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2024燃油車展開反攻?,歡迎閲讀。
文|鐵西區的李子
進入 2024 年,燃油車似乎有反撲的勢頭。
其實從去年整體銷量就有端倪。2023 年,中國市場燃油車銷量達到 1395 萬,相比前一年減少 92 萬輛,降幅 6%。這一數據看似不樂觀,然而對比之前兩年:
2022 年燃油車銷量 1487 萬輛,減少 230 萬輛,降幅 13%;
2021 年燃油車銷量 1716 萬輛,減少 102 萬輛,降幅 6%。
可以看到整體的降幅是在縮小的。此外必須考慮到的是,2022 年狀況本就極為特殊,俄烏戰争等一系列因素導致的油價暴漲,給了新能源車市場極大的助燃,在如此強大的勢頭下,2023 年燃油車的降幅(92 萬輛)相比 2021 的降幅(102 萬輛)有所縮減,足以見得燃油車的韌性。甚至可以大膽猜測,如果沒有 2022 年那一場燃油車的巨大利空,或許燃油車市場會守得更穩(以上數據均來自乘聯會)。
今年 1 月份的銷量似乎也印證了這一趨勢,燃油車銷量達到 155 萬,增幅接近 150%。
圖片及數據來源分别見右上與右下标記
燃油車在全球範圍内的反撲更加強烈。不久前,梅賽德斯 - 奔馳集團在 2023 年财報會上宣布将原定 2025 年 EV 銷售占比 50% 的計劃推遲到 2030 年。奔馳并不是這一行為的帶頭大哥,奧迪、通用此前都已經進行過放緩轉型的舉動,就連最為堅定的大眾和福特都在打退堂鼓,前者宣布将旗艦 EV 與新平台的發布時間推遲數年,後者在年初宣布關停了 EV 生產線。
巨頭延緩轉型,尚且可以理解為傳統勢力在屢屢受挫後的心猿意馬。政策的退讓則增加了不少變數,此前歐盟及英國政府均對禁燃政策進行了調整,前者宣布 2035 年後仍可銷售使用合成燃料的新燃料車,後者則将禁燃時間推後至 2035 年。
緊箍咒的松綁将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這一推測晚點再説,還是先回到市場端。
前文中講過,2022 年油價暴增是燃油車大退坡的重要推動因素。而回過頭看,2023 年本土燃油車降幅收窄,其内因就伴随着油價的回落。來看看過去 5 年國際原油價格的走勢:
制表及數據來源見圖片上方标記
今年的油價趨勢如何呢?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于年初發布的《2024 年能源經濟預測與展望研究報告》中預測油價大體不會有劇烈波動:" 供需基本面難以對原油價格上漲形成有力支撐。"
油價不漲顯然就已經是燃油車的利好,更有趣的是,造成油價不漲重要因素之一,恰恰是新能源車型的增長。
新能源車與燃油車,意外地形成了悖論式的同盟關系。
到這裏需要説明一下狀況,燃油車會反攻,并不代表新能源車将滑坡。事實上,不論從國際還是國内,普遍的市場預測仍是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将會持續上漲。
先看國際市場的表現,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在 2021 年約 8%,2022 年約 13%,2023 年暫無确切數據,但可以确定仍保持增長。
制表及數據來源見右下标記
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更加可觀,上圖中已有 2019 至 2022 年數據,2023 年這一數字更是來到 35.7%。且業内普遍預測,2024 年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将會突破 40%,這絕非盲目樂觀,事實上 2023 年最後兩個月,這一數字就已經突破了 40%(以上均為乘聯會零售數據)。
但問題是,如果新能源車滲透率就這樣持續上升,燃油車銷量即便降幅收窄——哪怕是增長——也完全談不上反攻。
這裏先要搞清楚一個狀況,為什麼新能源車型可以如此迅速地掠奪燃油車市場?去年的大熱電影《朝歌風雲》有這麼一句台詞:" 馬看見什麼,是人決定的 "。這句話由邪惡之人説出來會讓人脊背發涼,從商業角度説出來則頗為中性。
過去幾年本土市場新能源如此摧枯拉朽,一方面是眾多新勢力崛起,比亞迪、吉利等車企也堅定轉型;另一方面則是跨國巨頭被迫轉型,燃油車型吃老底。此消彼長之下,市場的話題、期待、優秀產品全都聚焦在了新能源車型上,坦克 300 這樣的話題產品寥寥無幾。沒人在乎燃油車,銷量自然好不起來。
來自《朝歌風雲》
而燃油車反攻的機會就來自于上文提到過的,歐盟及英國對禁燃政策略有松綁——這将給傳統巨頭以及燃油車帶來極大變數——禁燃政策既然產生了松動,必然意味着相關利益集團的遊説工作起到了效果。一次有效果,就代表未來或許還會有進展。
從競争的角度講,歐洲的新能源轉型已經落後了,美國除了特斯拉之外,Rivian、Lucid、Fisker 等新勢力尚未展現出充分的競争力。汽車工業的發展對國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多年來持續給予新能源大量補貼,一直以來也是 " 彎道超車 " 不離口。
那麼歐美地區當然也可能調整政策多給巨頭們一些時間,讓它們多攢一些本錢。禁燃政策這幾年的推遲,以及對禁售車型定義的改變,也意味着傳統巨頭們或許有機會撿回曾放棄的新款燃油車的計劃。
如果巨頭們把主力產品再更新一代呢,重啓一款曾經放棄了的新款燃油車呢,哪怕向中國市場投放不做閹割的強勢車型呢?一旦傳統巨頭們真能得到更長期的時間視窗,帶來更有競争力的燃油車——即便更新不多,只是價格更低——其與新能源汽車的競争也必然迎來全新的局面。
來自 Pixabay,上傳者 PeterDargatz
必須意識到的問題是,過去幾年新能源汽車的高歌猛進本身就離不開各種突發因素的作用,如此迅猛的市場更迭,一定程度上是帶有偶然性的。對于汽車這樣一個上百年的成熟產業,變化本就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市場本就是越亂、對抗越激烈才越有趣。燃油車的迅速下滑,跨國車企傲慢的產品和定價策略也同樣功不可沒。哪怕延緩轉型,它們也該明白過去的品牌紅利已經不可延續,要想榨幹燃油車的剩餘價值,要付出更多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