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小微企業金融健康度該如何提升,歡迎閲讀。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群 2024 年 3 月初,中國人民大學普惠金融研究院發布的《小微企業金融健康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小微企業金融健康存在多種問題,通過信貸補充流動性資金可以解決表面的資金周轉緊張問題,但無法解決深層次的經營困難問題。而金融不健康、經營困難的小微企業客户,即便獲得了信貸供給,也會直接影響金融機構信貸資產的風險和質量,甚至可能會造成系統性金融風險問題。
《報告》倡導構建普惠金融生态,建立起 " 信貸 +" 的綜合金融服務模式,不斷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質效,拓寬小微企業融資渠道,為小微企業經營賦能。
3 月 7 日,平安普惠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程瑞向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 金融機構要真正去考慮企業的有效需求,否則小微企業的金融健康問題将難以得到有效緩解。當前小微供給整體充裕,但結構性不均衡。頭部小微企業在銀行能夠得到充足的授信,甚至各大銀行搶着提供貸款服務,造成多頭授信、過度授信;但長尾小微依然一貸難求,傳統金融機構如銀行難以有效服務,助貸類機構受政策限制也力所不及。"
小微企業健康度幾何
《報告》顯示,金融健康是企業經營管理底層綜合能力的體現,可以在日常财務管理、風險防範管理、資金籌措管理等不同維度上提供不同的信息啓示。根據金融健康指數,小微企業樣本抽成四組:非常不健康、比較不健康、比較健康、非常健康。
《報告》顯示,小微企業整體均值為 68.27 分,但有 33.97% 的小微企業存在諸多金融不健康的問題和表現,被劃分到金融比較不健康(5.66%)和非常不健康(28.31%)的組分;非常健康的小微企業占比不足 30%。
根據《報告》調研,從地區上看,河南、陝西等地的小微企業,處于金融不健康狀态占比偏高;從行業上看,需要重點關注建築業、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從企業成立時長上看,需要重點關注成立在 3 — 5 年和 8 年以上的小微企業;從企業規模上看,需要重點關注資產規模在 100 萬元以下、主營業務收入在 25 萬元以下、員工人數在 5 人以下和 100 — 200 人的小微企業;從企業主特征屬性上看,需要重點關注企業主年齡較大 ( 50 歲以上 ) 的小微企業。
微眾銀行科技金融部總經理助理梁煥認為,單從銀行角度看,金融健康的小微企業對于銀行來説它的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要,特别在信貸業務上的風控、貸中、貸後環節發揮着積極的作用,也希望能從各個方面助力小微企業提升金融健康。
陸金所辦公室副總經理馬小敏表示,銀行貸款對小微企業覆蓋率近 75%,銀行是名副其實的主力軍。在銀行無法充分覆蓋的領網域,非銀機構也在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是銀行難以滿足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非銀機構進行補充;二是填補銀行在服務方面的空白,根據調研發現目前仍有超過 15% 的小微企業主無法獲得銀行方面的貸款。所以,非銀或許可以為它們打通最後一公裏提供第一次的貸款經驗。
" 受宏觀經濟下行和疫情衝擊影響,小微企業盈利能力較弱,金融健康狀況明顯惡化,生產經營面臨着巨大的困難挑戰,能夠活下去并非容易之事。"《報告》顯示,小微企業面臨着資金鏈緊張的壓力,應收賬款難以回收,現金儲備消耗嚴重,使得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削弱,直接危及企業的生存及可持續發展。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 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 23.72 萬億元,比上年增長 7.6%,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 60.6 天,比上年增加 4.4 天。其中,私營企業為 61.8 天,國有控股企業為 47.1 天。
建議構建普惠金融生态
程瑞認為,普惠金融是系統工程,不止局限于普惠貸款,更應是金融生态。普惠金融生态除了信貸供給,還應包括保險、支付、投資等更寬廣的領網域,不同類型金融機構應該各司其職,共同建立起一個多層次、全方位的普惠金融生态體系。
程瑞表示,在普惠金融生态的宏觀政策層面,政策端在解決小微信貸領網域的結構性不均衡的過程中,需要重點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為市場明确界定不能逾越的底線,如牌照、利率等問題;二是保證市場各類機構的公平性,确保各類需求都可以公平地被差異化的主體、用差異化的方式來滿足。
在中觀行業層面,程瑞認為,大型銀行與中小型銀行要明确自身的定位,積極發揮自身擁有的優勢,避開短板。大型銀行要加快金融科技研發,開發全周期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中小型銀行可與數字金融公司合作,引入風險分擔機構彌補風險,如保險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其本質上解決的是資金方風險承擔能力和風險承擔意願的不足。
在微觀機構層面,程瑞建議,資金方與優質的風險解決方案提供方、科技解決方案提供方等機構合作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案,不同類型的銀行、非銀主體,利用自身擁有的資源進行優勢互補,為不同層次的小微提供差異化的金融服務,更大程度上覆蓋小微企業的不同信貸需求。
《報告》建議,倡導和建立起 " 信貸 +" 的綜合金融服務模式,不斷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質效,拓寬小微企業融資渠道,為小微企業經營賦能。金融機構在合理必要的前提下,權衡好綜合服務的成本和收益,發揮不同類型金融機構、不同金融工具的優勢,創新綜合金融服務模式,為小微企業提供可負擔起的、有實際增益效果的綜合金融服務。
同時,《報告》建議,政府要繼續加大中小企業賬款拖欠清理工作,完善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台和機制建設,提升應收賬款的标準化和透明度,鼓勵核心企業通過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台進行确權,為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提供便利。銀行等金融機構應積極與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台對接,減少應收賬款确權的時間和成本,支持中小微企業高效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