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活下去很不錯:綠城半年成績單喜憂參半,歡迎閲讀。
作 者丨唐韶葵
編 輯丨張偉賢 , 張敏
圖 源丨圖蟲
由于與其他房企發展周期交錯,綠城中國(03900.HK,簡稱 " 綠城 ")在這一輪房地產調控中幸運規避了某些風險。
當下的綠城,既沒有債務違約迹象,還多次在北京、上海、杭州、寧波等一二線城市補倉拿地。作為一家具有央企大股東背景的混合制企業,綠城已然是市場的幸運兒。
透過綠城 2023 年上半年業績數據來看該公司近期的發展路徑,可圈可點之處實則不少。比如,盈利水平穩步增長。其中,全口徑合同銷售 1342 億元,同比增長 19%,位列全國第七;自投銷售 982 億元,同比增長 16%,排名全國第八;權益比上升 11 個百分點,達到 64%;歸母淨利潤 25.45 億元,同比增長 41.3%;核心規模淨利 38.81 億元,同比增長 4.2%;行政及銷售開支 26.68 億元,同比下降 14.3%;資金成本保持在 4.4% 的低位,現金短債比 2.2 倍,财務結構持續穩健。綠城也因此獲得标普評級展望提升到正面。
但這或許是歷年來首度令高管團隊感到喜憂參半的一份成績單。喜的是,綠城銷售排名進入行業前十,因進入爬坡周期,綠城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增長,與權益銷售額增長正相關。但行業趨勢之下,綠城下半年也有隐憂:全年毛利率承受下降的壓力,拿地、銷售等尚存不确定性。
據綠城中國執行董事及副總裁李駿透露,為了拿地,上半年,綠城參加了杭州、上海、北京等核心一二線城市 100 多場次土拍,新增項目 19 個,總建面 257 萬平方米,預計新增貨值 571 億元。
進入下半年,這一輪調控也進入政策寬松周期,綠城預判,房地產行業将呈現出重大變化。但市場能否如期轉暖,并給公司帶來切實的利好,仍需繼續觀察。
戰略聚焦是 " 雙刃劍 "
與行業的整體趨勢類似,綠城今年繼續面臨利潤率下滑的壓力。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綠城在 2021 年及之前所拿地塊的減值撥備,對淨利潤形成壓力。
今年上半年,綠城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共計提了 4.6 億元的減值撥備。其中主要是物業減值,有 4.2 億元,其他包括往來款的信用風險減值 4000 萬等。物業減值主要是部分項目銷售價格不及預期所致。比如寧波某大型未來社區項目計提一個多億。
綠城執行董事及執行總裁耿忠強解釋稱,出于謹慎原則,綠城會在每年的每一個關鍵時間節點,對幾乎所有在建在售項目都進行減值測試,目的就是擠一擠資產泡沫,夯實公司的财務狀況。今年上半年,綠城淨利潤占比已經提升到 55% 左右,如果剔除匯兑損益因素,淨利潤規模占比已經達到 60% 左右。耿忠強認為,這已經回歸到一個相對合理的水平。
一個事實是,這些計提減值項目都是 2021 年或者 2021 年之前拿的地,受項目毛利率偏低影響,綠城今明兩年報表均要為此 " 買單 "。
耿忠強認為,毛利率承壓是行業趨勢所致。此外,今年上半年綠城對部分合聯營項目也計提了減值準備,還有匯兑損失 6.93 億元。
就綠城的情況而言,過去拿地策略不夠聚焦,導致了利潤的下行。如今,綠城聚焦核心城市核心地段,這會帶來地貨比的提升,同時又導致毛利率有所降低。但好處就是,這些地塊的安全性變高了,去化速度和價格都有保障。
這就是近兩年來綠城的發展邏輯,但也面臨着越來越大的競争壓力。綠城中國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郭佳峰認為,當前房企投資趨同,都往核心城市的核心地塊聚焦,都是出于安全性的考慮,相應地也增加了投資難度。
多項舉措保 " 安全 "
同時,利潤減少與項目減值計提,導致綠城面臨淨資產規模下降的風險。今年上半年,綠城淨資產 1051 億元,同比減少 5.7%。耿忠強分析道,除了資產減值之外,今年上半年優先股少數股東權益退出,加之部分項目清算注銷,導致綠城今年上半年的淨資產有所降低。
但他又指出,綠城歸母利潤大幅提升了 41.3%,核心淨利潤提升了 4.2%,平均融資成本下降了 10 個基點,經營現金流由負轉正,今年上半年實現 170 億元,進一步體現了公司穩健經營高質量發展思路。
據李駿透露,為了分攤風險,綠城在浙江省内的優質三四線城市也進行了投資布局,比如嘉興的市區,台州的臨海和紹興上虞;同時在杭州、寧波等增厚土儲,有效保障全年銷售計劃。據透露,截止到 2023 年 8 月 25 日,綠城累計新增貨值已經超過 1000 億元。其中,綠城需承擔土地成本 491 億元,預計年内銷售轉化率能夠達到 48%。
資金回籠壓力,倒逼綠城加快開發節奏。綠城在上海獲取的三宗地——闵行梅龍地塊、嘉定南翔地塊和青浦徐泾地塊計劃全部提前到年内入市。據介紹,目前綠城從拿地到開工的周期縮短至 2.1 個月。今年上半年,綠城竣工面積達到 779 萬平方米,同比增長 56%。
下半年市場仍待觀察
盡管綠城給出了投資者一個正向的反饋,但面對充滿不确定性的下半年,管理層仍然感到壓力重重。
李駿表示,不同城市的市場表現不盡相同,近期也确實出現了一二線城市少部分的近郊板塊市場下滑的迹象,整體市場也還處在築底的階段。但一方面,綠城在郊區板塊的布局本來貨量就比較少,三四線城市也不是綠城的布局重點;另一方面,當前也不乏表現穩定的城市和板塊,如舟山、温州的部分板塊,餘姚等經濟發展比較強的三線城市。
同時,在整個行業在融資難度加大的情況下,綠城整體的融資結構做到了相對穩定與合理。今年上半年,綠城的平均融資成本為 4.4%,較去年同期下降了 10 個基點。此外,通過優化債務久期,綠城也在逐漸降低資金風險。
今年上半年,綠城的現金短債比為 2.2。進一步看,一年内到期的借款比例占 21.8%,維持在較低的水平。
對于綠城而言,雖然貨值充裕,但銷售前景仍将取決于市場景氣程度。據透露,今年綠城在長三角區網域的貨值為 1068 億,占比達到 55%。在北京、天津、西安等地,綠城均有相當規模的貨值。
分析人士認為,近期,杭州、寧波、天津等地市場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動,綠城的去化壓力可想而知,這些城市能否在此輪政策利好中升温,目前仍需觀察。此前,綠城上海多個合營高端項目受到雲錦東方事件影響,銷售周期也被迫推後。
SFC
本期編輯 黎雨桐 實習生 章寶怡
21 君薦讀