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這綜藝什麼來頭,居然能請到羅大佑?,歡迎閲讀。
好難得能在内地綜藝上看到羅大佑,這版《追夢人》我也就循環了幾十遍吧,初聽起雞皮疙瘩,再聽再聽還不厭。
很多網友的重點是:羅大佑竟然請得動?之前有節目放了很久的風,也沒把這位大佬請來啊!
所以,是什麼風把羅大佑吹來了?
羅大佑的《追夢人》,還有這麼多淵源
羅大佑唱出的第一句 " 讓青春吹動了你的長發讓他牽引你的夢 ……" 我想到的,其實是電影《天若有情》的畫面。
華弟用凳子砸了婚紗店櫥窗,給 Jojo 穿上婚紗,騎摩托車載着她,是熱血、浪漫絕望又哀傷,配上 BGM,是一種青春末日骊歌的感覺。
當時羅大佑一曲分粵語、國語雙版本,私以為羅大佑的國語版命名更貼切,叫《青春無悔》。
不過,當羅大佑唱到 " 讓流浪的足迹在荒漠裏寫下永久的回憶,飄去飄來的筆迹是深藏的激情你的心語 " 時,腦海裏的畫面切換成了電視劇《雪山飛狐》。
是的,《追夢人》就是《雪山飛狐》的片尾曲,比《青春無悔》多了四句詞。
1990 年, 電影《滾滾紅塵》上映,編劇三毛,配樂是羅大佑,沒想到影片上映
42 天後,傳來三毛離世的消息,羅大佑震驚之餘,把《青春無悔》改寫成《追夢人》,用以紀念三毛。
滾滾紅塵也成為陳淑桦的金曲
一曲二唱,配的影視劇都有悲劇色彩,有幾分宿命的味道。
當你讀懂了這些,再在 2023 年聽到頭發發白的羅大佑唱起《追夢人》,心頭難免復雜情緒翻湧。
一曲二唱,是羅大佑很擅長的玩法。
1990 年的羅大佑簡直開挂,幾首 OST 作品都喜提金像獎提名,其中周潤發當主角的占了兩部,分别是《阿郎的故事》和《我在黑社會的日子》。
最終得獎的是他給齊豫寫的《船歌》,電影《八兩金》的主題曲
《阿郎的故事》用的是最催淚的《你的樣子》,原本是羅大佑和杜琪峰合作《城市特警》時寫的歌,後來可能杜 sir 覺得這歌夠虐,在《阿郎》裏又用了一遍。
父子情真的非常刀
可當周潤發拍《我在黑社會的日子》時,羅大佑卻給了個超無厘頭的安排:把自己的《彈唱詞》改成《飛砂風中轉》,讓周潤發自己唱!
發叔一開口,歌就莫名搞笑——老羅啊,你可太會找一個比你更 " 破銅嗓 " 的人了。
多年後,古惑仔重聚,大家變成 " 古惑佬 ",就以《飛砂風中轉》為名致敬發哥,玩玩黑色幽默,極具娛樂精神,也可見羅大佑的 OST 影響力之大。
再有一個亮點,《阿郎的故事》女主是張艾嘉。
那已經是張艾嘉和羅大佑的第 N 次合作了,之前羅大佑幫張艾嘉籌劃的電影《搭錯車》寫 OST《是否》,直接捧紅一代歌後蘇芮;再往前,羅大佑還嘔心瀝血為張艾嘉寫下金曲《童年》,據説這歌足足寫了五年。
而事實上,《童年》也是 OST,是電視劇《走過夏天》的片尾曲。
至于羅大佑和張艾嘉怎麼搭上線,還得回溯到七十年代末 …… 那會兒正在學醫的音樂愛好者羅大佑,聽朋友説有劇組在為主題曲發愁,連忙準備了三首歌交給劇組,沒想到全被選中。
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劉文正主演的電影同名主題曲《閃亮的日子》。
不是随便拿存貨交的,羅大佑費了幾個月才作好的
而《閃亮的日子》女主就是張艾嘉,推開流行音樂大門的緣分就是這樣到來的。
從 OST 制作入行,在這個領網域高光無數,也難怪羅大佑對影視劇主題歌會有情懷。你也就不難想象,為什麼這次他會來内地上音綜了。
因為邀請他的節目,叫《劇好聽的歌》,優酷家的。顧名思義,重點全在影視劇主題曲上。
OST 喚醒了你的哪些記憶?
對我來説,流行音樂的啓蒙就是《潇灑走一回》,也是 OST《京城四少》的主題曲。
其實小時候我們就接觸到了不少影視劇主題曲,只是沒啥概念。
像卡通片,我最記得的是《黑貓警長》裏的 " 啊啊啊黑貓警長 …… 向你致敬 ",小時候不懂,還是在 " 家長指引 " 下才懵懂弄明白了黑貓白貓和主題歌要表達的意思。
而節目裏陸虎也提到,小時候 " 白龍馬 " 的前奏一響起,迎接他的不是歡樂,而是家長要叫他寫作業了 …… 果然是同一個世界同一種童年。
陸虎 & 張遠的 " 童年 " 串燒建議大家去看看,最後用《童年》加上彩蛋的部分絕了
還有,小時候最愛的過家家遊戲,莫過于扮演白娘子,因為《新白娘子傳奇》裏的歌實在太上頭太有畫面感了,誰不希望自己能仙氣滿滿地唱歌,随手一點就有法術呢?
連胡夏也曾沉浸在白娘子的世界中以為自己有法術,《新白》的歌和劇,真的是深深地影響了一代孩子們。
白素貞還是胡夏的熒屏初戀
對了,胡夏這次唱的《等你愛我》,是《将愛情進行到底》的主題歌。
那時不懂,只覺得劇裏打電話的情節很浪漫," 等你愛我 " 四個字又唱得非常澎湃入心,聽過一遍就記得。
現在才知道,原來《等你愛我》是少有的副歌在開頭的作品,也是内地的第一首偶像劇歌,甚至還讓音樂人有了做原聲帶大碟的概念,所以這歌無論在節目裏還是在 OST 創作史上,都是意義重大。
綜合起來,OST 應該算是很 " 特殊 " 的音樂作品,它們在叙事上有某種特殊的立體感。
OST 會與一個真正的 " 故事 " 相伴相生,影視畫面作為索引,人們不必過多猜測,就能讀懂歌詞與旋律之間的留白,需要補完的故事情節很容易被演繹出來,甚至成為我們記憶的一部分。
所以旋律響起時,有些 DNA 就會動起來,腦海裏仿佛有一部放映機。
最 " 魔音繞梁 " 的,還得是瓊瑤劇。
自從古巨基演了何書桓,只要他一唱《好想好想》,我腦海裏就會蹦出他的經(zha)典(nan)語錄 ……
這幾句還是用粵語念的,内味兒絕了
連基仔都説,《情深深雨濛濛》對他的 " 藝術道路 " 影響深遠,以後不用演了,走到哪他都覺得自己是何書桓 ……
還有一種,是歌能喚醒大眾對某部劇的回憶。比如《一直很安靜》這首歌本身就 hit,原唱阿桑遺憾早逝又為歌蒙上了一層悲傷濾鏡。
直到毛不易翻唱這歌,舞台上出現《仙劍奇俠傳》的畫面,很多人才會想起,原來《一直很安靜》是《仙劍》的插曲,會想起趙靈兒或林月兒的遺憾,甚至像毛不易,會想起自己打遊戲的時光,回憶起自己的網名叫 " 李逍遙 "。
這些記憶,很多都因為時間流逝而被埋到心底很深的角落去,但因為它曾跟影視劇的音樂有所連結,但音樂響起時," 死去的回憶 " 就會攻擊上心頭。
這大概是 OST 獨有的 " 魔力 " 吧。
不過,有些 OST 搭載的劇集畫面感過于 " 強勢 ",大家聽歌時想起的總是劇情而不是歌手,有些歌手容易陷入 " 歌紅人不紅 " 的困境。
" 劇 " 好聽的歌,有着 " 青春無悔不死 " 的内核
提到《追夢人》時,羅大佑説,得知三毛離世,他想勾勒的是三毛這樣的 " 奇女子 ",對自由和夢想的向往,所以他給歌定名《追夢人》,每一句詞,都點到了青春的人物,對理想和夢想的追求。
這樣的歌,既有大眾對影視劇的記憶,也融入了大家對一位女作家的回憶,它就是許多人的青春。
所以《劇好聽的歌》播出後,央視網文娛評也這樣概括:" 一首 OST,一個時代的青春記憶。"
這種 " 青春記憶 " 可能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 " 有聲電影 ",也可能是 80、90 後家中重金購置的電視,帶出來的缤紛彩色光陰,無論是《射雕英雄傳》掀起萬人空巷的武俠熱潮,還是看哭少男少女的瓊瑤劇,影視作品作為流行的前沿和主戰場,影響力遠遠比今天的廣場舞和短視頻要大。
可以説,在那個年代,OST 才是真正的 " 神曲孵化器 "。
但反過來説,一代人也會有一代人的 " 神曲 "。
如果説最初的流行音樂人是從懵懂中抓住創作的靈感,一磚一瓦建立起華語音樂的產業框架,那新一代的音樂人在 " 數字時代 ",同樣需要面對許多挑戰。
比如 " 歌紅人不紅 ",或有的歌被跳片頭片尾,少了紅的可能。
難得的是,《劇好聽的歌》給了年輕的 "OST 唱将 " 更多空間。當他們聽着熟悉的歌,聊追劇經驗心得的同時,其實也是在不斷嘗試中尋找自己的音樂方向。
你會發現,除了《仙 3》《金粉世家》等不同年代的經典 OST,還有《人世間》這樣的 " 新歌 " 出現,它其實是 2022 年的歌。
但大家依然會為《人世間》所唱到的平凡的屋檐下那一方人間煙火而感動。因為故事所帶來的情緒共鳴并未改變,底層的人性從未改變。每一次和父母分别時他們遠去的背影,老房子的視窗燈火閃爍的的圖景,即使人真的像雪花一樣飛很高,也總是忘不掉的。
這些新作品,實際上和羅大佑的《追夢人》共享一個内核—— " 青春無悔不死 "。
如何才能踏過千重浪,依然不忘少年樣?當熟悉的旋律響起,帶來那麼多的好故事,青春時埋下的種子随萬物生長,它便是不死的了。
當羅大佑在舞台的金色光芒裏唱起《追夢人》,人們可以忽略他的技巧,聽到的全是感情。他對音樂叙事的精準把握,對一整個時代 OST 風格的深刻影響,一首歌的時間根本講述不完。
标尺就立在那裏,如豐碑一般上接雲天。
這就是羅大佑上《劇好聽的歌》的意義。我也更願意相信,是這個節目的 " 基因 " 中,本身有更多與羅大佑的音樂喜好、藝術理念相合的東西。
當前的唱片行業和黃金年代相比,已有很大差距。可也正因為如此,OST 才愈發成為載人之舟——音樂人能夠循着來時的路,在故事的幫助下繼續自己的音樂叙事創作。
就像陸虎,在幕後寫了很多年 OST 終于 " 被看到 ",像尚算 " 新人 " 的單依純,也很期待自己能有 OST 代表作。
或許,羅大佑正是以自己的态度,在試圖告訴後輩一些事情,不知道年輕的歌手們,能從《追夢人》中聽出什麼樣的味道。
E 姐結語:
音樂與詩歌很像,講究 " 情長紙短 ",用有盡的語言引導未盡之 " 意 "。
就像以漏船載醇酒,需要用音樂去構築承載一個比歌詞之意更深、比旋律本身更遼遠的世界。
而音樂加入了影視作品的配合,OST 所指向的這個世界便有了輪廓,有了細節,令音樂本身變得 " 更完整 "。
節目上有個片段讓人動容:袁娅維媽媽看完電影《外來妹》後學會了《我不想説》,把這首歌哼唱着教給女兒,在袁娅維心裏," 媽媽教她唱這首歌 " 的記憶要比電影情節深得多——那也是作品之外,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
這個真的是神級現場
人只有不斷地從世界中收獲體驗,經歷雨雪風霜,才能在四季枯榮以後讀懂更多,也依然能迎風 " 歌唱 ",這或也是 " 青春不死 " 的另一層意義。
從這樣的角度看,羅大佑的《追夢人》确實适合開場,它像一艘大船,承載青春時代記憶,還會帶領 " 劇能唱家族 ",乃至演藝圈的許多 OST 唱将,航行向更遠方。
也就好奇,能和羅大佑一起上終極盛典的,會是哪些歌手。
今天的深夜話題是:
你心裏的 " 劇好聽的歌 " 是什麼?
來評論區説説吧 ~
- 今天頭條の主筆 -
你的小仙女 E 姐,吃唱片的小椒,吃瓜的阿波羅,睿智的河馬君
值日生:小椒 美術:樹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