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華為與谷歌徹底分手了,歡迎閲讀。
作者 | 東籬
問世 4 年後," 純血 " 鴻蒙終于要來了。
近日,有消息稱華為鴻蒙系統自 2024 年起将不再兼容安卓。
對此,華為回應稱目前海外手機暫無使用 HarmonyOS 的計劃,海外消費者可通過搭載 EMUI 版本的華為手機繼續放心使用安卓應用。至于國内會如何,華為則并未正面回應。
在此之前,鴻蒙系統底層采用了能與安卓通用且開源的 AOSP (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代碼,這意味着開發者在開發時沒有太多的遷移成本。
在今年 8 月的鴻蒙開發者大會上,華為已經低調展示過鴻蒙 Harmoney Next 開發者版本。在這一版本中,AOSP 代碼被直接砍掉,只支持鴻蒙内核和鴻蒙系統的應用。
海外市場受阻後,華為将發展重心轉向國内,而華為鴻蒙系統也将率先在國内市場獨立于安卓系統,這标志着華為決心擺脱對安卓生态的依賴。但能否坐穩全球繼蘋果 iOS、安卓之外的第三大作業系統," 有質量的活下去 ",仍是一個未知數。
" 第一章:回國 "
鴻蒙系統走到台前本身就源自海外市場的封鎖打壓,海外市場萎縮的情況下,華為此舉或意圖進一步穩固國内市場,階段性地暫時放棄海外市場。
受到美國制裁後,華為的終端業務倍受影響,海外市場幾近覆滅,為了自救,華為果斷轉向國内市場,同時推進產業鏈的國產化。
美國的芯片封鎖意味着華為無法借助現有產業鏈推出新的 5G 手機。此外,華為與谷歌安卓合作的停止,意味着華為手機在海外用户手中幾乎成了一塊 " 板磚 ",基本的服務和 APP 都無法正常使用,勢必會降低手機的使用體驗,導致華為很難在海外市場有所作為。
危機之下,華為一方面将内部 " 猥瑣發育 " 了 7 年的鴻蒙作業系統從 " 備胎 " 扶正,替代此前華為基于安卓進行開發的 EMUI 作業系統;一方面大力推動芯片產業鏈的國產化布局。
今年 8 月引爆市場的華為 Mate 60 Pro,開售一分鍾内即告售罄,這既意味着華為的品牌号召力仍在,也意味着華為僅靠國内產業鏈也能造出 "5G" 手機。
對此,中國銀河證券研究院拆機發現,華為 Mate 60 Pro 僅有海力士的存儲和部分 CMOS 芯片非國產,預估整體國產化率在 90% 左右,高于 Mate 50 72% 的國產化率。
衞星通信射頻芯片由海格通信子公司廣州潤芯提供,Wifi/ 藍牙 / 電源等芯片均是來自海思提供,圖源:中國銀河證券
鴻蒙系統走向獨立,華為手機的國產化将邁上一個新的台階,抵抗技術制裁風險的能力也将增強。但值得注意的是,海外手機市場除了蘋果 iOS 就基本是安卓系統的天下,鴻蒙不兼容安卓雖説是對安卓的硬氣 " 宣戰 ",但也有極大可能會在未來數年内被海外市場所不容。
此前華為官方确認,Mate 60 系列将不會在海外市場上銷售,或許也説明了一些問題。雖然華為自稱產能有限,以大陸市場銷售為主,但未來華為推出軟硬體 " 純國產 " 的手機,要想獲得海外用户的青睐,還是難上加難。
從 2% 到 16%,還是歸 0?
華為鴻蒙系統想要活下來,就必須形成用户吸引開發者完善生态,進而吸引來更多用户的正向循環,因此用户規模極為關鍵。
過去有很多昙花一現的自研系統,比如黑莓、Linux、MeeGo、Windows mobile、Windows phone 等,都是因為前期冷啓動艱難、生态貧瘠,在馬太效應顯著的作業系統市場快速被邊緣化。
此前 Strategy Analytics 機構預測,到 2027 年時,鴻蒙系統的全球市場份額将從 2% 變成為 0。
即便是華為 " 遙遙領先 " 的國内市場,也是安卓與蘋果的 " 兩分天下 ",據 Counterpoint 數據,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在中國市場,華為鴻蒙拿下 8% 的市場份額,安卓和蘋果 iOS 分别占據 72% 和 20%。
或許,華為終端業務的復蘇會提升鴻蒙系統的市占率。9 月 25 日華為秋季全場景新品發布會上,餘承東表示,華為 Mate 60 系列開啓先鋒計劃以來,廣受消費者喜愛,目前正在加班加點緊急生產。鴻蒙用户數超過 7 億人,HarmonyOS 4 目前更新設備數達 6000 萬人,每天增加 120 萬用户。
6000 萬 " 遙遙領先 " 的高端用户已經足夠吸引來多家企業與開發者加入鴻蒙生态。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僅 11 月就有美團、哔哩哔哩、去哪兒、新浪、釘釘 5 家互聯網公司宣布華為合作,啓動鴻蒙應用生态的研發。還沒有明确表态的廠商,比如百度、WPS 等等,近期也都悄悄放出了招聘鴻蒙系統開發師的需求。
此外,市場占有率不高的手機廠商、供應鏈公司,也紛紛宣布融入鴻蒙體系。
比如今年 11 月,酷派手機團隊就宣布将開源的 OpenHarmony 系統(注:OpenHarmony 是鴻蒙作業系統的基礎),接入到紫光展鋭 T606 的處理器。
除了這些客觀的原因,地緣政治和大國科技戰的雙重影響也增強了行業對供應鏈安全的重視和對國產生态系統的偏好。另外随着物聯網的發展,臃腫的安卓系統已經不再适用,這也是眾多安卓手機廠商轉而自研作業系統的重要原因。
如今,鴻蒙系統已經發展至 4.0 版本,涵蓋了多個領網域,包括智能汽車、穿戴設備、華為智能電視等。其底層可拆解的微内核結構,使其适用于多種終端設備,實現了模塊化的特性,更好地适應全場景應用。
但是困難顯而易見,華為鴻蒙的獨立 DDL 十分激進,而且需要全行業的生态協同,短時間内配齊相關開發人員都極為困難。有業内人士表示,一個熟練的安卓工程師大概需要 3 個月才能轉型做鴻蒙。
如果鴻蒙獨立能在 2025 年之前就能在國内市場順利完成,那麼到 2027 年市占率歸零的 " 恐怖故事 " 或将不再上演。
對于華為來説,16% 的市場份額是鴻蒙作業系統的 " 生死線 "。為了達成這一目标,華為需要盡可能地擴大終端產品的銷量。
從目前信息來看,華為鴻蒙對标的是蘋果 iOS 而非軟硬體生态混亂的安卓,且華為與其他手機品牌形成競争關系,因此很難説服頭部手機廠商加入。
也就是説,華為只能依靠自有的手機和 "1+8+N" 在内的其他終端產品來擴張用户規模,但是在消費電子市場低迷、華為芯片產能受限,且出海不利的背景下,難度可想而知。
比如有分析師預計,今年華為手機的總體出貨量,可達到 4000 萬部至 5000 萬部,而這不過是華為巅峰期 2.4 億部手機出貨量的零頭。
華為——過于 " 專注 " 的對手
華為挾 " 遙遙領先 " 的東風強勢回歸,給整個國内手機行業帶來了一個過于 " 專注 " 的對手。這對于一眾進行品牌衝高的手機品牌來説,并不是一個好消息。
相比華為在國内的狂奔突進,友商則步伐和緩了許多。
比如,小米在今年 10 月推出了全新的作業系統小米澎湃 OS,雖然融合了自研的 Vela 系統,本質上也是兼容安卓 AOSP 的過渡玩法。
vivo 的藍河作業系統 BlueOS 雖另辟蹊徑,但也是殊途同歸。
在今年 11 月召開的開發者大會上,vivo 副總裁周翔明确表示:藍河系統與安卓系統不兼容,也不會在未來兼容,不會運行在其他平台上。但 vivo 也表示,BlueOS 和 OriginOS 不是替代關系,OriginOS 将繼續使用,而 BlueOS 主要用于輕量級作業系統,适用于需要大規模智能作業系統的中低端設備。也就是先在手表上試水,還不敢貿然衝擊手機。
對于何時鋪開不兼容安卓的作業系統,友商均未公布明确時間表。換言之,友商們還不敢貿然背棄安卓陣營。
原因主要在于,相比于華為對國内市場的 " 孤注一擲 ",其他國產手機還要兼顧海外市場。
據 Canalys 統計數據,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三星和蘋果分别以 20% 和 17% 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一、第二,市場份額第三的小米占比 14%,OPPO 和傳音位列其後,vivo 掉出前五。其中,小米的海外銷量占比高達 78%,OPPO、vivo 的海外市場銷量占比也已經過半。
在海内外手機市場的激烈競争中雙線并行,已經耗費了手機廠商大量精力,在 " 降本增效 " 成為各大公司主旋律的情況下,很難在短期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發并推廣完全獨立封閉的作業系統,而且安卓如今仍在海外占據統治地位,想要短期内結合軟體生态完成颠覆幾無可能。
華為鴻蒙給出了一個不同的解法,或許從國内市場出發,先以極高的品牌認知度扎根占據國内市場,再在軟體豐富性上突破,最終俘獲國外用户群體,雖然目前為時尚早,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但這一條路對于其他手機廠商來説還存在一個致命缺陷,那就是高端市場的占位。互聯網企業跟進研發适配軟體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華為擁有的高質量用户群體以及市場号召力。
因此只有站穩高端、提升品牌認可度,才有可能突圍。但過去榮米 OV 在華為缺位的幾年視窗期都沒能把握住機會,如今華為回來了,難度恐怕只會更大。
你怎麼看待華為此次與谷歌的 " 分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