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我還沒減肥成功,keep怎麼就上市了?,歡迎閲讀。
Keep 這次,終于上市了。
要説 keep 這上市之路啊,走得可謂是一波三折。
光是在去年, Keep 就兩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結果因為各種原因,沒按規定在六個月内通過聆訊,都被打了回去。
直到今年 3 月份, Keep 又不死心地三戰港交所。
诶,這次可算是讓它給趕上了。
雖説這次成功 IPO ,對 Keep 來説是鐵定是件好事兒。
但是否能利用資本市場打一場翻身仗,世超覺得還真不好説。
因為身為中國第一大線上運動平台、坐擁三億用户的 Keep ,一直都沒能擺脱虧損的困境。
可能大夥兒對 Keep 的印象,還停留在那個在手機裏落灰的 App 上。
特别是那句 " 自律給我自由 " , Keep 激勵了不少像世超這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健身鹹魚,在 App 上買各種健身課程。
但你可能想不到,這 IPO , Keep 其實是靠着賣貨衝出來的。
世超翻了翻 Keep 最新的招股書,發現 Keep 的營收主要是自有品牌運動產品、會員訂閲及線上付費内容和廣告及其他收入三大部分。
而自有品牌運動產品的營收占比,占了 50% 以上的大頭。
你可以這麼理解,與其説 Keep 是個在線運動平台,不如説它另一身份是 " 體育用品超市 " 。
像什麼智能單車、智能手環、跑步機、瑜伽墊都有的賣,甚至 Keep 還長期霸榜國内最大的瑜伽墊品牌,去年差不多占了 20% 的市場。
靠着賣貨, Keep 的營收是連年增長,光是 2022 年,就比 2021 年多出了 36.6% 的收入。
這些數字,至少在招股書裏還是比較 " 性感 " 的。
但問題也來了,產品越賣越多,錢卻好像沒咋進口袋,甚至三年還虧了 16 億。
世超覺得,一方面是因為賣運動產品這事兒實在是競争太大了。
特别是在智能運動穿戴設備上,智能手環、智能手表,還有跑步機,運動品牌和手機廠商們可都有涉足和布局。
耐克阿迪、華為蘋果這些巨頭也都不是吃素的。
本來 Keep 做的就是小本生意,結果還有人來搶地盤,盤子自然也大不到哪去。
另一方面則是賣產品賺來的錢,馬上就又被營銷那邊兒給花掉了。
想當初,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上,鋪天蓋地都是 Keep 的廣告。
但凡是流量大的地方,像什麼《向往的生活 》、《吐槽大會 》, Keep 二話不説卡卡就往裏砸錢,從 2019 年到 2022 年, Keep 在營銷上花的錢分别是 2.96 億、 3.02 億、 9.56 億和 6.46 億元。
這錢砸下去到底帶來了多大效果,世超确實是不好判斷。
不過, Keep 的會員滲透率( 訂閲會員人數 / 月活躍人數 )确實是一直在增長的。
咱雖然沒法從招股書裏挖出來,營銷投放究竟給這部分增長提供了哪些幫助,但效果的确還是很明顯的。
而且得益于會員滲透率的提升,會員訂閲和線上内容付費業務的收入占比也從 2019 年的 22.8% 竄到了 2022 年的 40.4% ,大有趕超賣貨的勢頭。
除了營銷投放帶來的增長以外,世超仔細在招股書裏翻了翻,發現跟 Keep 舉辦的虛拟體育賽事也有點兒關系。
虛拟體育賽事,其實就是運動赢獎牌,只要在規定時間内跑完比賽設定的項目,比如一次性跑個 5 公裏,就能獲得一枚聯名獎牌。
像什麼玉桂狗、蠟筆小新、 Hello Kitty 的聯名獎牌,靠着可愛的外表,獎牌在短時間内迅速俘獲了一波年輕人的芳心,甭管愛不愛運動吧,但這獎牌一定得拿到手。
不過,這比賽可不是免費的,報名費在 39-69 元不等。
因此也引來了網友的調侃 "Keep 明明可以直接賣給你獎牌,卻還要鼓勵你用運動去換,它真的,我哭死 " 。
招股書顯示,這些聯名獎牌,全都劃到了會員訂閲和線上内容付費業務裏,去年一整年,貢獻了超過 9000 萬的交易額。
靠着這虛拟體育賽事,會員訂閲和線上内容付費業務的收入是蹭蹭往上漲。
還有傳聞説 Keep 靠着獎牌賣了 5 個億,雖然很快被辟謠了,但獎牌的的确确給 Keep 的營收帶來了正效應。
甚至 Keep 自己也在招股書裏承認,業績增長與獎牌、虛拟賽事增強用户忠誠度與黏性有關。
沒想到,本來只是一場策劃出來的營銷活動,卻誤打誤撞讓 Keep 發現了商機。
不過,獎牌説到底也只是一個流量入口, Keep 總不能把寶都押在這上邊兒吧。
更何況,現在這類虛拟體育賽事越辦越多,用户的新鮮感慢慢下去了,不少二手平台出現了轉賣獎牌,甚至還有代跑刷數據的情況。
不可否認的是,靠着辦比賽送獎牌,的确給 Keep 帶來了一筆可觀的收入,但關鍵還是要看主營業務的轉化。
現在的 Keep 在怎麼賺錢這件事兒上,可能是遇到了一些瓶頸,但不管怎麼着,上市也算是一個新的開始。
説不定在資本市場的幫助下,啥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了呢。
畢竟 Keep 也陪着咱走過了這麼些年,大家還是希望它今後能夠越來越好。
Keep ,支棱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