均水平高出三倍多。
但也不只是產品層面的相似。霸王茶姬對門店的重視,同樣追随星巴克。奶茶店的空間通常較小,霸王茶姬則大得多。60 平米以上的大面積門店屬于标配,其 " 超級茶倉 " 的面積甚至超過 200 平。
販賣第三空間,正是星巴克的核心理念。對張俊傑來説,霸王茶姬也可以為人們提供舒适便利的空間。座椅的高度和寬窄,燈光的效果和店裏的氛圍,都要為此服務。
甚至于霸王茶姬的門店,還常常挨着星巴克出現。
激進地燒錢,再激進地賺錢
是的,雖然身為奶茶店,霸王茶姬總是要跟星巴克站在一個圈子。高級購物中心的出入口,主要商業街沿線點位,這些消費者流量大而價格不菲的黃金地段,常能同時見到它們。
但相比星巴克這個成名已久的 " 老錢 ",霸王茶姬是創業不久的新人。要想占據更好的商業點位,就要承受更大壓力。它固然可以激進擴張,但這曾讓它走到懸崖邊緣。
早先有報道稱,霸王茶姬在 2022 年虧損了 4800 多萬。但招股書顯示,那一年霸王茶姬實際虧了 9070 萬元。
更有趣的是,據説霸王茶姬之前已經開始盈利,只是張俊傑堅持把盈利投入擴張——在創業這件事上,張俊傑跟張一鳴一樣推崇 " 延遲滿足 "。在他看來,賺得多不如賺得久。
2021 年,霸王茶姬門店總數是 462 家,2022 年便擴張到 1087 家。雖然頭部奶茶品牌仍在擴張,不過考慮到霸王茶姬門店在奶茶界的異常規格,這種情況就并不那麼 " 正常 " 了。
畢竟開一家蜜雪冰城和開一家霸王茶姬的成本,不可同日而語。尤其是那兩年的外部環境給消費信心帶來打擊,霸王茶姬還能帶着加盟商砸錢衝鋒,就更凸顯了它的另類。
唯一能解釋的是,霸王茶姬對加盟商的吸引力仍在支撐他們燒錢的信念。并且不僅是加盟商燒錢,霸王茶姬自己也在持續燒錢。
比如在營銷上,霸王茶姬就非常舍得花錢。
2023 年,霸王茶姬的銷售和營銷費用為 2.6 億元,占總淨收入的 5.6%。2024 年,這塊費用大幅增加到了 11 億元,在總收入占比提高到 8.9%。其中單單是廣告費用,就有 7.8 億。對比來看,蜜雪冰城的銷售及分銷開支,只占總收入 6.4%。
雖然張俊傑曾説營銷不是霸王茶姬的專長,但招股書給出了更清晰客觀的説明。
事實上,消費品本來就需要借力營銷,建立品牌聲譽和影響力。而對習慣高舉高打、追求規模的霸王茶姬來説,營銷的意義就更為重要。
有意思的是,即便如此燒錢,霸王茶姬賺錢能力卻更強了。2024 年,霸王茶姬實現營收 124 億元,淨利潤達到 25 億元,淨利潤率為 20%。從賺錢效率上看,比蜜雪冰城還高出一截。
概括起來,激進地燒錢,激進地賺錢,成了霸王茶姬獨特的生存之道。
另類背後的邏輯,更有野心的茶姬
因為激進擴張和高調營銷,尤其是曾經 " 撞臉 " 奢侈品的碰瓷營銷,霸王茶姬惹過不少争議。不少人都覺得它不會有一個好的未來。現在它忽然成了最能賺錢的奶茶品牌之一,給茶飲行業貢獻了一個另類範例。
但要説這是一個多麼神奇的故事,也未必。無論是重營銷,重門店,還是把奶茶按照咖啡的思路做研發,回頭看,都埋着細密的理性邏輯。
比如采用 " 側翼戰 ",從雲南起家,就可以繞開主流戰場的兇猛火力,悄悄發育。比如定價 15 元到 20 元的價格帶,可以避開蜜雪冰城和喜茶這樣的強勢對手。
而高調的營銷幫它樹立起鮮明的标籤,對門店的重視進一步加深了大家的印象——張俊傑對霸王茶姬門店的期望是,即便沒看到 logo,只遠遠望見門店本身,也能辨識出這家店就是霸王茶姬。
至于像做咖啡一樣做奶茶,好處就更多了。
一來是可以塑造獨特的口感,再就是可以同時拉攏奶茶和咖啡市場的消費群體。而且像咖啡一樣簡化生產,更容易把流程标準化,加速門店擴張。甚至現在衝刺美國上市,"Tealatte" 這樣類似咖啡的名字,也許更容易引起國外資本的市場。
當然,這些是在後視鏡回退看時才清晰呈現的路線。回頭看,沒有什麼決策會帶來必然的好結果。
總之,霸王茶姬站到了一個新的關口。當其他奶茶紛紛衝向港交所,它偏偏選擇了到美國上市。這可能也是對标星巴克,不過更實在的好處是,一旦登陸納斯達克,那麼在拓展海外市場上就能多一分便利。
事實上,頭部奶茶和咖啡品牌都在出海。不過别人往往同時押注下沉市場和海外市場兩個方向,而從招股書看,霸王茶姬明顯更關注海外機會。其上市募集資金的一個明确用途,就是擴張海外門店網絡以及建設海外供應鏈。
海外霸王茶姬 圖源:小紅書
這倒也不難理解。畢竟除了 " 東方星巴克 ",它更要做全球化的中國茶飲品牌。而其最終目标,不僅是跟星巴克搶生意。
據張俊傑分析,未來有三大喝茶場景,首先是對标星巴克,讓喝茶變得生活化。再就是對标雀巢,将現制現售場景延伸到家庭和辦公室。第三是對标可口可樂,做成一款預制茶飲料。而這 " 三杯茶 ",都是霸王茶姬要做的。
這個目标要高得多,也難得多。不過就像多年以前難想象國產汽車、AI 今時今日的發展,在飲料上,未必不能重復同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