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劉奕君是真變态,我是真喜歡,歡迎閲讀。
好久沒見過這樣的 " 變态 " 了。
年過半百的男人,聽到女人説别人年輕,立馬來了幾個引體向上,還跳繩、跑步,以求證明自己。
這眼神,這狀态,説劉奕君已經 53 歲了,誰信?
比劉奕君更 " 變态 " 的是觀眾。
" 只有劉怡潼的媽粉,是真的想當他媽。"
" 他的年紀都能當我爸了,但我還是想頂撞他。"
從微博到豆瓣,從 B 站到抖音,幾乎所有人都在對劉奕君的演技和狀态贊不絕口,并惋惜自己怎麼沒早幾年發現這位叔圈型男。
劉奕君到底有什麼魅力?
A 面變态
先貼一個防杠聲明:這裏的 " 變态 " 是褒義詞。
指向劉奕君演繹的眾多角色的身份,也指向他的演技之佳。
在最近熱播的《不完美受害人》中,劉奕君飾演成功。
人如其名,身為上市公司董事長的他相當成功,張口公司信譽,閉口個人名譽,分分鍾幾百萬上下。
但在飯局上對自己的女助理蓄意灌酒,并趁她意識模糊時帶到公寓,發生了關系。
前腳,幹完這些事在大床上美美睡覺。
後腳,在警察的盤問下面不改色心不跳,説兩人是自願發生關系。
哪怕到了警局,仍然信誓旦旦,要求警察趕緊結束傳訊。
不然事情傳出去,他的個人名譽怎麼辦?公司信譽怎麼辦?公司股價又怎麼辦?
随着劇情的一步步展開,你會愈發覺得,成功是個變态。
家裏有老婆,公司有情人,外面的小四、小五更是數不清。
但他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渣男,不是 " 男人有錢就變壞 " 的标準模板,就連最初的 " 強奸案 " 也另有玄機。
在世俗的标準中,他顏值出眾,身材管理在線,鈔能力十足,遇事冷靜、鎮定,邏輯思維能力強。
而且在劉奕君的演繹下,成功擁有極強的個人魅力。
但即使他與助理只是一場情色交易,卻也是常人無法容忍的道德瑕疵。
復雜、多變,是成功這種所謂 " 成功人士 " 的底色,也是劉奕君過往無數角色的注腳。
比如《琅琊榜》中的寧國侯謝玉。
同成功一樣,謝玉也是實打實的上位者,但與成功不同的是,謝玉有着極強的權利欲,而且心機深重,陰狠毒辣。
許多時候,謝玉都是一副不緊不慢的樣子,而且臉上無悲無喜,讓你猜不透他在想什麼。
但不論是他喝茶時的一皺眉,還是遇到梅長蘇的一抬眼,都會令你很恍惚。
仿佛已經有無數陰謀詭計在他腦海中浮現,無數人的生死被他的下一個計劃所決定。
盡管他身世不俗,但年輕時實在排不上号。
在同輩中尚且被赤焰軍主帥和言侯壓制,更何況老一輩王侯将相。
他不惜冒着殺頭的風險給莅陽公主下藥,以求成為當朝驸馬。
他又聯合夏江,誣陷祁王謀反,于梅嶺剿滅七萬赤焰軍,以求位極人臣。
這種欲望與手段,促使他在官場上平步青雲,卻也讓他在深淵中無限沉溺。
直至成為欲望的傀儡,成為史書上警醒世人的大奸臣。
當事件敗露時,謝玉徹底癫狂,也仿佛徹底認命。
面對來勸解他的莅陽公主,面對這位他最深愛的妻子,他袒露出了從未有過的柔軟。
但下一刻,他放在背後的手拿起了刀。
相信所有觀眾在看到這裏時都會屏息,好奇謝玉會不會臨死前拉個墊背的。
這裏拿刀的動作,是劉奕君的臨時起意。
他説要給觀眾一個錯覺,即謝玉可能與莅陽同歸于盡。
這個動作設計,無疑非常符合謝玉的人物性格。
我們相信謝玉做得出來,但又不得不考慮他對莅陽的感情,可轉念一想,萬一他是想跟她在陰間再續前緣呢?
果然,謝玉仍然認為自己沒輸,或者説,他認為自己沒徹底輸。
他還有最後的籌碼——夏江。
兩人十幾年間見不得人的龌龊勾當,夏江在皇帝那無與倫比的信任度,讓他有着翻身的可能。
由此,再去看劉奕君的表演,你會愈發覺得謝玉是如此深不可測。
原來一切深情,一切癫狂,不過謝玉的一場表演。
《不完美受害人》《琅琊榜》《偽裝者》……
一部部戲播出之後,相信許多人都納悶,劉奕君為什麼總演變态?
在接受記者訪問時,他曾經這樣剖析自己——
" 我的内心是極不安分的一個人,誰也别想把我固封住,永遠不會的。"
B 面變态
今天看這話,劉奕君肯定是做到了。
但放在剛畢業的劉奕君身上,這話一點都不成立。
别説 " 固封 ",他那時連想演戲都難。
年輕的他,唇紅齒白,清秀俊美,大家都説他長了 " 一張好人臉 "。
17 歲考入北電,是班裏年齡最小的。
放在今天,他僅憑一張臉就能在選秀綜藝裏拔得頭籌,成為當紅流量。
但劉奕君從北電畢業,是在三十多年前的 1991 年。
正逢第五代導演在國際影壇大展身手。
《黃土地》《孩子王》《紅高粱》,陳凱歌、張藝謀等青年導演,從傳統文學裏汲取營養,在影片中揮灑着粗犷、野性、彪悍的氣息。
那時他們所鍾愛的演員類型,是姜文式的硬漢。
那時電影所需要的元素,往往是陝北方言、厚重的土地氣息、常年幹農活養成的肱二頭肌,以及面朝黃土背朝天得來的高原膚色。
再不然,就是濃眉大眼、國字臉,像朱時茂一樣。
很遺憾,劉奕君與這些元素通通不相關。
身為西安人的他,畢業後被分到户籍地的西安電影制片廠。
但 21 歲的奶油小生,沒有生活閲歷,形象又不符合角色,哪裏會有戲演?
甚至就連他的工作内容,都跟電影沒有半毛錢關系。
彼時,他在西安電影制片廠的人勞處。
每天騎着自行車上下班,工作是給全廠員工統計工資、做報表。
得閒了就喝茶、看報,跟同事一起去吃油潑面。
小學四年級,老師問他們長大後想做什麼?
當時劉奕君説想當演員,但得到的回應,是老師很不齒的目光。
不管老師是看不起演員這個行當,還是看不起小時候的劉奕君。
對于二十出頭渴望演戲而不得的他而言,都是一顆穿越時空的子彈。
這子彈正中眉心,讓劉奕君陷入巨大的恐慌。
他打魂鬥羅消遣時光,也借錄像帶重温在北電看經典電影時,内心那無法言説的激動與喜悦。
想演戲想到近乎發瘋,同學王安全已經當了副導演,給他找了個機會試鏡。
但導演一見到他就拒絕了,原因是——長得不像陝西人。
類似的遭遇劉奕君經歷過不少,直到他決定轉去幕後。
他離開了西影廠。
在福建,他當編劇,當選角導演,當統籌執行,自編自導的短劇《漫記人間》,還得了全國電視文藝星光獎的二等獎。
如果按着這個路線發展,劉奕君很可能成為一位知名導演。
但劉奕君清晰地知曉,這不是他想要的。
再加上與寧波當地人語言不通,思前想後,這個 " 變态 " 放棄了今天年輕人夢寐以求的安穩的工作,去北京折騰了。
他很明确自己的夢想——演戲。
北漂的幾年,他和所有北電、中戲年輕的學生一樣,拿着照片去各個劇組找機會。
盡管多被拒絕,只能演一些小角色,但變化也在悄然發生。
趙寶剛執導的《永不瞑目》火遍大江南北,年輕的陸毅也成為無數女性心中的男神。
再加上王志文主演的《過把瘾》等劇也大火,讓國產劇出現了一種傾向:偶像派長相的男生,也可以當主角。
屬于劉奕君的時刻,終于來了。
孔笙執導的《人鬼情緣》,選定劉奕君飾演男主角寧采臣。
劉奕君一張臉放在那,就成功了一半。
這是他遇到的第一部,得以讓他一嘗演員滋味,并體驗小火一把的感覺的劇。
黃渤説得好:當你演過成功的茄子,所有紫色的東西都會來找你。
那幾年,劉奕君演了不少戲。
但這些戲存在一個他很難接受的問題:同質化嚴重。
今天文弱書生,明天留洋青年,後天富家少爺。
總演這種角色沒有挑戰性,于是,劉奕君再一次發揮了他 " 變态 " 般的本色:折騰。
剛剛轉行到演員的他,要轉型了。
大器晚成
在 2004 年的《大清宮》裏,劉奕君飾演奸臣納善。
他與福康鬥了個你死我活,甚至連乾隆帝也不放在眼裏。
初演反派的劉奕君,對反派的理解還很淺顯,許多惡與奸都流于表面。
但到了 2008 年的《絕密押運》,劉奕君的反派就上了不止一個等級。
在該劇中,劉奕君飾演項洛陽,一個出身底層但擁有高智商的犯罪分子。
他就像《人民的名義》中的趙德漢一樣," 窮怕了 "。
是以,為了富有,也為了更加富有,他做了許多非法勾當。
對此,他有着自己的行為邏輯。
" 人可以過窮日子,但有了錢之後就不能再受窮了。"
説這句台詞時,對過去不堪時光的厭惡,對窮日子的恐懼,有了錢之後的聲色厲苒,在項洛陽的臉上一一浮現。
到被警察擊斃時,劉奕君沒有選擇演員的常規做法,比如直愣愣的倒地,或者後退幾步捂着自己中槍的傷口。
他設計了一個貼切項洛陽身份的倒地方法:下跪。
那一刻,我們可以清晰地感知到,一生要強的項洛陽斷了一根弦,命若琴弦的弦。
我們也更加可以清晰地感知到,一生要強的項洛陽還不甘心,他想延緩自己倒地的時間,他還想繼續勝天半子。
有觀眾評論説:他不像演的。
的确,沒人知道劉奕君在進入并塑造這個角色時,是不是想起了自己當不了演員的那些時光。
我們只知道,劉奕君對角色的理解愈發深厚了。
2015 年,《偽裝者》《琅琊榜》接替大火,讓胡歌一時風頭無兩,也讓身為配角的劉奕君火出了圈。
火到許多觀眾都不只是簡單覺得眼熟,而是可以認出他,喊出他的名字。
這對于一個不常接受采訪,不上綜藝,不炒绯聞的實力派演員來説,是極難辦到的一件事。
前面已經説過《琅琊榜》,這裏着重聊聊《偽裝者》。
劉奕君在該劇中飾演的王天風,是一個十足的大變态,字面意義上那種。
同所有我們所熟知的軍統特務一樣,他心機深沉,陰狠毒辣。
但王天風身上又有着一種信念感,即為了抗日不擇手段,不管是對别人還是對自己。
這種性格與信念,構成了獨特的王天風。
但這樣優秀的角色,劉奕君也有辦法讓他變得更加優秀。
比如他所設計的,見到明台之後,先是捏臉,而後拍一拍,配合 " 别再落在我手裏 " 讓人毛骨悚然。
以及更絕的,吃棒棒糖的戲份。
學生于曼麗花枝招展地走進屋,看到王天風吓了一跳,反應過來後立刻立正敬禮。
王天風靠近她,一邊説着 " 生活不錯啊 ",一邊奪過她的棒棒糖放入自己的口中。
一個變态教官,對自己女學生的復雜情感,躍然紙上。
但劉奕君還有動作設計。
他吃棒棒糖,先是舔一舔,後是啧啧的回味,最後是分幾口徹底咬碎。
一個男人默默對女人宣示自己的主權,但卻不含情,不露肉。
無疑是一場很高級的情欲戲。
劉奕君説,他尊重演過的每一個角色,要努力做到 " 比原來劇本更好 "。
不同于别人説 " 問心無愧 " 只停留在嘴上,他是真説到做到。
最近幾年,劉奕君越發火了。
去年大爆的《開端》,還讓觀眾進一步認識到了劉奕君的性張力。
他飾演的張警官,成熟穩重,讓人看到就感覺安心。
即使碰到難以用常理解釋的 " 循環 " 時,也沒有放松警惕,有着一以貫之的敏鋭感知。
2008 年,劉奕君在北電的老師馬精武作客《流金歲月》,説劉奕君這個人 " 大器晚成 "。
從劉奕君 45 歲因為《偽裝者》《琅琊榜》火出圈來看,不得不贊一句,老師看人真準。
如果從《人鬼情緣》算起,劉奕君已經演了 23 年的戲。
這些年來,他不停貢獻着優秀的角色,并慶幸自己仍然喜歡表演。
看到這樣的劉奕君,我們很難不為他感到高興,也為我們自己能看到他演的戲而高興。
但另一方面,又難免有些遺憾。
連劉奕君這樣的 " 千面變态 ",都只能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