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20萬級油車和電車對抗,凱迪拉克GT4和極氪X怎麼選?,歡迎閲讀。
油電話題在今年以來進入高潮,消費者買車犯難,應該選油車還是電車?手握 20 萬,凱迪拉克 GT4 是個不錯的選擇,具備豪華品牌出身、轎跑 SUV 設計、智能化全面更新等優勢。但極氪 X 也是擺在面前的合适選擇,赢得市場青睐的跨界設計、走在行業前列的智能科技,都讓消費者無法忽視它的存在。
------------------------------- ●
撰文丨 DAN
責編丨餘家進
設計丨 PinZwo
油電競争日益加劇,同樣預算下,越來越多消費者将目光同時觸及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在以往,這兩個品類是沒有太大可比性的,因為各自的長短板都很突出,消費者很容易就能決定自己需要哪一塊長板,不在乎哪一塊短板。但是現在,行業内卷讓這兩類車型都在向木桶車的标準進化,尤其是油電同價、科技平權等等趨勢的出現,幾乎逼瘋有選擇困難症的消費者。
比如新近上市的凱迪拉克 GT4,作為一款豪華緊湊型 SUV,它的對手應該是寶馬 X1、奔馳 GLB、奧迪 Q3,但是洶湧的電動化浪潮将它衝出傳統的競争圈,同價位、同級别的新能源緊湊型 SUV 選擇不少,消費者也難免在它們之中糾結。本期轱辘哥就将凱迪拉克 GT4 和極氪 X 同場較量,看看新時代的 20 萬級緊湊型 SUV 應該怎麼選。
油車和電車的設計不再泾渭分明
對于幾乎所有的智能電動車來説,設計都是必備的技能,當下極簡風、科技風、萌寵風等各種創新風格盛行,主打的就是一個打破常規。所以在設計的較量中,智能電動車往往更出挑,而燃油車普遍傳統,高低之分一目了然。
但現在把凱迪拉克 GT4 和極氪 X 放在一起,還真不好将這一票盲投給極氪 X。定位新美式轎跑 SUV 的凱迪拉克 GT4,在設計上也很有新時代的科技時尚感。在 GT4 上可以明顯看到凱迪拉克的鑽石切割手法,盾形中網、直列式大燈都是熟悉的設計,但是整體會比以往的車型更顯簡潔明快,少了一些復雜的線條和鍍鉻裝飾。
在車身側面,凱迪拉克 GT4 更加大膽,俯衝腰線、溜背車頂、C 柱折角等設計,讓車身看起來比一般的 SUV 更為低趴、運動。尾部也順應車側的線條,弱化了 SUV 的敦實感,看起來更為矯健運動,整體有較為突出的轎跑 SUV 範兒。
再看極氪 X,這副設計對于一台智能電動車來説沒有太多可挑剔的地方,由前賓利設計總監史蒂芬 · 西拉夫操刀,整體設計的等級感确實不俗。比起電動車普遍傳統的光滑封閉式前臉,極氪 X 花了更多心思,燈組布局頗為特别,日行燈造型獨特,置于艙蓋之上,大燈布局在封閉前臉中,兩個主要燈區的橫豎布局平衡得恰到好處。
極氪 X 的車身側面有不少亮點,無邊框外後視鏡、無門把手、電吸門等設計,讓它極具科技感。C 柱位置也做了特别的線條處理,增加側面的線條豐富感。尾部設計層次感突出,小尺寸尾窗、大面積黑色擴散器都很吸睛。
總體來看,極氪 X 的科技感無疑是更勝一籌的,原創度、創新度都很高,并且不突兀,但放在主流的大眾審美中就顯得有些特立獨行。而凱迪拉克 GT4 更具普适性,不會太過前衞,但又比傳統的燃油車多了不少科技感。
大屏走天下,油車和電車都知道怎麼玩
進入兩者車内,極簡科技風都撲面而來。其中凱迪拉克 GT4 采用 33 英寸曲面連屏設計,帶來了不錯的等級,車機芯片使用高通骁龍 8155,硬體配置與視覺效果都到位。與此同時,凱迪拉克 GT4 保留了一些傳統按鍵,杯架、空調出風口的布局相對比較傳統,但是凱迪拉克這一代設計語言,放在市場上已足夠扛打,只是和外觀設計一樣,保留了一些更為主流的元素。
而極氪 X 的車内座艙是完全的一屏統天下,懸浮式大尺寸中控液晶屏、懸浮式儀表盤、HUD 抬頭顯示,這三屏幾乎是智能電動車的統一設計了,但也僅限于此了,中控台沒有其餘太多可以斟酌的設計元素。另外,極氪 X 有着開放式前排中央通道,視覺效果上很是開闊。
在設計上,兩款車的科技感其實不相上下,畢竟中控大屏已經可以營造出車内大部分的科技感。但兩者的偏向有所不同,極氪 X 是典型的新勢力風格,這種向特斯拉看齊的毛坯設計,初看有一定驚豔感,再看就審美疲勞了。凱迪拉克 GT4 對于前衞與傳統的中和處理得更為平衡,更耐看。
智能化配置方面,兩款車的芯片都是高通骁龍 8155,但凱迪拉克 GT4 的分辨率更高,顯示效果更清晰,而極氪 X 的優勢在于應用場景更豐富,比如手機 APP 遠程功能,可以控制更多功能,比如空調控制、車輛啓動等。在智能駕駛方面,極氪 X 也展現了智能電動車的基本修養,駕駛硬體和主動安全更多,比如多了哨兵模式 / 千裏眼、開門預警、後方碰撞預警等,而且都是全系标配,不到 20 萬就可以擁有。不過在這方面,無論是拿同級中的哪款燃油車出來,都是很難比得過的,凱迪拉克 GT4 只能説是在同級燃油車中做到了比較極致。
舒适性和豪華感,新品牌和傳統品牌極限拉扯
凱迪拉克 GT4 和極氪 X 都是緊湊型 SUV,從車身尺寸來看,GT4 更大,能提供更大的空間,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其後排地台隆起比極氪 X 更高一些。另外,極氪 X 的備份廂開口更大,兩者在空間表現上算是各有優勢。
論舒适性和豪華感,凱迪拉克 GT4 還是很在線的,雖然是凱迪拉克比較入門的產品,但做工用料保持了家族一貫的水準,比如座椅的靠背角度、填充包覆,都表現不錯。只是極氪 X 也不差,首先是給到真皮座椅,其次座椅調節和功能也足夠豐富,比凱迪拉克 GT4 性價比更高一些。
這也是市場一貫的規則,自主品牌習慣了堆料思維,合資和豪華在配置上相對而言給得不多,但消費者也願意為其制造品質以及品牌溢價買單,就看各人取舍了。
油電話題在今年以來進入高潮,這是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持續提升、燃油車持續創新精進的背景下發生的。對市場來説,這是一種良性競争,當前油車的淘汰期限尚未可知,電車的取代之勢也尚未徹底,兩者的激烈對抗,将推動處于深度變革期的行業形成更适合新消費需求的時代格局。對于消費者來説,在這兩種類型的車型中選擇其實不必太過糾結,遵循适合自己的使用場景這一原則總不會出錯。
以本文的 20 萬級緊湊型 SUV 為例,凱迪拉克 GT4 和極氪 X 在設計和智能化上已經基本做到水準持平,剩下的便是性價比高低、加油還是充電的問題。極氪 X 明顯性價比更高,但也只适合家裏充電便利的用户,而凱迪拉克 GT4 畢竟來自豪華品牌,制造功力不俗,但畢竟是油車,用車成本相對更高一些,以及在一些限牌限購城市也不那麼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