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存款利率再降,哪裏還有“高息”機會?,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薛洪言
近期,個别小銀行調降存款利率,引發了市場關注,也引發了儲户的普遍擔憂:擔心大中型銀行會跟進,擔心已然不多的存款利息再次變少。
大家之所以如此焦慮,也是關心則亂。據央行數據,截至 2023 年 2 月末,我國儲蓄存款餘額 127.32 萬億元,同比增長 18.3%,增速創近十年來新高。儲蓄存款高增的背後,是一些人将節約的消費支出轉化為存款,一些人贖回基金轉入存款,一些人将理财到期款轉入存款,還有一些人将房子變成了存款。
面對高不确定性的環境,越來越多的人将存款當作财富避風港,自然對存款利率波動格外關注。
要了解存款利率變動,先要了解存款利率定價機制。
2022 年 4 月,人民銀行指導利率自律機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主要參考 10 年期國債利率和 1 年期 LPR 利率的趨勢進行存款定價。2022 年全年,10 年期國債收益率中樞下行,1 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降了 15 個基點(0.01% 為 1 個基點),相應地,存款利率也于 4 月和 9 月做了兩次下調。
參照 10 年期國債利率和 1 年期 LPR 利率報價進行存款定價,目的在于穩定銀行息差水平,确保銀行可以靠内源發展補充資本、計提撥備,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從現實中看,存款利率雖有兩次下調,銀行息差仍在收窄。2022 年末,商業銀行淨息差 1.91%,同比下降 17 個基點。存款利率下調之所以沒能止住息差收窄趨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存款定期化趨勢強化,即高利率的定期存款占比提升,抵消了存款利率整體下調的影響,不少銀行 2022 年的平均存款成本不降反增。以工商銀行為例,2022 年平均存款付息成本為 1.75%,同比提升 0.13 個百分點。
進入 2023 年,在存量貸款利率重定價效應下,銀行淨息差繼續收窄。以平安銀行為例,2023 年 1 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滑 2.4%,财報解讀為 " 主要是持續讓利實體經濟、淨息差有所下降,以及債券和外匯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 "。
面對息差持續收窄的壓力,4 月以來部分小銀行再次下調存款利率,引發了廣泛關注和擔心。目前來看,此次存款利率下調,更多地屬于個别現象,不具有行業普遍性,預計也不會有大行跟進。
先看官方的回應。面對小行下調存款利率,近期央行在發布會上回應表示," 近期主要是上次沒有調整的中小銀行補充下調,也有一些銀行是在春節前後存款利率上調後的回調。" 釋放的信号很清晰:個别現象。
可能看起來不好理解,明明息差壓力仍然存在,為何大行不會跟進呢?
主要是不滿足存款利率定價機制的調整條件。當前,10 年期國債收益率水平依舊高于 2022 年平均水平,1 年期 LPR 也連續 8 個月保持不變,在這種情況下,雖然銀行依然面臨着較大的息差壓力,但降低存款利率顯然還不是可選項。
此外,随着經濟逐步復蘇,貸款融資需求回暖,貸款利率有望觸底回升,緩解銀行息差壓力。同時,調降存款利率事關民生,也關系到金融市場利率趨勢走向,大行的最佳策略還是邊走邊看、等待復蘇,不會輕易為之,也不能率性而為。
回到小行調降存款利率,主要原因是無關大局,在此基礎上,則是緩解息差壓力。
2023Q1,金融機構貸款同比多增 2.3 萬億,背後更多是在政策靠前發力指導下,大中型銀行以價換量搶份額所致,即貸款打價格戰。據央行數據,2023 年 3 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利率為 3.96%,比同期中期票據利率還要低。此外,部分央國企的長期貸款利率甚至降到 2% 以下,太卷了!
價格戰背景下,中小銀行的貸款定價不占優勢,放貸困難,富餘資金更多選擇債券投資,而債券的利率較低。在這種背景下,中小銀行承受較大的息差壓力,也面臨多餘存款無處 " 安放 " 的窘境,不擔心存款流失,對于調降存款利率的迫切度也就更高。
回到行業層面,稍微看長一點,經濟復蘇是确定性事件,疊加全球高通脹的環境,市場利率大概率會緩慢上行,存款利率非但不會繼續下調,還會企穩回升。
另外,大家之所以如此關注存款利率,很大程度上因為這兩年存款成為階段性的投資重點,基金不靠譜、理财似乎也不靠譜,又不想或買不起房子,只好把錢放到存款中吃利息。
但站在中長期視角,存款的缺點是跑不赢通脹,資金湧入存款也是無奈之舉。在此背景下,很多人都很懷念理财剛兑時代,懷念那些動辄 4%-5% 的保本保息理财產品。問題是,在投資領網域,既保安全又保高收益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要做的不是繼續尋找或期盼這類資產,而是盡快扭轉觀念。
剛兑時代的低風險、高收益資產,最典型的是房地產企業貸款和地方政府平台類融資。作為高杠杆、快周轉的行業,房地產企業可以支付 8% 以上的融資利率,且在房價普漲環境下風險很低,那麼銀行就能包裝出來 4% 以上的理财產品,保本保息,還能賺個差價。但房地產和土地财政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金融體系持續面臨着優質資產慌,在這種環境下,既便沒有資管新規,低風險、高收益的理财產品也一去不復返了。
對于投資者而言,要适應投資產品低波動低收益、高收益高波動的時代。存款,就是典型的低波動(零波動)低收益的產品,我們不能指望靠存款實現長期的财富保值增值;而要追求更高的收益,就要忍受高收益產品天然的高波動性。其實,對長期投資者而言,高波動不等于高風險,零波動的存款因跑不赢通脹反而有财富貶值風險。
存款,終究只是一個投資選項而已,抛開存款,還有很多投資產品可以選擇,也理應去選擇。前提是我們先要去了解這類產品,先認知、再投資。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