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資治通鑑:人生的艱難時期,你需要打造一個穩固的大後方!,歡迎閲讀。
公元前 205 年,劉邦彭城大敗之後,通過一系列頗具謀略思維的調整,終于穩住了前線。前面 210 節已經詳細分析。
前線穩定之後,這一年 6 月,劉邦這才決定,返回關中,到了臨時都城栎陽,任命他的兒子劉盈為太子,大赦天下。
幾次被老爹踢下車,差點小命不保的劉盈,也算是開始了好日子。
劉邦這個舉動,也算是給為他效命的那幫人,吃了一顆定心丸,老子就算死了,還有兒子繼承事業,繼續戰鬥。
接下來,漢軍引黃河水倒灌廢丘,死守了幾個月的章邯,再也堅持不下去了,廢丘守軍投降,章邯自殺。
章邯為什麼不投降呢?
能投降項羽,為什麼不能投降劉邦呢?
二姓家奴跟三姓家奴又什麼區别呢!
或許,他一直在等待項羽來救援,卻沒有等來。
或許,他不想成為三姓家奴,上一次投降是因為趙高、秦二世胡亥太不是東西了。
或許,他想保持最後的體面,或許,他看不起劉邦這個底層出身的漢王,或許,他知道投降之後,他也沒有立足之地吧。
英雄造時勢,更要看清時勢,很多時候,人的選擇往往都是身不由己。
只能一聲嘆息:臉皮厚一點,活得久一點!
劉邦随即平定了全部雍地,将雍地設為中地、北地、隴西三個郡。
這一年,關中發生大規模飢荒,一斛米漲到了一萬錢的高價,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劇。
劉邦下令,百姓遷徙到蜀漢兩地,自謀生路。
早年秦帝國滅亡的時候,大家拼命收藏金銀珠寶,但是,宣曲有一户姓任的人家,卻大肆收購糧食。
《資治通鑑》沒有介紹任家的背景,能夠在亂世中擁有如此大量的糧食,沒有被人哄搶,沒有官員巧取豪奪,沒有被朝廷充公,不得不説,這是個奇迹!
等到楚漢在荥陽發生拉鋸戰,關中的青壯被抽調一空,大量的農田無人種,接着又發生了大飢荒,那些收藏金銀的人,紛紛拿出來之前收藏的金銀,到任家購買糧食,而任家也因為這件事變得富裕起來,一連好幾代都非常富足。
兩個月之後,八月,劉邦再次去荥陽前線,命蕭何鎮守關中,輔助太子劉盈治理關中。蕭何開始制定律法,建設宗廟、社稷、宮室、縣邑等機構。
同時授權給蕭何,凡是來不及匯報的,統統由蕭何做主,一個原則:先處理,再匯報。
這就是給了蕭何極大的授權。
而蕭何在關中統計户口、轉運糧草、調集兵力給漢軍,确保漢軍有一個穩定的大後方,從來不會有缺衣少糧的情況出現。
這就是劉邦穩定後方的這一系列的舉動。
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穩。
打造一個穩定的大後方,把章邯這個不穩定的因素徹底解決掉,平定整個關中地區。
确保自己立于不敗之地,就算敗了,也能退守關中,要打持久戰,也能有穩定的資源支持。
第二,授權。
授權給蕭何,輔助太子劉盈治理關中,統計關中的户口、户籍人口、糧食,集中資源,為漢軍的荥陽前線提供支持。
第三,放權。
劉邦讓給蕭何便宜行事,不必事事匯報,很多事由蕭何自己做主就可以。
可以説,這就是劉邦授權的藝術。
而蕭何做的确實也非常到位,确保了漢軍從來不會缺衣少糧,這也是漢軍可以做到屢敗屢戰的關鍵因素。
漢軍有足夠的兵源支持,而項羽死一個就少一個,他沒有一個穩定的大後方,後方還有彭越帶着軍隊給他搞破壞。
劉邦這一系列的舉措,既穩穩住了人心,确立了自己立于不敗之地的基礎,為将來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有了蕭何這樣一個大總管,可以説,讓漢軍做到了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讓漢軍立于了不敗之地。
這是專欄第 211 節,觀看更多專欄的内容,歡迎訂閲我的專欄,為你解讀《資治通鑑》中的領導智慧和成事之道。
煮酒論英雄,讀史通謀略。
關注我,每天為你分享讀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