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砸在她身上的錢沒白花...,歡迎閲讀。
01
毫不意外,《芭比》爆了。
全球開畫票房 3.37 億(首周末票房),創下了女性導演獨立電影的全球開畫新紀錄,領先于《神奇女俠》和《黑寡婦》,在 2023 的新電影中僅次于《超級馬裏奧》。
同時打破了北美地區和片方華納的多項票房記錄。
前期砸在宣發上的錢沒白花。
難得的是,在高熱度的同時也挺住了口碑——
爛番茄開分 89,Metacritic 開分 89,豆瓣開分 8.8(今年院線最高)。
原本在國内不理想的預售和排片,也在高口碑的帶動下有所好轉。
上映 4 天斬獲了 7000w+的票房,票房預測已經從最開始的 6000w 漲到了 9000w,一路漲到了現在的 3 億+,目測後續還有上漲空間。
照着目前的走勢,《芭比》極有可能步入影史票房 Top10,成為又一部現象級作品。
而銀幕之外,比《芭比》票房更火爆的是各種關于電影内涵的探讨。
當時看到路透的時候,包括我在内的不少觀眾都以為這會是一部标準的好萊塢式爆米花電影。
沒想到導演放棄了更穩妥保險的做法,選擇用一款玩具娃娃作為現實世界的隐喻,名字很夢幻的《芭比》實則是一部犀利的、具備豐富解讀空間的平權電影。
在影片一開始的 " 芭比樂園 " 中,芭比是這個世界的絕對主導,所有的芭比娃娃們都很完美,每一天她們都在重復着可以挂在櫥窗中展示的完美生活。
直到經典款芭比、也就是電影的主角開始思考死亡。
芭比樂園的種種變化和現實世界中的一個女性有關,是她畫出了開始思考死亡的芭比、不能穿高跟鞋的芭比、身上開始出現脂肪的芭比。
于是,芭比和肯開始了一場前往現實世界的冒險。
來到現實後," 芭比 " 不再是完美的符号,她被男凝目光騷擾、被青春期女孩仇視、還被抓進了警察局 ...... 反而是一直以來被當成 " 芭比挂件 " 的肯在這個世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電影對父權制的辛辣諷刺、對 " 有毒男子氣概 " 的解構和批判、對女性主義思潮的映射以及對少數群體的關懷,無不踩在了近幾年社交媒體輿論的痛點上。
有博主分享自己看完《芭比》的經歷,立馬引起了網友的廣泛共鳴;
有網友把《芭比》的評分作為一種對觀影人的檢驗标準;
(上一個有同款待遇的還是楊笠)
《芭比》的差評區,則堪稱人類多樣性圖鑑。
喜歡也好,不滿也罷,都無法阻止《芭比》正在全世界範圍内制造一場粉紅色的風暴。
02
如果你熟悉格蕾塔 · 葛韋格這個名字,那想必對《 芭比》成為爆款不會太意外。
過去幾年内,這位 80 後女導演堪稱 " 爆款制造機 "。
17 年的《伯德小姐》是格蕾塔 · 葛韋格自編自導的處女作,爛番茄 99,豆瓣 7.9,作為低成本青春前最終斬獲了 7900w(美元)的全球票房。
此外,《伯德小姐》還獲得了第 90 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創劇本五項提名,雖然最後 5 提 0 中,但對全體主創依然是不小的加成。
格蕾塔 · 葛韋格成為了奧斯卡獎九十年歷史上第五位被提名最佳導演獎的女導演。
2019 年的《小婦人》,依然由格蕾塔 · 葛韋格同時擔任編劇和導演,爛番茄 95,豆瓣 8.0。類似的名著改編,大多要經受觀眾更為苛刻的審視,而這部新版《小婦人》最終全球票房 2.2 億,且再次成為頒獎季寵兒。
到了這次的《芭比》,既是主演又是制片人的瑪格特 · 羅比第一時間想到了格蕾塔,稱她是 " 我們第一個要找的人,也是我們唯一找的人 "。
劇本初稿完成前,兩個最大的投資方美泰和華納的公司高層都沒機會看到其中的内容,而羅比第一次讀完劇本後就感嘆," 這太天才了!"
可以想見,《芭比》這樣一部重要的作品之後,格蕾塔在好萊塢的地位将再一次 " 飛升 "。
也就是説,從第一次執導到成長為好萊塢最重要的女導演,格蕾塔不過用了短短六年時間。
更令人驚嘆的是,她并未經歷過學院派、系統化的影視拍攝學習,而是 " 演而優則導 ",從獨立電影中的女演員一步步走進主流視野,再到成為導演。
這張在社交平台上被很多人當頭像的劇照 ↓
出自電影《弗蘭西絲 · 哈》,格蕾塔 · 葛韋格飾演女主角弗朗西斯,一位内心迷惘的文藝女青年,也是無數個都市女性的縮影。
格蕾塔不光是主演,還擔任了這部電影的編劇,那時候她的創作才華已經初現端倪。
《小婦人》的翻拍機會,正是格蕾塔為自己主動争取來的。
數十年籍籍無名的演員生涯,不僅為她積累了豐富的表演經驗,也是她觀察電影世界的視窗。
03
女性主義,是格蕾塔執導作品中繞不開的話題。
《伯德小姐》這部帶有一定自傳性質的作品,片名就是西爾莎 · 羅南飾演的電影女主為自己起的名字。
就像這個名字一樣,《伯德小姐》講述的是處于青春期的克裏斯汀如何在迷茫與不安中探索自我的過程。
她叛逆、乖張,渴望長大但又故作深沉,真實到讓人很難不去共情。
除了青春期少女,母女關系也是這部電影想要探讨的重點之一。
影片中最令人動容的一幕,莫過于當母親再一次重復着 " 我是為你好 " 的説教之詞時,克裏斯汀反問:" 如果現在的我就是最好的呢?"
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是每個人青春期的必修課,而對于受社會規訓更多的女性來説,這門課程更加復雜艱深。
到了《小婦人》,格蕾塔的女性叙事更加得心應手,以四姐妹不同的人生選擇刻畫那個年代中的女性處境。
有熱愛自由,拒絕走進婚姻的喬 ↓
有渴望愛情的梅格 ↓
" 我的夢想和你的不一樣,但這并不代表它們無足輕重 "
有早早認識到婚姻本質的艾米 ↓
再到現在的《芭比》,格蕾塔寫下這樣如泣如訴的台詞:
《芭比》的問世,是格蕾塔作為女性創作者一次長久的蓄力,而市場的反饋證明,觀眾渴望更多女性視角的發聲。
至于誰會因此破防?
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